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消息称地方债将允许延期偿还 平台贷或改头换面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5 21:02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地方借债、中央兜底已成惯性思维

   本报记者 张萧然报道

  为了避免因地方融资平台还债高峰期的临近而出现的违约潮,近期再度传出各银行将对地方政府债务延期的消息。

  据悉,一份由财政部牵头的地方政府平台贷款的整改细则即将出台,旨在规范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的借贷行为,其中亦涉及存量平台贷的有条件延期方式。

  “有条件延期说”并非空穴来风,早在2011年的10月,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曾公开表示,对原有期限安排不合理的贷款,在其满足担保抵押落实、合同补正到位等条件后,根据现金流与还本付息的实际匹配情况,经批准可适当延长还款期限或展期一次。

  这是监管层首次表示平台贷款可以展期的消息。事实上,早在两年前平台贷问题暴露之初,银监会就一直要求平台贷款不得展期,甚至是在2011年的年中工作会议上,银监会还曾称,对于到期的贷款本息,不得展期和贷新还旧。

  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的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顾问陈和午认为,监管层态度的转变主要与近来占地方财政收入很大比例的土地出让金大幅缩水有关。加之目前紧缩的货币政策,地方财政已是捉襟见肘,贷款展期成为解决地方债切实可行的办法。

  与之相反,到期的地方债规模却是非常庞大。根据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万亿元,占2010年GDP的1/4。从偿债年度看,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有17.17%、11.37%和9.28%到期,也即是说,未来3年将有4万亿元的平台贷款到期。

  有内业人士分析,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平台贷款确实需要展期。展期对于双方来讲都是现实而理性的选择。例如,一条高速公路建设周期3年,3年建成后,项目公司需还本付息,但刚建成的高速公路难以产生充足的现金流。只有等时机逐渐成熟后,现金流才可能逐渐增多。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时红秀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延期是意料之中的事,是中国特色的处理不良资产的模式,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比如,避免大的社会变化和金融事件的发生。

  与此同时,时红秀也提出,该举措具有一定的消极性,这种行政处理债务的方式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契约关系的建立,这种地方债务中央兜底模式的重复会进一步影响整个社会的借贷关系,伤害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架构的确立。

  事实上,如果平台贷的债务不能展期,最后就只能进行债务重组。这对地方政府和银行来说,影响都会不小。正因为此,很多人在之初就抱着监管层不会对地方政府债务“见死不救”、中央政府最终会为之兜底的侥幸心理。

  如果事情的发展正如他们所愿,时红秀认为,那么,这种处理方式将巩固人们原来的惯性思维,造成下一届政府继续拖延借贷。“拖欠了要破产,说谎了要坐牢,这是个简单的问题,但在中国却是个复杂的问题。”这涉及到金融业的改革以及制度方面的建设,如政府是否要破产、金融机构有没有淘汰的破产机制等。

  同时,时红秀提醒,当下最应该关注的是没有还款来源的地方债,有数据显示,这部分占到了整个债务的1/4。

  有上市银行信贷管理部负责人透露,一些贷款条件和偿债能力先天不足的平台项目,已出现在建项目后续建设资金和还贷资金无着落的局面,各种规避监管的隐性平台融资正逐渐增加。因为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设立新的平台公司申请贷款,承接原有平台债务,不失为延缓到期贷款的好方法。

  对这种以挖东墙补西墙的还款方式,陈和午表示担忧。他表示,要解决地方债务之困,关键是为他们找到更多的融资渠道,比如,继续发行地方债,并让地方债务公开透明化。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