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燃气高管:收购价3.5元属投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3 03:1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梁钟荣

  新奥能源和中石化组成的财团对中国燃气收购一案,中国燃气内部高管2月22日主动向本报发声,就管理层的态度、中国燃气估值、4000名员工签名反对等事件做了说明。

  “我们现在已经成立一个独立董事委员会,待到财团正式要约出来之后,会聘请独立的财务机构对正式要约进行评估。”该高管表示,正式要约需要等到新奥能源通过国家商务部垄断审查、召开特别股东大会并获得通过后方能发。

  2月22日,截至收盘时,中国燃气收于3.72港元,微涨0.81%,较之中国石化与新奥能源组成的财务提出收购案前的2.8港元,已有32.86%的涨幅。

  2011年12月13日,新奥能源和中国石化共同宣布,以每股3.5港元共计167亿港元的代价,收购中国燃气已发行所有股份,新奥能源承担收购费用的55%,中石化承担45%。

  1天之后的12月14日,中国燃气发表声明拒绝新奥能源与中国石化的报价,认为发起的联合收购要约完全未获邀请、属机会主义性质且未能反映该公司的基本价值。

  上述高管称12月14日的公告主要有三个重点:一是未获邀请的,“这是完全没有沟通出来的要约”;二是机会主义性的,“因为要约抛出的时候正处于市场波动,再加上2010年12月份管理层出事之后,股价跌去了25%,较之同行高出许多”,故此当时的2.8元不是公司的基本价值,要约中的3.5元同样没办法反映这样的基本价值。

  “第三点,也是我们对公司基本价值的判断与财团不一样。”该高管解释,在管理层出事之前,中国燃气52周的平均价是4.13元,历史高位是5.03元,3.5元的出价确实很低。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燃气的盈利远低于新奥能源及其它同行。2010年年报显示(截至当年3月31日财年),中国燃气毛利率为20.72%,而新奥燃气和华润燃气2009年毛利率分别为30.17%以及30.98%。

  上述高管解释,新奥能源从1989年即进入管道燃气领域,而中国燃气才有10年,很多项目成熟度上要欠缺一些,“目前中国燃气的管道燃气接驳率刚刚超过31%,成熟的企业是75%,我们正处于建设成长期。”加上目前营收45%来自LPG,虽然目前仍然亏损,但主要是整个产业架构未能搭建完善。

  针对近期4000名员工联名发函反对收购一事,该高管称,“公司没有利用职权让员工签名,是4000名员工将签名信给法务部门,然后由法务部交给董事会。”该高管强调,中国燃气处于增长非常迅速的状态,“要约人应该提供一个比较好的控制溢价”。

  一位熟悉收购内情的知情人士称,在以公告发出收购要约之前,中国石化与新奥能源的财团即寻求与中国燃气的沟通,“但没有得到有效回应”。至于4000人的签名信,“希望公开出来,并请第三方机构进行核实,以确定真伪”。

  该知情人士同时表示,“现在中国燃气的市盈率已高于新奥能源,但这是中国燃气两大股东韩国SK和富地石油联合炒作的结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