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华生华生:股市改革不能搞休克疗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3 10:46 来源: 华夏时报对话华生:改革不能搞休克疗法
发行制度改革的目标是注册制吗?
本报记者 吴君强 实习生 周张张 北京报道
当下中国股市制度变革的核心,是发行审批制度的改革。学界对当前发行制度的弊端有相对共识:较大的寻租空间滋生腐败、部分上市标准过于苛刻,以致国内有些公司出走海外等。
在发行制度的讨论中,经济学家华生的声音显得较为“务实”,他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指出,发审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已不可避免,但决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取消新股审批的口号。改革是一个整体,要全面的规划,要抓住关键性的环节,而不只是一些修补性的措施,更不是单兵突进。
《华夏时报》:现行的审核制是不是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华生:发审委制度是证监会主动削权的一个表现,从中央各个部委的民主决策和独立性决策来说,是走在最前面的。这个制度是不是还有缺陷?肯定是有的,因为还是有审批,有审批可能就有寻租,而且审批就能把坏企业都卡住吗?那不一定,好企业都能选出来吗?也不一定。我们现在已经处在一个进退两难的困境中。因为新股发行定价市场化的第一枪已经打响了,打响后冒出一个“三高”,去年用加速扩容来缓解三高,但又导致高套现和股市低迷,市场各方怨声一片。今年政府救市,释放利好,放慢扩容,治标不治本,还马上带来炒作之风又起。现在酝酿的几条新股发行改革政策大多都是技术性的修补,不会解决根本问题,有的还会带来明显的副作用。股市发行审批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已经不可避免。
《华夏时报》:很多市场人士呼吁,新股发行从审核制改为注册制,把一切都交给市场。
华生:这是图省事的懒汉思想。注册制是市场乌托邦主义者想象出来的概念。世界上不存在企业可以自由上市的注册制,美国也没有。美国纽约交易所的门槛是很高的,中国没多少企业能够得着那个门槛,即便是纳斯达克,门槛低一些,也有台阶。除此之外,它还有质询,聆讯,所有问题回答满意了之后才出具一个意见信,这意见信和我们的反馈函有什么区别?就是换了个名称。
1999年,香港搞创业板市场,当时他们想尝试学美国,降低门槛,放松审批要求,这样搞了一两年,出现了一大堆问题,后来就改回去,继续搞审批,但是香港创业板元气始终没有恢复,我们也想在A股上试一把?拿投资者做试验品?
其实,所有国家公司上市都是要审核的,只是审核的范围、松紧有差异。相对而言,美国市场是实质性的审核最少的,但在信息披露的盘问上最为严格,为什么美国的实质性审核比较少?因为美国以机构投资人为主,散户参与少,又有一套完善的相关法律制度,保护投资者。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美国有世界上最无情的退市制度。这几年美国上市的企业还没有退市的多。有些市场,比如香港,既有严格的披露要求,也有实质性审核。中国大陆A股市场实质性的审核比香港市场还要多很多,这是需要创造条件来改革的。
《华夏时报》:那是不是说,完善的退市制度,是发行制度市场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华生:搞这么频繁退市的,主要只有美国,其他国家也很少。我个人认为目前大陆学不了,香港学不了。香港前两年有一次,说那么多壳公司亏损企业要清理,提高门槛,让他们退市,结果遭到了市场各方的强烈反对,最后香港证监会不了了之,放弃了。如果像美国那样每年有几百家上市公司退市,在中国这个散户为主的市场上,意味着每年都有上千万投资者血本无归,大股东犯错误或没本事要先拿散户投资者垫背,我们的投资者做好这个思想准备了没有?所以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A股可以先向中国香港模式、欧洲模式靠,不要先向美国靠,因为美国模式是另一个极端,实行它需要一系列的条件配合。
《华夏时报》:但市场化是改革的方向,监管层是不是应该更多放权给交易所、中介机构?
华生:交易所本质上只是证监会的下属机构,换个地方分两个摊子审批就会更好?放给中介机构,他们就代表市场?中介机构如券商不也几乎全是审批出来的国企吗?现在融资、再融资、发债、券商、基金、重组再发行,直至退市标准,哪样不是审批?审批从哪里开始,有大讲究。改革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必须有全局考虑,像新股定价市场化那样单兵独进是一定要出事的,最后出事了有人又要骂是伪市场化。
《华夏时报》:美国道琼斯指数刚刚创了四年新高,但中国股市却摆脱不了低迷状态,这和新股发行制度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华生:有关系,只不过和许多人想的相反。现在的新股发行制度,使得我们的指数高了不少,因为现在的审核制度挡住了大量企业上市,所以才能维持这个指数,如果你在新股发行搞一个取消审批的所谓市场化改革,就会出现疯狂扩容和股市暴跌。所以中国的企业在美国的上市制度下,表现得比A股还惨得多。去年中国经济高增长,但中国在美国上市的企业腰斩、跌成零头和下市的比比皆是。当然,换个角度,我们也不必悲观。由于中国经济的强劲表现,A股已经涨过了2001年的泡沫高点,美国纳斯达克到现在还只有2000年指数高点的一半多。
改革不能搞休克疗法,休克疗法谁都受不了,要逐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兼顾了各方面的利益,有一套制度方案设计,怎么投票,怎么补偿,所以才被认为是比较成功的。
《华夏时报》: 市场呼吁进行“二次股改”,它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华生:股权分置改革使得中国股市基本上和国际接轨了,起码从一个怪胎变成了一个正常的形态,现在中国的股市又面临一个重大的制度变革,它的意义不亚于股权分置改革。当下中国股市更核心的制度变革,就是发行审批制度的改革攻坚。如果说股权分置改革是打赢了辽沈战役,那发审制度改革就是决定胜负的淮海战役。但发审制度变革决不是一个简单的取消新股审批的口号,那是蛮干胡来。改革是一个整体,要全面地规划,要抓住几个关键性的环节,制定整体的方案,它涉及到新股定价、新股发行、再融资发行、资产重组、退市制度、中介机构等等,如果我们能完成发审制度改革,中国股市的长期健康发展就能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过去10年,中国股市总体上说是原地踏步,因为这10年基本上是消化泡沫的,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中国股市今后10年肯定会有好的前景,但是没有发审制度的全面变革,中短期内反复难免。
《华夏时报》:郭树清上任证监会主席四个月了,屡推改革,强调创新与市场化,显示出“强人改革”的迹象,您如何评价?
华生:我和郭树清是两度同学,我知道他是一个锐意改革的人,而且是有相当学术背景的,他是很真诚的改革者。当然在中国国情下,他也得和现实做妥协。从他这两天对新华社发表的讲话看,他判断问题的方向基本上是正确的,决心很大,态度也很务实,当然,他也好,领导层也好,他们认识的深化和到位要允许有个发展过程。中国资本市场现在又一次处在一个制度大变革的前夜,他是很有机会的。他需要的只是高屋建瓴,集思广益,找出和抓住问题要害,选定正确的解决方案。这就如科学技术领域,无数的人在努力想取得突破,最后成功的是找到正确方法和途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