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历史性变化之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5 07:0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显示,2000年中国城镇化率是36.2%,城镇人口约4.6亿人;至2011年,城镇化率已增加至51.27%,城镇人口约6.9亿人。

  这是了不起的成就,正如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城镇化率超过50%,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密切相关。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城镇化是今后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同时也是改善农业、农村、农民状况的巨大杠杆。”

  首先,“十二五”时期,需要对推进城镇化进行顶层设计,着力提升质量和水平。城镇化的本质是转移农村人口。大量农村人口进城,需要解决就业问题。许多进城就业的农民本身的意愿是能够长期留在城市。如果就业问题得不到解决,他们依然会回到农村。

  其次,要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将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这就需要提高农民工在医疗、养老方面的待遇,不断缩小城乡差距,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只要农民工符合在城市有稳定就业、有住房、缴纳一定年限社保金等条件,就应该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给予其市民化待遇。

  中国的城镇化道路不能照搬国外经验,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这关键是要优化生产力布局,处理好各类城市的功能。大城市要找准主体功能,将一些功能疏散到周边地区,真正形成以大城市为龙头,以中小城市、小城镇为支撑的城镇化格局。

  (责任编辑:王雅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