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业的三大考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9 21:14 来源: 《小康·财智》金融改革要理顺观念,理顺市场和政府之间的边界,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同时还要关注系统性的风险,用创新型的理念。
文|张健华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
中国未来金融改革,要看长短期目标的搭配,有的任务是长期的,有的是近期要做的。总理强调近期要支持“三农”、支持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小企业融资、“三农”既是长期又是近期,商业银行支持高风险的小企业成本过高,不仅是中国如此,国际上也是如此。支持小企业发展,不能仅靠现行的正规的银行体系。
从金融发展方向来讲,中国的金融业很好,但不要忘了,我们的金融业并没有经历过几个重大的考验。其中,利率市场化、资本账户开放以及经济周期的影响三大挑战,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中国银行业的利差不是全世界最高的,和发达国家比、和完全竞争的市场比是比较高,但和新兴市场比,可能是中游。如果利率市场化放开,大家都去拉存款,为了拉好客户,降低贷款利率,息差就会收窄,就会形成恶性竞争。从国际经验来看,从研究市场化利率来看,多数国家是息差收窄,中国会不会这样的趋势?我觉得可能性很大。
当然也有一种不确定性,这是在于资源配比,也就是供给到底够不够。如果央行流动性控制得比较好一些,全社会的流动性不搞那么大,资金还是短缺情况,那就是卖方定价。但它反倒把息差扩大了。
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是一个大的方向,但对金融业的冲击比较大,我们没有经历过第一大考验。
第二大考验是资本账户开放问题,人民币可兑换问题。因为人民币存在长期的升值趋势,市场上所有的主体都不愿意持有外汇,把外汇短期内卖到中央银行手里。中央银行被动地投放基础货币。一旦放开以后,中央银行不买了,随行就市,风险转到各金融机构,我们能否承受?现在几乎是中央银行把全社会的利率风险承担起来了。
原来人民币是单边升值的趋势,很多事情不能做,包括前段时间本来说是该加息,去年有一段时间CPI已经看着涨了很高了,但为什么不敢加呢?某种程度上也怕资本资金流入,因为中外的息差是比较大的。如果境外都在搞量化宽松,搞利率零刺激,我们搞的利率很高,就可能面临这样的资本流入,那么对货币的冲击会更大。
但近期汇率出现了双向波动,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好的时间窗口,很多改革措施可以适当地推一下。
第三大考验是经济周期的影响。经济周期的影响非常大,中国现在消化很多问题是靠经济比较好,中国的经济能否长期保持这么高速的增长存在一定的疑问。我们现在降到8%,有些人就着急了。经济增速8%在世界上是非常好的增速,全世界只有印度能够和中国比比,其他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这样,特别是大型经济体,美国正常是3%,4%已经是上限了,它的潜在增长率也就是3%点多。
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在未来十年中不见得还能长期保持8%以上。其实,很多学者研究显示,未来就是7.5%。
中国金融业改革重点是要有理念。再有就是要抓住有限的时间窗口。我们上一轮改革抓住了很好的时间点,下一轮时间点,有一些时间窗口是一下就过去了,并不是永远在那儿等着。
(注:本文为作者2012年1月11日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每月谈”发言基础上,本刊记者采访整理而成,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