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开放民间资本是国内金融业市场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2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司马岩

  我国金融业管制并未完全放开,民营资本想要涉足金融领域依然困难重重,金融业的市场化道路也是刚刚起步。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2012年国家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对民营资本来说无疑是重大的利好消息。在我国,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舞台上扮演着特殊的角色。类似浙江温州这样的地区,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拉动地区经济稳步向前的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先富人群,大量的闲置资金也由此产生。民间资金的充裕使得地区内民间金融活动频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不少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但在另一个层面上,不规范的民间金融提高了地区发展的风险性。如果放任这种形势继续发展,不从政策角度对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加以规范,这将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极大的损害。所以从这一角度看待此次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说明了我国对民营资本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视,而国内金融业市场化道路也同样可能因此渐渐开启。

  从历史上看,我国民营资本其实很早就已进入金融行业。以银行业为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陆续成立的各地农村信用社当中已经有相当比例的民营或者个人资本进入。从1985年起陆续成立的部分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成立之初的股权构成中民营资本就占有一定的比例,由此,可以看出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历史由来已久。同时,在当前例如温州这样的民营资本充足的地级市里,试图进入金融行业民营企业家也不在少数。根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温州市小额贷款公司一共成立有27家。数据显示,这些小额贷款公司当中,全部发起人中约有九成为温州本地企业,且主发起人大多数为当地的龙头企业。由此,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前景被各界看好,预计在今后5到10年里,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金融业将进入结构调整的高峰期,民营资本的进入会大量地发生。但当前我国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还存在不少障碍,想要真正意义上与国家金融机构分得一杯羹并非易事。

  首先,我国金融市场的准入管制在短期内不会完全取消,隐性的和无形的管制依然存在。几大国有银行虽然经历了股份制改造,但并非完全放开,更不可能让非国有资本控股(外资情况特殊)。民营资本涉足金融业往往追求控股,但金融监管当局的担忧也主要是控股问题。金融业的杠杆作用非常明显,同时具备很大的社会属性,由此看来监管部门的担心也是有道理的。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的目的有很多种,其中之一就是为自己的企业构建一个融资平台。金融监管部门最担心的无非是民营企业为了圈钱而进入金融领域。若上级部门担心的问题真的出现,民营金融机构“牟取私利”,那么在当前中国金融监管体系还不健全,监管能力比较不足,信用基础尚且薄弱的情况下,放开民营资本的进入就存在很大的隐忧。

  其次,地方政府是否愿意将股份让给中小金融机构也是一大问题。现在有不少中小金融机构被地方政府控制,在观念落后的地区,民营资本很难进入地方政府控制的范围内。

  最后,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成本比较高。目前的政策比较倾向让民营资本牵头成立小额贷款公司或是让其收购经营不善的信用合作社,而这些被收购机构存在很大的风险。民营资本很可能为了获得金融“牌照”付出很大的代价。此外,人才和民营企业风险管理能力也受到这极大的制约。金融经营需要特殊的技术,而我国民营企业大多从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起步,民营企业想要控股银行等金融机构还存在不小的难度。

  虽然困难重重,但我们也从国家对温州金融改革试点的政策中看到了希望。在不少人看来,民营资本就如洪水一般,流来流去,找不到可以疏通的渠道。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或许从大局上看并非坏事。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异军突起,快速成长,其扩张发展导致的融资需求也愈加膨胀。但在金融领域,国有性质突出,并主要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非银行融资渠道如基金、股票和债券等因市场发育不充分,很少能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资金融通问题,所以民营金融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政策的引导也促进我国金融行业走向市场化道路。

  从国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政策出台可以看出,面对日益发展的民营经济,有效地疏导民营资本远比围追堵截和放任其自由发展要好。而且金融业的市场化是一个国家金融领域成熟的表现,充分的竞争能够有效地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国民经济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金融业的垄断经营最终也会随着市场化的到来而终结。因此民营资本涉足金融行业不仅是对民营资本的有效利用,更是为国家金融市场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随着竞争的加剧,金融市场化的实现将会指日可待。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