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珠三角都读郑永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2 01:13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姚建莉 2012-03-02 01:13:29  

  容桂去借鉴了香港的经验,然而容桂的改革与香港不同。

  在香港,社会治理得好,官员有得到选票的红利,大陆官员都是任命制,改革更离不开的是上级的推动。

  “有些部门负责人有这样那样的意见,很简单,组织调动就行,你不换思维我们就换人,” 容桂街道慈善会理事长赖雪晖直接抛出这样的答案。

  在他看来,社会组织的发展,必然会倒逼政府职能转变。

  决策咨询委员会的成立就有此效果。

  然而一开始的想法,只是成立一个没有决策权,但有咨询权的架构,对街道办的财政、重大的决策把关,“由于街道办没有人大,一年20亿的财政收入,没有人管,只是从党委过一过,我们都心虚,” 赖雪晖如是说。

  2010年1月22日,容桂街道公共决策和事务咨询委员会宣告成立,第一届委员会的40名精英正式上任。

  成立之后,决咨委对政府的工作提出了强烈的疑问,政府也尽量吸纳了。

  2010年4月30日,决咨委召开会议讨论桂州医院异地重建事宜。据委员杨国强所述,当时,会上委员直截了当指出医院管理中的问题,和领导叫板,而其中讨论的细节甚至不放过太平间的具体位置和朝向。

  这样的互动下,政府官员的思维也不得不跟着改,因为那样反而显得格格不入。

  可能是本性,可能是改革的反推,在容桂做公务员,对官级的一般看得很开,书记才是科级,公务员法里的最低级别,但公务员法里没有的一个更低的级别就是股级,就是街道办下面的这些局长。

  在他们眼里,政府最本质的职能是管理社会事务。街道办公室主任谭素的桌上就放着一本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的书《保卫社会》。

  作为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公务员,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他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每做一件事情前,都要思考下什么该政府管什么该社会管。

  伴随着,政府和社会的地位也开始有了转换,“过去财税部门很牛,现在不一样,如果做不好,商会可能抱团来施加压力。”

  因此记者采访的当天晚上,财税部门就会约请商会代表,听他们关于政府财政和税收方面的意见。

  但他也直言,现在政府属于强势一方,没达到博弈的程度,“改革不能硬闯红灯,不然,改革者都没有好下场。”

  坚持“强政府大社会”的理念,他们不会变。

  可以预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社会自我管理的主要载体会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而通过放权、引入社工、成立决咨委等手法,正在重构容桂的政府、社会与市场的格局。

  无论如何,容桂改革2.0时代已经到来,“改革先锋”的称号当仁不让。

  用郑永年的话说:“一旦强政府、强社会的格局真正形成,容桂不但能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胜出,也将成为中国镇域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样本。”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