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信贷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5 02:02 来源: 金融时报韩雪萌
记者韩雪萌当前,绿色信贷已成为金融服务的重点领域,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近日,中国银监会印发《绿色信贷指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有效开展绿色信贷,大力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
近年来,在银监会的科学引导下,银行业金融机构以绿色信贷为抓手,创新信贷产品,调整信贷结构,积极支持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取得了初步成效。许多银行将支持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作为自身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了有效的绿色信贷促进机制和较为完善的环境、社会风险管理制度。截至2011年底,国内25家规模较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已有13家发布了绿色信贷规范文件。
2月24日,记者从中国银监会主办的《绿色信贷指引》新闻发布暨研讨会上获悉,截至2011年末,仅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方面的贷款余额已逾1.9万亿元,银行业开展绿色信贷取得初步成效。
银监会统计部副主任叶燕斐在介绍《绿色信贷指引》时表示,“十一五”、“十二五”国家陆续出台了节能减排的综合性工作方案,银监会对银行业也提出了新要求,要加大对节能减排项目信贷支持力度,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依法严格贷款审批,建立银行绿色评级制度。银行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信贷杠杆、信贷资金的优势影响企业的环境和社会行为。
此前的2007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人民银行和银监会曾联合发布了《关于贯彻国家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2008年初,银监会和环保部签署了环境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协议,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银监会将环保部提供的企业环境违法、环评审评、清洁生产和环保综合名录等信息提供给银行机构,并要求银行机构将这些信息作为信贷决策的重要依据,对环境友好、清洁生产项目和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对环保违法违规项目及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给予信贷限制。
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下,银行业金融机构以绿色信贷为抓手,积极调整信贷结构,有效防范环境与社会风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许多银行积极创新绿色信贷产品,通过应收账款抵押、清洁发展机制(CDM)预期收益抵押、股权质押、保理等方式扩大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的融资来源,增强节能环保相关企业融资能力。
数据显示,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控“两高一剩”、“落后产能”信贷投放,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全国19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两高一剩”行业贷款增速比全部贷款平均增速低4.7个百分点。
同时,许多银行通过积极发展电子银行,倡导使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减少客户的出行和纸张损耗,提供低碳金融服务;通过营业网点节能改造,推进应用电子办公系统,推行办公节水、节电、节纸,营造绿色办公环境,降低企业自身碳排放量。
此次在《绿色信贷指引》中,银监会规定,银行业监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自我评估的指导,并结合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情况,全面评估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成效,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将评估结果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评级、机构准入、业务准入、高管人员履职评价的重要依据。
对此,叶燕斐表示,现在对于银行的监管评级,其中一个要素是管理能力的评级。对于银行业绿色信贷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管理方面,比如对环境保护做的到不到位,还有贷中的审查、贷后的管理是否到位等,所有这些都衡量了它的管理能力。此外,还有投向的问题,比如说国家严格控制的领域就要退出,不退出既是很大的金融风险也是很大的合规风险。综合分析我们会把它整个表现纳入到对银行业的监管当中去。这是一个过程,现在《绿色信贷指引》刚刚制定,大的方向、大的原则是出来了,是引领性的,在管理上怎么挂钩和约束还要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