分享更多
字体:

2010-2011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摘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3 10:05 来源: 《新领军》杂志

  ■ 文/艺恩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自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以来,文化产业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2009年底电影局出台的《关于对影院安装2K和1.3K数字放映设备补贴的通知》推进了中小城市的数字影城建设进程。2010年,国务院和九部委再次出台指导意见,为中国电影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保持过去的热度和速度,2011年以电影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在六中全会的政策利好中,迸发出勃勃生机。

  一、2010年中国电影产业现状

  自2002年开始,中国电影产量便以连续超过20%的增幅高速增长,2008年增幅第一次出现减缓,2009年和2010年则再次大幅增长,2010年产526部,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家。2010年,共有约260部国产片在影院放映,占年电影总产量的49.4%,而2009年只有30.7%的国产片,即140部,可以最终进入院线。艺恩分析认为,上映国产影片数量的提高一方面说明2010年中国国产片的整体质量较前几年有所改善。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电影制、发、放三个环节已逐渐形成整合性的产业链条;电影产品从制片到发行,再从发行到放映的运作过程中“断链”的情况有所减少。截至2010年底,总银幕数共达6200块,银幕数的增加也为国产影片提供了更多的放映空间。然而和电影强国相比,中国的人均银幕数量依然太少,美国平均每7500人就拥有一块银幕,而中国平均每21万人才拥有一块银幕。今后5年内,随着中国银幕数量的快速增加,当银幕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之后,院线之间的差异化排片与市场细分便会自然形成,届时,不同影片都会找到自己的市场空间与放映空间,电影产量与上映数量之间的矛盾将得到缓解。

  从投资回报角度分析,电影投资的主要风险主要体现在影片能否赚钱、能否收回投资,但具体又可分为11项,每一项都能影响影片最终的市场表现和社会影响。

  二、中国电影产业环境分析

  金融环境:热钱涌入影规产业

  2010年中国的股市和楼市等传统投资市场投资风险加大,一部分从传统投资市场流出的资金流入文化产业。虽然业外资金的注入让电影生产的数量和投资额都有一定的增长,但大量热钱的流入也造成了影视产业投资过热的现象。很多业外投资者对于电影行业了解有限,盲目投资只会加大风险,同时过多热钱的流入对整体电影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不利。

  社会环境:观影习惯形成

  由于电影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影院数量快速增长,以及《阿凡达》和《让子弹飞》等事件性影片的出现让多年不看电影的中国观众重新走进影院。对于许多年轻人而言,去影院观影已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休闲活动。2010年中国主流电影市场可统计观影人次2.86亿人次,比2009年的2.04亿人次增长40%。

  技术环境:数字化成为必然趋势

  电影数字化作为全世界电影行业的发展趋势,在中国也在快速推进。2009年中国数字拍摄的影片数量为306部,2010年这个数量保持持续增长。数字放映方面,截至2010年底,中国6200块银幕中有约4100块数字银幕,占总银幕数的66%,仅次于美国。2010年新增的数字银幕2500块。3D放映方面,《阿凡达》的上映拉动了国内3D屏幕的建设,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拥有3D屏幕2020块,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到2011年底,中国拥有的3D屏幕超过2800块。3D技术的成熟不但带来了电影技术的革新,在未来还会影响整个制作领域的题材变化。

  三、中国电影产业规模分析

  中国电影产业收入2010年达153.6亿,较2009年增长53%。电影产业收入可分为国内票房收入、国内非票房收入,以及海外销售收入。在西方影业发达国家,国内票房收入占总产业规模比例不到30%,而此比例在中国则近70%。中国电影产业过度依赖国内票房,同时版权和广告等产业环节薄弱,进而导致影片收益周期短、收益模式单一的现象。在今后两年中,以广告(映前广告、贴片广告、植入广告及影院阵地广告等)代表的新兴盈利模式呈现高速增长趋势,将作为重要的补充环节为产业链企业贡献更多收入。

  2010年中国票房呈现井喷式的增长,全年票房为101.72亿元,较2009年增长63.9%。2011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继续高速增长,初步预计增长率可达45%,而2012年中国电影票房将有望超过200亿人民币。自1993年中影第一次以分账形式引入美国影片以来,国产大片受到好莱坞电影的严重冲击。美国分账大片在中国的电影票房呈现连年增长的势头,2010年涨幅更是达72%。在每年20部分账片和30部批片的限额制保护下,中国国产片2010年保持了57%的市场份额。但2011年,这种状况出现大逆转。2011年前十个月的票房显示,进口片票房占到了近53%,国产片票房为47%左右。

  四、中国电影版权新趋势

  电影电视版权:小成本影片的救命稻草

  限于国内有限的银幕数量,很多小制作成本影片无法进入影院放映,而电规版权则成为众多小成本电影收回投资成本的有效方式。电影频道收购数字电影和胶片电影的收购价差较大。如今电视版权的价格稳定在平均70万左右,这对于小成本影片是个不小的数字。电影频道通常会收购全年70%的数字影片作品和90%的胶片影片作品。2010年,根据保守估计,全国各类电规频道的电影版权购买累加可达5亿人民币。在英国等一些西方影视产业发达国家,电影从电视播放平台的收益接近3成,而在我国,影片的收入依赖票房,并没有形成通过不同平台、多个窗口轮回播放而收回成本的产业经济模式。未来,电影在电视平台的版权收益上还有待提高。

  电影新媒体版权:价格暴增 逐渐取代DVD音像版权

  2010年中国视频网站逐渐形成正版化经营的模式,主流视频网站加大对影视版权购买的资金投入。而影视作品网络版权的价格也水涨船高,如今一部热门电影首播权报价通常不低于150万。2010年,中国电影的新媒体版权收入可达1.5亿。 如今,国内视频网站以广告收入为主的商业模式已经逐步完善,线上观影也逐渐成为观众影院观影之外的第二观影选择,而网络版权也已取代音像版权成为制片商另一大版权收入来源。而未来,随着视频网站对“独家播放权”和“首播权”的争夺,以及视频网络上市融资加大对版权购买的资金投入,电影网络版权的价格也将继续上涨。相比新媒体版权价格的迅猛增长,DVD及蓝光等音像版权在中国明显呈现疲软态势,近年来,国内音像制品行业以年均40%的速度衰退,现在一部影片的音像版权价格只在70万左右,甚至更少。相比之下,美国电影市场近年来依然十分依赖音像产品,根据SNL Kagan在200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电影公司在2007年有近一半的收入来自于音像市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