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正式纳入空气质量标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1 04:22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王尔德
PM2.5纳入空气质量新国标尘埃落定。
在2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并部署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工作。
新《标准》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会议要求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与臭氧等项目监测,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即将发布的新《标准》,与去年11月16日起向全社会公开的第二次征求意见稿相比,从内容上来看没有变化,只是个别措辞做了微调。”环保部的一位官员对本报记者表示,“3月2日,环保部将就新标准在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
“一个环境标准上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这是史无前例的。”一位地方环保厅官员对本报表示,之前人们对PM2.5的监测关注较高,但更难的还在于治理,重点区域大气联防联控规划的实施效果,将决定大气污染治理的成败。
PM2.5的日均浓度限值为0.075毫克/立方米
本报发现,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从1982年制定发布,经过1996年修订更名和2000年修改,已经12年未作修改,因此在很多方面已不能完全适应空气质量管理要求。
“环保部从2009年起,就启动对旧标准的修改。”前述地方环保厅官员对本报介绍,但去年的PM2.5事件,大大加速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进程。
根据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其修订内容涉及多个方面。首先是调整了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方案,将三类区(特定工业区)并入二类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最引人关注的是调整了污染物项目及限值,增设了PM2.5平均浓度限值和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收紧了PM10、二氧化氮、铅和苯并[a]芘等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前述地方环保厅官员介绍。
“这是PM2.5首次纳入空气质量标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一位专家对本报指出,之前国家监控的污染物包括如下几种:可吸入颗粒物(直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PM10)、总悬浮微粒、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
据环保部负责人介绍,PM2.5的年均和日均浓度限值分别定为0.035毫克/立方米和0.075毫克/立方米,与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过渡期第1阶段目标值相同,符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和环境管理的需求。
同时,新标准还收严了监测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将有效数据要求由50%-75%提高至75%-90%,并更新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颗粒物等的分析方法标准,增加自动监测分析方法。
联防联控是治理的关键
在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温家宝部署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工作。
会议要求,要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并提出了加强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和加强协同防控等在内的六项措施。
“其中值得关注的协防控制这一措施。”前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对本报分析,这也是由PM2.5的特点决定的,PM2.5与PM10之间的区别不仅在于其体积,更主要的在于其形成过程。
具体而言,PM10主要是一次污染物,即主要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而PM2.5则具有双重属性,其中大约50%的PM2.5为一次污染物,大约50%的PM2.5为二次污染物,即其他污染物,如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在空气之中相遇之后发生化学作用形成的颗粒物。
“治理PM2.5的麻烦之处在于,既要控制扬尘、烟尘、粉尘等一次污染物,又要控制NOx、VOCs、SO2等二次颗粒物的前体物。”前述地方环保厅官员对本报指出,这就要求同时采取多种治理措施,各种措施之间要协同,达到物理协同、经济高效的效果。
该官员建议,国家应尽快对主要的行业污染物控制措施,进行协同效益评估,筛选出对多种污染物减排贡献最大、成本最小的污染控制措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的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的设计。
本报获悉,环保部正在负责起草《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十二五”规划》。“很多人对这一规划寄望甚高,希望借此能够解决PM2.5为区域性污染物的治理难题。”前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对本报指出。
但是,该规划的实施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其中最关键的在其提出的治理措施之间是否能够协同,跨省的区域之间能否通力合作,这些都是未知数。”前述环保部官员对本报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