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让人民群众有尊严地生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7 02:09 来源: 中国财经报

  ——访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财政厅厅长王文童

  □ 本报记者 夏祖军

   作为一个中部省份,能将超过70%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没有一以贯之的以人为本、为民理财的理念是难以做到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财政厅厅长王文童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介绍了湖北财政支持保障改善民生的思路和做法。

   “维护公平正义,切实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有尊严地生活,得到全面的发展,既是巩固执政之基的需要,也是科学发展的实质。”王文童说,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全省财政部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民理财”理念,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大力支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从2011年湖北财政民生支出情况看,全省财政支出不断向“三农”倾斜、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基层和困难群众倾斜,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一个明显的事例是,2011年筹措资金181.4亿元,用于省委、省政府向社会承诺的“十件实事”: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0.7万人,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09%;新建和筹建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12.9万套,占年目标任务的103.2%;已有65个县(市、区)列入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提前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农村低保对象增加29万人,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45%;已建成农村教师周转房5093套,占年目标任务的101.9%;新建供水工程2272处,解决农村21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07.5%;新建农村公路14156公里,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41.5%;全省10个县级图书馆、文化馆的项目计划和补助资金已全部安排到位;新建、改扩建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站529个,完成目标任务的106%;共为2886名0—6岁贫困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救助,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15.4%。

   结合近年来湖北财政民生支出情况,王文童概括了三个主要特点:一是投入多。据统计,2007年全省民生支出为825亿元,2011年增至2406亿元,5年增长了1.9倍。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64.6%提升至2011年的74.8%,提高了10.2个百分点。二是增幅大。从2011年的民生支出看,增幅基本在20%以上,最高的住房保障支出增长了82.1%。三是重引导。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支持投融资平台建设、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在加大民生投入的同时,我们还注重提高民生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人民群众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益。”王文童介绍了湖北的做法。

   对性质相同或相近的项目,在保持存量资金总量不减少、分配权限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全面整合为一个项目,集中财力办大事。2012年省级预算编制中,已将部门内部的项目由3000多个整合为1000多个,项目数量经整合后减少了53%,跨部门项目的整合率达到100%,涉及9个方面26个部门的126个项目,资金总额近100亿元。

   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思路,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紧急事项、突发性事件建立应急预案,对紧急需要的资金提前预拨。比如,针对各地灾情紧、资金需求急的实际情况,湖北省财政厅将资金拨付程序改革为先根据灾情状况和趋势,对受灾市县紧急安排财政调度资金,由县市统筹安排使用,灾后再根据受灾实际情况和重建需要据实结算。这同过去先核灾再拨付救灾资金的拨付程序相比,大大提高了县市抗灾救灾的工作效率。

   “下一步,各级财政部门将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王文童表示,财政支出的重点要进一步向民生倾斜,对重点民生领域必须确保。在教育投入方面,要确保完成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4%的目标。为此,2012年省本级预算安排财政性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16.7%。同时,要着力支持完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体系,基本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基层基本药物制度的全覆盖,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落实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各项政策,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水利建设投入,促进湖北由水利大省向水利强省跨越。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