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小银行是服务小微企业的生力军 访全国政协委员、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9 07:37 来源: 金融时报

  记者 韩雪萌

  过去几年,我国中小银行改革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大,已成为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加快和竞争的加剧,中小银行基础不牢固、发展不平衡和不可持续性的问题逐步显现。当前,如何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银监会年初工作会议部署,将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服务实体经济这一基本要求做到实处,适时调整好中小银行发展方向,守住风险底线,成为引导中小银行转变发展方式,开创新的发展局面的重要举措。在“两会”召开之际,记者就中小银行如何探索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之路等业界关心的热点话题,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进行了对话。

  记者:201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要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把防范化解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生命线”;银监会工作会议提出“守底线、强服务、严内控、促转型”的明确目标。对于中央提出的“稳中求进”,您是如何理解的?

  阎庆民:从国内形势看,今年是“稳中求进年”。“稳中求进”是今年宏观政策和经济金融工作的主基调,要准确理解和把握“稳”与“进”的要求。“稳”,要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则要求继续抓好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结合我们的工作来讲,坚持稳中求进,有更加具体的要求,如要努力增强监管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要引导中小银行把稳健经营放到更突出的位置;要积极促进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加大对结构调整特别是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等。

  我们要认真领会中央的精神,将稳中求进的总体要求与工作目标有机结合。中央提出的“稳”,落实到我们中小银行监管工作中就是“守底线”和“严内控”,要把防范中小银行的个体和整体风险作为我们的生命线;中央提出的“进”,落实到我们中小银行监管工作中就是“强服务”和“促转型”,要把满足金融消费者的需求作为我们的努力方向。具体到中小银行监管,就是要严守风险底线,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记者: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需要推动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改革创新和规范发展。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现在已经形成一个共识:就是发展小型社区类金融机构是解决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近日,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河南考察金融工作时也强调,促进中小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努力破解“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您认为,当前中小商业银行应如何把握政策机遇,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立足服务实体经济,立足小微,走差异化和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阎庆民:百业兴则金融兴,百业稳则金融稳。银行业的稳健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这一基础。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金融脱离实体经济,在金融机构内部自我循环。因此,我国银行业要切实提高对银行同实体经济互利共赢辩证关系的认识,义不容辞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小微企业在增加就业、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关系到整个经济能否稳健、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小银行的各项经营指标,包括资产总额、存贷款总额均占整个银行金融机构25%左右的市场份额,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小银行自身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是具有优势的,中小银行是支持和服务小微企业的生力军。有的银行几乎所有客户都是小微企业。和大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的密切程度更高。中小银行经过多年历练成为银行业体系一支重要力量,既对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得益于在支持实体经济中实现了转型进步。“十二五”规划纲要描述了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唯有开动脑筋,真心实意,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中小银行才能赢得新的发展机遇。

  记者:小微企业关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去年以来,国家鼓励加大对小微企业扶持的金融财税政策密集出台,银监会出台的政策有哪些,针对性在哪里?

  阎庆民:2011年,为进一步明确金融服务的支持对象,增强政策针对性,银监会结合四部委新出台的企业划型标准,将金融服务的重点支持对象进一步确定为小型和微型企业,要求广大银行业金融机构从商业可持续原则出发,优先支持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偿还意愿和偿还能力的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并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及时出台差异化监管政策,积极争取财税优惠政策,推动建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和银企合作对接平台,激发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

  一是制定差异化监管政策。印发《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和《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将授信重点放在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并提出一系列差异化监管和激励政策,提高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

  二是积极争取财税优惠政策。多次就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与工信部、财政部等部委磋商,形成有效的跨部门联合工作机制,争取多项财税优惠政策,如将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的执行期限延长至2013年底,向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合同暂免征印花税等。

  三是创造小企业金融服务良好环境。召开小企业金融服务评优表彰大会,通过树立标杆带动小企业金融服务发展。积极与主流媒体合作,策划多场银行业支持小企业缓解融资难专题报道及采访活动,创造良好舆论环境。参与主办“第八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推动政府、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企业三方对话。

  截至2011年底,小企业贷款顺利实现“两个不低于”目标。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余额10.8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19.6%。小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同期增长25.8%,比全部贷款平均增速高10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量高2093亿元。截至2011年底,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小企业贷款余额与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之和)15万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27.3%。

  记者:作为监管机构,2012年银监会将如何引导中小银行提升在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小微企业方面的金融服务,从监管政策上看,对于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将有哪些政策考虑和倾斜?

  阎庆民: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为实体经济服务,针对性非常强。一是对在建项目要有扶有控。二是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这是国家战略。小微企业在增加就业、调整结构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三是要支持“三农”。在这些方面大银行要发挥作用,中小银行更具有优势,大有可为。我们要通过监管工作,使银行的结构更加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些都凸显了中小银行监管工作的重要性。

  中小银行要坚持立足当地、立足基层、立足社区,与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服务需求相适应,主要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不盲目攀比,不贪大求全,避免盲目跨区域扩张等不审慎经营行为;要在客户对象、经营区域、营运模式、管理文化等方面建立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为适应这一变化趋势,同时也为建立一个非同质化的、平衡健康的金融体系,监管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加强引导,凝聚各方共识,促进中小银行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走差异化和特色化的科学发展之路。

  一是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督促各行“有保有压”、区分重点支持实体经济。分产业讲,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结构调整和升级;分区域讲,要加大对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支持力度,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分层次讲,要加大对县域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的支持力度;同时要持续加强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经济的金融服务,努力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并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含)以下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

  二是加强对客户的服务。督促各行加强对金融产品的研发,满足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减少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并提高收费信息透明度,真正让利于民;以顾客为上帝,以优质服务贴近金融消费者,真正成为市民银行。

  三是加强对社会的服务。督促各行践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形象。古语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我们银行业现在是社会各界的聚焦点,盈利性较好、利润率较高,我们要引导中小银行自觉投身公益事业,做出表率。

  四是督促中小银行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重点做好区域和客户定位。在区域上要立足本地和自身优势,提倡“深耕细作”而不是盲目扩张。在客户选择上,通过不断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相关政策,推动中小银行将目标客户牢牢锁定在小微企业,使其成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生力军。监管政策要有所倾斜,优先支持中小银行向县域及以下地区延伸机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