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万达资本局:被捆绑的战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7 00:45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张明

  “这轮房地产调控只有银行是赢家。”2012年两会期间,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公开表态称。

  然而,在万达这艘高速前进的航船上,银行的身影却处处闪现。

  最新出现在万达战车上的银行是中国进出口银行。2月16日,中国进出口银行与万达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正式建立总部对总部的银企战略合作关系。这是万达集团继与四大国有银行合作之后,再次与大型国有银行建立银企战略合作关系。中国进出口银行主要是对万达集团文化、旅游产业及跨国并购业务方面提供金融支持。

  虽然双方都未公布授信金额,王健林也仅用“巨额”来形容,但随着万达集团在中国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文化产业以及旅游产业等领域的大手笔布局,2012年注定将成为资金密集的需求年。

  那么,面对市场调整,无所畏惧顶风前行的万达如何邀得银行入伙?其“缺钱”窘境又如何破解?

  寒酸租金

  万达集团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其总资产1950亿元,收入1051亿元。其中,商业地产公司2011年收入953亿元,项目系统收入902亿元,现金回款814亿元,竣工入伙指标完成500亿元。

  此外,数据还披露,截至2011年底,万达商业地产公司持有自营物业面积903万平方米,但2011年租金收入仅有34.6亿元。

  不难发现,万达盈利主要来自商铺、写字楼、公寓及住宅的销售,租金对整个业绩的贡献仅占3.29%。

  据万达内部人士透露,2011年开业的万达广场,首年租金平均(首年有优惠)为2.53元/天·平方米,第二年租金则将增加约30%左右。而按使用面积计租,万达广场平均租金约5元/天·平方米。

  “这样的租金水平在商业地产中算不上顶级。”一位国内商业地产开发商负责人表示,万达广场很多处于城市副中心,很多世界顶尖品牌不可能跟进,通过低租金吸引商业资源,项目租金回报率水平偏低,“按照万达官方数据,2011年已开业49座万达广场,以34.6亿元总收入计算,平均每个广场年租金收入仅约5000万元左右,这相对龙湖北城天街等年租金超过2亿元的综合体来说颇显寒酸。”

  “一旦销售物业带来的资金攫取完毕,万达将经历一个漫长的资本回收期,他只能通过不断新增项目提升销售收入来掩盖租金收入的暂时短板。”成都同恒地产顾问公司总经理文化勇表示。

  但在万达内部人士看来,万达广场正处于产品和业态的升级换代中,正在推行的第四代产品以及随着商业口岸的成熟将提升租金收入。

  万达商业经营难言顶级,万达却依此成为最大地产公司之一。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万达如何让有限的资本在5年内撬动70余个项目?

  信贷融资

  万达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建筑商垫资、销售回款、租金收入和物业中长期抵押贷款等。

  据了解,万达商业地产开发所需资金,约20%由万达直接投资——“前期销售利润+内部资金调配:商业地产约60%投资向项目当地银行贷款;另20%左右由合作商户自己投资。”

  一位接近万达的人士表示,在万达快速滚动开发模式下,前期销售收入对持有型物业的资金来源支持作用很大,通过项目的销售还款平衡投资现金流,实现以售养租。

  而地方政府适时“挺身相助”也是万达成功融资的条件之一。

  以泰州万达广场为例,当地万达广场注册资本只有1亿元,达不到融资要求,为及时帮助万达广场实现早投入早运营,泰州工商局安排专人提供全程跟踪服务,指导企业在增资的同时准备股权质押登记,仅用一天就办理了两项登记,帮助万达顺利融资6亿元。

  然而,点对点的融资显然不能满足王健林快速扩张、“打大战役”的资金渴求。

  万达需要更广泛的多种融资渠道,包括银行资金、国内私募、信托融资和海外融资渠道等。

  2005年,香港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上市大门开启,万达的“订单商业地产”模式初露端倪,便引入澳大利亚麦格理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麦格理银行以5000万美元和3800万美元优先债出价持有万达9家商业广场28%的股权,而这9家商业广场,正是当时万达REITs拟上市的主要资产。

  万达和麦格理希望将这9家商业广场打包到境外发行REITs,募集目标在10亿美元以上。

  2005年底,万达REITs招股文件在香港获通过。按照当时的进程,万达REITs极有可能成为内地继越秀基金之后,赴港上市的第二只REITs。

  但这一计划在2006年7月搁浅:国家部委联合下发严格限制境外公司收购内地物业的“171号文”。

  王健林只能另谋出路。2006年9月,麦格理银行通过发行CMBS(即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为万达在海外募集了1.45亿美元资金,但这笔资金对处于高速扩张、资金需求巨大的万达而言,仅是杯水车薪。2008年底楼市处于深度调整之际,万达开始上演圈地运动其资金饥渴也更为凸显。

  2009年万达开始在国内尝试信托融资,当时国内信托融资的综合成本普遍在12%左右,远高于万达此前7%~8%的融资成本。但急需资金的王健林并未放缓步伐,2011年起万达大幅染指信托融资,在其成立的11只信托产品中,有10只是在2011年成立的,10只信托产品共计募集资金大约78亿元。

  不过,信托融资大多需要股权作为代价,而其融资规模与万达广场及旅游地产动辄上百亿元的投资来说仍显不足。万达需要更强力的资金合作伙伴,这个伙伴无疑由银行和私募担当更为合适。

  银行入伙

  2009年初,万达引入建银国际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建银国际”)作为基石投资者,并同时启动万达集团的股份制改造。

  尽管万达和建银都未透露此次资金募集的情况,但一位接近此次募集的人士表示,首轮私募,融资额度不超过15亿元。而到第二轮融资时,万达的私募价格高达每股17元,“建银短短半年回报丰厚,第二轮私募再度积极参与,增持1%的股权。”

  公开报道显示,2009年8月,万达商业地产便完成了第二轮私募 ,建银国际、华控产业基金等三家专业投资机构、三家龙头民营企业和大中电器掌门人张大中以自然人身份最终获配入股万达商业地产。两轮私募完成后,万达集团将10%~13%的股权出让给了私募投资者。

  据报道,万达第二轮私募时,有400亿元资金参与认购,争抢激烈,万达为让更多战略投资者进入,仅给予每家获配的投资者大约1%股权。两轮私募合计募集资金超过40亿元,“而今万达每股的价格应在20元左右。”

  “当时建银国际的退出设置有三种:上市退出、溢价转让、万达溢价回购。”上述知情人士表示,首度私募时,万达与建银国际签有对赌协议,即如果万达没有在约定期限内上市,万达将溢价回购上述股份,“但随着万达维持高增长及更多的投资者加入,建银显然不会计较短时间IPO的成败,而立足于长期捆绑。”

  然而,2010年4月,又一轮楼市调控风暴席卷房地产,房地产企业IPO闸门也基本被关上。种种信息表明,万达要在2012年成功上市可能性极小,那么这艘高速行驶的航船,谁将是下一个保驾护航者?

  来自万达的信息显示,央行金融司已把万达列为了全国房地产金融改革试点企业,享受“绿色贷款”通道,同时万达已经分别与中行、建行和农业银行等国有四大银行签订了“总对总授信“的协议。万达在该商业银行各地分行的贷款,将无须再履行既有的信贷逐级审批程序。

  有消息显示,3月中旬,南京万达广场正在寻求18亿元人民币四年期贷款(按半年分期偿还),该笔贷款利率为中国人民银行利率的105%,全部费用较指标利率高20%,此前的2011年12月底,无锡惠山万达广场取得9亿元人民币三年期贷款,2012年1月镇江万达广场取得5.5亿元人民币八年期贷款……

  “在资金的追逐下,万达必须也只能通过维持其快速扩张来达到吸引各方资金的目的,一旦慢下来,这条战船上的人将集体受伤。”一位不愿具名的知名地产公司商业地产负责人表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