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外专家把脉中国经济 经济结构调整任务紧迫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0 07:55 来源: 金融时报

  胡萍

  记者胡萍当

  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不稳定性、不持续性明显存在,与此同时,中国也面临经济增长潜力下降和物价上涨压力大的双重挑战,未来中国经济走势如何?怎样处理好速度、物价、结构这三者关系?相关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有效应对?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会,与会中外专家共同把脉中国经济。

  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不会改变

  近年来,我国政府把“稳增长、抑通胀、调结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有利地促进了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步入自主增长的轨道,促进了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2011年,在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9.2%,比上一年虽然有所回落,但是仍然处在一个较快的发展区间,且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增长水平。对于未来中国经济走势,与会人士判断,由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总体并未改变,未来中国经济仍将处于一个发展较快的区间。

  “当前,尽管形势严峻复杂,但机遇依然大于挑战,中国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有信心也有条件保持国民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说。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认为,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是中国经济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因素,这些因素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同时,中国在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中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在耶鲁大学教授、摩根士丹利公司(亚洲)非执行主席史蒂芬罗奇看来,尽管中国经济存在诸多风险,但由于应对得当,中国经济不会出现人们所担心的“硬着陆”现象。

  牢牢把握扩内需这一战略基点

  “十二五”规划包含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经济在未来几年进行结构调整的重点,与会专家认为,转方式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的紧迫任务。

  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黑田东彦认为,中国需要把现有的资本密集型发展模式,转变为更加注重内需,更加注重收入再分配,同时更加注重人口老龄化,加强环境保护的这样一种模式。

  在他看来,包括促进国内消费在内的改革有助于建立一种更加全面均衡和包容性的经济发展模式。

  对于城镇化可能提供的强大需求力量,马建堂表示,城镇化将极大改变中国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从消费方式上看,随着农村居民转移到县城,再转移到县级市,乃至地级以上的城市,人均消费型支出增长很快。

  投资的合理增长将在扩内需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张平认为,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统筹推进的过程中,投资仍然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力量。因此,要在优化投资结构的基础上,保持投资的合理增长。同时,把增投资与扩消费、调结构、惠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与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更好地结合起来。

  深化改革应有新突破“十二五”规划的一个核心内容是经济结构调整,事实上,如何通过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再平衡,已成为一个全球性课题。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说:“结构调整不仅是投资出口消费这三方面比例的调整。深层次的改革应调整政府与居民、企业、市场的关系。这个任务不完成的话,结构调整是非常困难的。”

  张平表示,解决中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的紧迫任务,我们将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增强改革措施的有效性和协调性,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尤其是要在改革产品价格、医疗卫生体制、收入分配制度、财税金融体制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财政部长谢旭人表示,今年将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从完善财政体制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健全税收制度改革三方面深化我国财税体制改革,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大局。

  对于今年税改的重点,谢旭人强调,今年将继续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同时理顺流转税的相关体制。健全消费税制度,促进节能减排,引导合理消费。进一步推进资源税改革,扩大从价计征的范围,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稳步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并进一步研究制定房产保有、交易环节的税收改革方案。深化环境保护税费改革,按照正税清费的原则,继续清理整合一些行政事业性收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