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郑州恒联低调入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9 23:56 来源: 经济视点报

   被深圳日海通讯收购后,郑州恒联将依托上市公司的市场和资金资源,实现大规模发展。而日海通讯则借助了郑州恒联本身的渠道进入了河南。

  □经济视点报记者 吴春波

  一个民营高科技企业到底怎样才能够进入资本市场,摆脱民企这个壳?除了去证券市场IPO,还可以把自身的控股权卖给已上市公司。

  2 月 22 日,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海通讯)的全资子公司广东日海通信工程有限公司,与郑州恒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州恒联)的股东河南海联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海联),签署了《关于郑州恒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之百分之五十一(51%)股权之股权转让协议》,以 4590万元受让河南海联持有的郑州恒联51%的股权。

  九鼎德盛投资顾问有限投行事业部经理李文君向记者表示,这场收购对于郑州恒联是一件好事,可以借助上市公司的全国市场和渠道,而上市公司则借助了郑州恒联本身的渠道进军河南。

  郑州恒联董事长刘清毅也告诉记者,完成被收购以后,郑州恒联将会依托上市公司的市场和资金资源,摆脱大跨步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和大规模发展的资金持续问题。

  

  进入资本市场

  根据公告和公开资料显示,郑州恒联成立于2002年3月2日,经营范围为通信工程勘察设计、建筑装饰设计、通信工程、计算机网络工程施工及技术服务和通信维护。注册资本1000万元,其中作为创始人的刘清毅占股比例为60.80%,刘清毅本人为原邮电部设计院的研究人员。

  而作为郑州恒联股东的河南海联,则成立于2012年1月6日,注册资本100万元,法人刘清毅出资为60万元,占股比例60%,其他两个出资人分别为王汉楠和杨新峰,各出资占股比例20%,王汉楠和杨新峰同时也是郑州恒联的股东。

  今年2月,郑州恒联股东将全部的股权转让给河南海联,郑州恒联就成了河南海联的全资子公司。而对于河南海联的注册来由和实际运营,刘清毅则不愿多谈。

  有行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以注册新公司的形式便于原有股权的管理,在日海控股郑州恒联后,不至于影响郑州海联的日常管理和决策,这样的变更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于郑州恒联原有股东的影响,因为控股方是上市公司。

  2月27日,记者根据公告内容找到了河南海联的所在地,公告里面的航海北街13号院已经更名为龙跃花园,而河南海联所在的10号楼东一单元11号,则没有河南海联的标志,也没有人为记者开门。

  郑州恒联官网资料显示,经过10年的发展,郑州恒联的业务不仅深入了河南省内的6个地市,而且在全国市场也颇有斩获,郑州恒联在业务上的能力也为企业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根据公告,郑州恒联51%的资产将获得4590万元的对价,李文君认为,目前的通讯行业竞争很激烈,没有一定的技术和人脉很难在竞争中站得住脚,而这种远高于注册资本本身数字的溢价,也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郑州恒联的市场能力。

  李文君认为,郑州恒联拥有良好的无形资产,也是此次股权转让高溢价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刘清毅、杨新峰、王汉楠、杨团结、连家军等组成的管理团队将负责郑州恒联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担任总经理、副总经理职务至少5年,并对公司经营业绩负责,就此接受广东日海的考核、监督。

  根据公告显示,日海通讯通过全资子公司在郑州设立控股子公司是基于大力发展工程业务的战略布局考虑。本次收购郑州恒联后,郑州恒联的资产负债及损益将纳入公司合并范畴。

  

  机会的诱惑

  作为此次郑州恒联股份的收购方,深圳日海通讯的2011年业绩快报显示,日海通讯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13.33亿元,同比增长48%,实现营业利润1.65亿元,同比增长4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45亿元,同比增长44%,基本每股收益为1.45元。

  根据兴业证券研发中心报告显示,去年年初以来,中国电信在“宽带中国、光网城市”规划下,电信运营商大力建设宽带接入网络,拉动了行业内需。

  目前,宽带战略已经上升至国家层面,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住建部、科技部及国资委等多个国家级部门组建宽带中国战略研究小组,国家的举动明显超出了此前的预期。

  刘清毅向记者表示,郑州恒联一直不缺钱,但是面对国家提供的可以快速发展的机会,如果不主动找到实力更强大企业的支持,依靠企业自有资金和实力发展,企业将只能慢慢地向前走,无法实现快速的跨越。

  刘清毅说,在目前的形势下,民营企业想从银行贷到钱的难度很大,被收购将很大程度上解决郑州恒联快速发展的外部资金来源问题。

  刘清毅坦陈目前的困局,虽然公司搭建起了一整套的研发流程和机构,但是受限于民营企业本身的市场地位,如果不被上市公司收购,企业在高端人才的招募和相应的高端技术研发资金需求上可能会面临压力。

  深圳日海通讯去年10月找到郑州恒联,双方的合作到近期取得突破性进展。

  兴业证券研发中心报告还显示,随着2012年日海通讯湖北基地的投产,一些关键部件产能瓶颈有望解决,多业务的全面开花,也使得日海通讯的高成长性得以维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