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徐红: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效果评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1 17:29 来源: 《中国投资》

   文/徐红

  为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加强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近年开展了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项目资金使用效果评价研究工作。在总结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实施效果的基础上,重点就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发展的制度保障、经费分配和使用效率等内容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以确保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项目实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一、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效果

  (一)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有效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的带动作用明显,具有引导性、鼓励性、补贴性和荣誉性。国家通过支持企业实施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使企业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实现了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引导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企业快速发展,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国家通过补贴资金的支持,一方面引导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另一方面也有效补充了企业科研和产业化条件,同时还为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声誉,其效果和荣誉远超出资金投入的价值,使资金使用效率产生出倍增的效果。

  在实施的国家高技术产业项目中,扩大了高技术产业的投资需求,引导了社会资源投向,形成了以项目为载体、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载体、银行贷款和其他资金广泛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投融资体系,充分发挥了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和示范工程的引导投资、以点带面、优化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据统计,在实施的1500余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项目总投资达1210亿元,其中国家安排资金110亿元,其国家资金的乘数效应在10倍以上。在投资拉动下,对社会经济发展、地方建设、企业发展、效益增长、促进就业、满足需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实施促进产业规模扩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显著

  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覆盖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现代农业、先进制造、航空航天等行业领域,同时还包括高新技术领域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和覆盖各行业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创新能力建设项目,近10年来,支持企业形成了上万亿元的资产规模和销售收入,有力地促进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做强做大。

  通过对947个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数据统计,资产和销售收入分别为1.24万亿元和1.19万亿元,销售收入和出口额分别是项目实施前的4倍和6倍,充分体现了产业化项目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贡献。

  如在信息技术领域,为落实《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过去3年连续实施了彩电转型高技术产业化专项、TD-SCDMA产业化专项和数字电视产业化专项等,对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PDP(等离子显示器)和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整机、关键器件(部件)和材料等产业链上下游产品产业化、TD-SCDMA系统、终端和芯片等产业化、数字电视设备、芯片、软件和服务平台等产业化进行了重点支持,有效促进了彩电产业结构从传统的CRT向平板化方向发展,促进了我国自主技术标准3G移动通信产业的壮大和普及应用,推动了数字电视产业的进一步完善和应用推广,充分体现政府资金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企业产品结构调整转型成效显著,新产品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提高,新兴产业逐步形成。

  (三)高技术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集群化发展是现代工业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规律,全世界高技术产值主要是由少数产业集群创造的。近10年来,国家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安排了较多的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同时在全国一些地区安排的高技术发展的特色产业基地,如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国家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国家高技术服务业产业基地等,这些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壮大,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和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据不完全统计,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的销售收入占全国软件销售收入的50%左右,软件出口基地的出口额占全国软件出口额的60%以上,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增加值约占全国近50%,数据显示产业集聚效应突显。

  按照国家高技术产业区域发展重点,面向区域产业体系建设需要,突出地方产业特色,组织实施的地方高技术产业重点项目,培育了特色高技术产业群。如宁夏、内蒙等西部地区有色金属新材料、云南花卉、四川和甘肃的生物医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等特色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的实施,有效带动了区域高技术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此外,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如深圳近年全市高技术产业产值规模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专利的申请数量和授权数量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江苏省在信息、生物、新能源和现代装备制造等高技术领域发展迅速,在平板显示、光伏产业、生物制药等领域居全国前列。

  (四)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的实施促进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国家发改委已连续10年支持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通过对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的后评价,显示出企业的创新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一是通过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的实施,搭建了支撑企业后续发展的创新平台,为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试验、测试等科技活动的开展创建了良好的条件;二是基于新平台开发的众多新产品进入市场,为企业新增经济效益做出贡献;三是取得了大量的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和相关技术标准,对我国产业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

  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发改委还重点支持了近百项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创新能力建设项目,行业领域涉及冶金、机械、化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等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国家通过对这些工程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支持,基本形成了研发、中试、产业化条件,可满足后续3-5年的实验研究、技术开发、检验测试、中试生产等要求。基于这些条件,项目单位承担了国家、地方或行业部门、国内外相关企业及社会团体等委托的研究与开发项目,取得了大量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并实现了有效的成果转化,同时培养了大量的行业人才,解决了大量国家重大工程的技术难题等,从而促进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大幅提升。据统计,近年120余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每年承担的科研项目3000-4000项,其中近40%为国家和省部级项目;每年成果转化数量1000余项,对外开展技术服务近5000项,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280余项,申请专利数量上千项,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五)高技术产业项目的实施大幅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综合效益

  企业通过实施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有效促进了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主要产品的技术水平、质量竞争力、价格竞争力和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有力推动了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提高。据对924个项目调查显示,实施项目后,企业销售收入增长3500亿元,涨幅达37%;企业利润增长180亿元,涨幅达67%。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高技术产业项目的实施,还对人才聚集、创造就业、提高职工收入、培养人才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未完待续)(作者单位: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高技术发展部)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