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IPO“不审”信号:PE、VC投资更要功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8 05:11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潘沩

   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抛出一个设问:A股企业IPO不审行不行?也就是说,有无可能企业的上市,就无须证监会发审委审核,而是备案即可?

   一石激起千层浪。观点各异。

   “会乱”。这是北极光创投创始人邓锋的第一反应。“目前情况下,IPO必须得审,不审就会乱掉。”

   “到时IPO的企业反而会少。因为发审委审过,给了投资者一种保证;不审了就没有这种保证,投资者在是否投一个企业时会更为谨慎。结果是IPO会变得更难。我们目前投的一些企业,可能都很难上市。”一位知名人民币基金合伙人陷入反思。

   好在这种情况根本不会发生——因为在多位PE业内人士看来,这不是证监会层面能决定的事情,它主要是一个“信号”,一个IPO会更为市场化的信号,至于什么时候执行,可能会像所有资本市场的新政、新工具一样,要经过漫长时间的论证,还要择机方能推出。

   跟以往新政推出前略有不同的是,这一次,PE从业人士的很多人却认为,IPO目前必须得审,“不审”是未来的方向,从“审”走到“不审”,要循序渐进,且有很多配套工程要补上。

   配套工程中最短的板,是法律的不健全。IPO注册制在美国、香港等多地股市良好运行多年,其背后的重要机制就是:发行人被证实造假,将被处以严厉的处罚,一方面可能因此而坐牢;另一方面,上当受骗的小股东,可以对发行人进行集体诉讼,让他赔得倾家荡产。小股东不懂法律不要紧,自有律师主动上门要求代理。

   在这样的法治环境下,发行人、中介机构不是绝对不敢造假,而是在权衡造假的收益和风险后,造假的动机被大大削弱。

   而另一个被广泛提及的则是IPO时对散户和机构的配售比。在A股,IPO时发行的股票,只有约20%配售给机构,其他都在网上摇号,最终基本由散户购入。在境外,这个比例倒过来,80%甚至90%的股票被主承销商配售给机构。

   在后一种制度下,主承销商将多次向一家机构卖股票,所以他必须同时兼顾发行人和投资人的利益;而在A股,主承销商销售的大部分股票,是面向不特定的公众,再加上它为发行人募资越多,往往其得到的承销费用也越高,因而主承销商亦有极大动力将股票卖得贵一点再贵一点。这也推动了2009年的新股发行改革后,新股发行时市盈率极高,上市后屡屡破发。

   也有PE人士认为,市场的力量是极为强大的,“不审”之下,IPO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需受到市场的充分考量,反而是一种更有推动力的改革方式。

   但从记者目前采访的情况来看,IPO“不审”是方向,但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在IPO奔往市场化的路上,PE、VC基金要做的,是在投资企业时,以“能否过会”为纲逐步转为投“真正有成长性”(而不是上市即业绩变脸)的企业为纲。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