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研发设计服务:攀升“微笑曲线”前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1 17:28 来源: 《中国投资》

  文/王佳元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研发设计服务业还存在着研发体系不健全、投融资环境不完善、缺少公共服务平台等问题。为此,“延伸、集聚、提升、创新发展研发设计服务业”等新思路或可一试

  研发设计服务业是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专业化分工加深而衍生、分化、独立出来的新型服务业态,是以知识的生产、应用和传播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性服务业,具有高技术、高人力资本和高附加值等特征。研发设计服务业多处于产业链前端,又位居价值链的高端,研发设计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凝聚科技创新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产业创新能力,而且能够改变服务业内部结构,带动制造业的提升,对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国家或城市竞争力等具有积极意义。

  201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明确将推进研发设计服务等8个领域的高技术服务列为“十二五”期间的重点任务。近期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服务业,有利于引领我国经济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

  一、研发设计服务业的产生和发展动因

  上世纪70年代以前,研发设计活动通常是生产企业内部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多数研发设计活动由企业内部的研发机构完成。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制费用、难度和风险也相应增加,同时,新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对新技术和新服务的需求规模日益扩大,即使是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也难以单独承担研发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及由此而来的巨大风险。众多国际品牌制造商纷纷通过委托外包、全球采购等方式购买研发设计服务,外部性研发设计筹供活动开始出现,随着研发活动外部化、市场化的深入发展,在英国、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一种专门从事外包研发活动的产业——以从事研发经营,提供智力成果、技术服务和现代商务服务的研发设计服务业应运而生。

  进入新世纪以来,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对知识产品的需求快速增加,刺激了研发设计的独立化和产业化,研发设计服务活动不断在深度和广度上发展,研发设计服务业的优势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研发设计服务业开始蓬勃发展。

  二、研发设计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1.专业化研发快速增长。劳动分工的演进、产品更替的加速、竞争压力的加剧以及企业内部交易成本的上升,促使企业更倾向于从外部获取技术和服务,以实现成本节约和效率提升。内部化的研发活动必将逐步为效率更高的专业化研发公司所代替,企业研发活动外部化趋势日益明朗,效率较低而成本偏高的自主性研发设计活动的市场份额将不断萎缩。以医药研发为例,CRO(研发外包合同组织)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16%以上。

  2.逐步扩散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虽然,目前研发设计服务业集中在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研发投资仍占较大份额,但是,跨国公司的研发活动已逐渐扩散到了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充分利用世界各国现有的科技资源,根据不同东道国在人才、科技以及科研基础设施上的比较优势,将“劳动密集型”的低层次研发设计活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缓解成本压力,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科研机构从事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从而促使研发设计活动日益朝着全球化方向发展。

  3.集聚化的发展模式。研发设计活动具有很强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大量的信息流、知识流和人才资源是吸引独立研发机构的重要因素,因此,研发设计服务业一般会按照收益最大化原则布局空间结构,最大限度地利用智力、土地、产业等配套要素优势。

  三、加快我国研发设计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在我国,大部分企业受到技术资源有限性和专业性等约束,不仅仅依靠内部研发活动,而且还要求助外部研发活动,以得到相关的技术和创新成果。在此过程中,研究院所、大学与企业的技术合作通过技术转移、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日益活跃。在一些行业,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及应用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领域涌现出了专门以研发设计服务业为主的企业,研发设计服务业作为独立业态规模迅速扩大。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研发设计服务业还存在着研发体系不健全、投融资环境不完善、缺少研发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处于“研发设计链”的低端、在获取研发国际化和国际分工利益上处于较低层次、统计指标不健全等问题。如我国CRO行业起步比欧美晚40年,虽然也有300多家公司,但2010年只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因此,促进我国研发设计服务业快速发展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延伸、集聚、提升、创新发展研发设计服务业,通过集聚形成优势,拓展研发设计服务业发展载体;通过潜力领域挖掘,延伸形成研发设计服务业新增长点;通过转变方式,增强研发设计服务业的附加值和梯度优势;通过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提升研发设计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建议如下:

  1.明确发展战略。研发设计服务业与传统产业有较大差别,因此不能套用发展传统产业的常规思维,而要在借鉴传统产业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采取新的发展思路。要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在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规划等相协调的基础上,与国内外市场需求密切结合,确立和实施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从财政、金融、品牌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发展、产业配套服务等方面建立完善扶持政策体系。注重研发设计服务业质量的提升,有条件、有步骤地优先发展市场急需的研发设计服务业,寻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某些领域取得突破。引导各地依托基础、资源、区位等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研发设计服务业。

  2.集聚创新创意要素。建立一批具有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等特征的研发设计服务业基地,对研发设计服务业集聚区给予与高技术产业园区相同的政策,实现区域集聚。以“高端、高效、高辐射”为目标,搭建技术支撑、融资租赁、产品交易、人才汇聚等配套服务平台。通过政策和引导资金,增加政府对基础性研究、竞争前研究和引导性研究的创新投入。建议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划定级别和类别,其中级别可视服务对象的辐射范围大小来确定,类别可视服务的内容确定,避免重复建设。

  3.拓宽投融资渠道。产业特性决定了研发设计服务业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投资行业,从事研发设计服务业一般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而其收益却明显滞后。同时,研发设计企业多数规模较小,信用等级较低,缺少可作抵押担保的资产等,加大了其融资难题。面对日益升高的商务成本和生活成本,需要建设各具特色的研发设计与金融相结合的平台,构建无形资产的专业评估机构和评估体系、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融资优质项目资源库,提供金融机构与研发设计服务业的双向互动服务,降低金融业对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的风险。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展示等系统,吸引民间和国内外的风险投资,鼓励各类风险投资基金向研发设计服务业领域投资。

  4.注重主辅分离专业发展研发设计服务业。坚持专业化发展,是促进我国研发设计服务业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途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弱化生产功能,培育、提升研发设计服务功能,形成专业化的研发设计公司。对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后设立的研发设计服务企业,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税收减免或优惠。目前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还处于探索阶段,该项工作不仅涉及到企业组织结构、人员结构、资产结构等方面的调整,而且涉及到税收结构、财政收入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的调整,关系到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实际利益。应尽快启动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增值税改革,由财政对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资产转移时所缴纳的营业税及增值税等多项税收进行资助,降低剥离成本。

  5.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培育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中心、创业孵化器、信息服务机构、融资机构、科技评估咨询中心、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公共科技信息平台等中介服务机构。本着“服务企业、规范行业、发展产业”的宗旨,鼓励相关行业协会加强市场调研,反映企业诉求,促进经验交流,协调行业纠纷,推广行业有效创新,加强人才培训,规范企业经营,维护市场秩序,推动行业发展。加快中介组织专业化、规范化和独立化发展,培育中介服务品牌。积极扶持中小研发设计企业,营造宽松、宽容的研发设计氛围。(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