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上海推进土地二次开发 促工业园区“腾笼换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3 01:01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赵飞飞 2012-04-13 01:01:37  

  上海市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上海经济发展报告(2012)》显示,随着一大批制造业不断外移,上海部分产业领域出现“空洞化”的隐忧。这使得上海工业园区加快升级转型迫在眉睫。

  这份报告指出,转型必须突破的一大瓶颈便是土地资源的束缚。

  寸土寸金的上海,在2011年就明确,工业新项目只能在104个工业区内启动,与此同时,禁止这些工业区扩建、区外再建。

  于是,进行土地二次开发,“腾笼换鸟”工业项目,已成为上海各个工业区的唯一选择。

  存量开发

  2011年,上海制定了工业“五个万亿”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具体为:新增工业总产值1万亿;建设10个千亿级产出的园区,总计超万亿;打造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等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总计超万亿;力争培育100个百亿收入的龙头企业,总计超万亿;五年累计贡献企业税收超过万亿。

  但目前经济的情势给这个目标的实现带来了压力。《上海经济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1年,上海的产业投资出现明显下降,呈现降幅大、降速快等特点,特别是工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难以继续发挥主要作用。

  原因之一是工业园区用地受到制约。统计数据显示,上海目前工业园区用地面积为700多平方公里,可供增长的空间已不大。

  同时,全市工业园区土地产出效率存在高低不一的状况。

  统计显示,上海确立的104个工业区,2010年共实现工业总产值2.26万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73%;市级以上产业园区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和税收总额分别占全市工业的50%和60%左右。

  在投入产出效率上,这些工业园区土地平均产出水平为53亿元/平方公里,市级以上开发区单位土地产出62.6亿元/平方公里。

  其中,效益最好的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土地产出则接近300亿元/平方公里。而位于松江区九亭镇的老工业园,由于起步开发早,落户企业普遍规模小、效益低、污染重,44家企业年税收还不足1000万元。

  一年前的此时,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肖贵玉在一场外部会议上就表示,上海的产业园区要进行土地二次开发,实行“腾笼换鸟”,必须通过淘汰劣势企业等方式盘活低效的存量土地。

  “腾笼换鸟”

  2011年以来,上海各大工业园区已开始展开盘活存量土地、调整工业项目的工作。

  据记者了解,大多数市郊工业园区选择从已开发项目中动手,挤出部分闲置厂房和土地提供给更适宜型企业。

  据悉,青浦工业园区可开发的1.72万亩土地,目前大部分已开发完毕,剩余的空间只有2000亩左右。

  而本报获悉,通过近三年对老园区的二次开发,青浦区共盘出了1000亩土地,其中八成是闲置厂房,这其中80%是一次性的股份和产权转让。

  对一些老工业园区而言,土地空间有限,盘活的零星土地资源分散,“腾笼换鸟”重新利用则显得难度很大。

  上海社科院一位教授表示:一方面要承接转移而来的大量新、扩建项目,另一方面又要想方设法引进高精尖企业,对不少老工业园区的用地提出了挑战,这就需要园区通过整体改造,寻找新的经营模式和产业定位。

  一些园区已有斩获。如松江区九亭镇的老工业园区坐拥黄金地段,又坐拥轨道交通9号线,目前通过整体改造的,已基本完成了原有企业的关、停、迁移工作。而盘活的305亩土地,被九亭镇纳入“北部商务区”的整体规划,瞄准生产性服务业及技术优势、资本密集的项目进行招商。

  九亭镇有关负责人透露,新引进项目最近已集中签约,有望实现1个亿的税收,比黄亭小区产业调整前猛增了10倍。

  据悉,“十二五”期间,松江将每年至少增加一个区块,如永丰街道玉树路西片区、松江工业区一期,以及沪松公路沿线的九亭、泗泾、洞泾、中山等的产业区块,都将实施类似的区块整体产业结构调整,从土地存量中挖掘出“二次创业”的新空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