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食品安全“痼弊”催生“替代”产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5 16:59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陈新伟报道

  4月9日,有著名主持人微博(http://weibo.com)发文称:“不要再吃老酸奶(固态)和果冻了,内幕很可怕,不细说。”无论该微博所称是否属实,都让“老酸奶”问题在网络上不径而走,食品安全的敏感字眼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记者注意到,一方面是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是随之而来的“替代”产业发展迅猛。

  “老酸奶”事件让人想起2011年台湾的“起云剂”事件。食品工业中的“起云剂”本是用阿拉伯胶、变性淀粉等生产的乳化稳定剂,是合法的添加剂,主要用于饮料中。而为了降低成本,台湾某公司使用工业用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酯)代替合法的食用添加剂制作饮料。该问题被提示出来后,很多人不再喝饮料而改喝矿泉水,让很多商场的矿泉水销售一空。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虽然给问题产品和相关的行业造成严重的打击,但也给其它产品和行业带来机会。每一个食品问题被揭示出来以后,就会给一些问题产品的替代产品提供很多空间。其中,得益最多的是自制食品的器材生产和点对点的生鲜供应服务。

  在一些电子产品的网上商店,可以自制酸奶的酸奶机则成了抢手货。一位淘宝店主告诉记者,在“老酸奶”消息发布之后,酸奶机的销售比以往增加了三成。由于很多人有乳糖不耐的问题,而又需要补充牛奶特有的丰富的钙质等营养,所以酸奶成了他们日常必不可少的食品。在“老酸奶”传言之下,他们只好求助于自制酸奶的方法,用牛奶即可自制酸奶的酸奶机无疑成了最好的选择。

  酸奶机并不是唯一受追捧的器材。在家电市场上,豆浆机、榨汁机的销售也一直呈上升趋势。而用于食品保存携带的密封容器也快速发展,销售某品牌密封容器的店主告诉记者,这两年来该品牌容器销售一直呈上升趋势,目前已经在全国开设多家分店,且在不断发展之中。

  而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提供直接鲜果蔬菜配送的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如某市买菜方面的网站,发展出了网上订购平台和覆盖全市的配送网络,用户在网上下单后即可直送到家。网上订购的生鲜有明确的生产地和生产时间,产品可以追溯。虽然价格较高,但用户觉得放心,因此发展非常迅速。

  追捧网络配送的主要是一些年轻白领,而年龄更大一些的社区住户则选择了面对面的订购。他们常常是通过熟人的关系,在城市周边找到一些农户或合作社,向他们订购指定的农产品。同时,在节假日也会携家人前往对点的村庄进行休闲旅游。虽然这样的农户或合作社体量并不大,但提供的服务总量相当可观。

  显然,食品安全带来的新兴机会,已经被独具慧眼的投资商看好。虽然这些新兴产业形态得到了发展,但同时也进一步提示,我们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尚任重而道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