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专家:中美贸易摩擦出现向新产业等领域升级态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6 11:3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出现了向新能源、新产业等领域进一步蔓延升级的态势,其背后更折射出美国“再工业化”战略调整下中美产业冲突的常态化格局

  中美贸易争端正处在高发期。恰逢2012美国总统大选,中美贸易争端频繁不可避免。但值得关注的是,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出现了向新能源、新产业等领域进一步蔓延升级的态势,其背后更折射出美国“再工业化”战略调整下中美产业冲突的常态化格局。

  步入2012总统大选年,美国贸易保护大棒频频砸向中国企业。美国参议院3月5日通过一项修订《1930年关税法》法案,保留了美国商务部对中国、越南等国获得政府补贴商品征税的权力。而就在早前的2月28日,按照奥巴马国情咨文中的计划,美国终于启动了跨部门的贸易稽查中心。新机构成立有两大看点,一是新机构的设立将帮助奥巴马实现其出口增加目标,从2009年的1.57万亿美元,到2015年翻一番,达到3.14万亿美元;二是这个新机构将协同美国多个部门,以应对世界各地的所谓不公平贸易行为,矛头直指中国。

  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与中美贸易额的上升成正比。而产业走向升级的中国企业,也面临着日益升级的贸易摩擦,这些贸易摩擦,正从原来的“中低端”领域,上升到“高端领域”。数据表明,中美互为对方第二大贸易伙伴,2011年全年双方贸易额突破4000亿美元。伴随双方贸易往来接触面的增大,摩擦之事自然有增无减。根据商务部发布的《全球贸易摩擦研究报告(2010)》,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对华发起的贸易调查继续呈高发态势,同时,以知识产权、技术性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形式出现的摩擦也不断增多,这是贸易摩擦向高端领域升级的体现。

  拉锯了近半年时间的中美光伏“双反”博弈,标志着中美在新能源领域的鏖战已经开始。美国众议院能源和商务委员会主席亨利表示,“美国正面临失去清洁能源领导地位的危险。”

  美国上诉光伏企业在破产声明中,都将公司崩溃归咎于全球需求下降及竞争过于激烈,特别是来自中国同行的竞争。

  国际金融危机后,奥巴马政府意识到需要改变过去那种“债务推动型”增长模式,重归实体经济的愿望强烈,但“再工业化”绝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超出了“再工业化”的范畴,实质上是产业升级和“归核化”(即向设计、研发、标准等价值链高端抬升)。从劳动力成本和劳动生产率的比较优势来看,相对于新兴市场国家,美国制造业在劳动力成本等方面并不具备优势。因此,奥巴马不仅将其视作短期内应对金融危机、拉动国内就业、刺激经济复苏、吸引全球资本回流美国的重要手段,从长期看,更希望通过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带动新一轮产业周期,并为掌握新一轮技术革命主导权、重塑美国竞争优势进行长远谋划。

  而中国同样将新能源产业作为整体经济转型与结构升级的引擎和关键所在。金融危机后,在新兴产业振兴规划的推动下,包括光伏产业在内的新能源产业出现了爆发式增长。目前中国产品在可再生能源市场已占据主要地位,2010年中国光伏产量已达16GW~17GW。但不可否认的是,相对而言,中国太阳能电池等光伏产业还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中下游,竞争形势日趋激烈。尤其是越往下游(组件生产、太阳能应用产品)竞争越激烈,主要是由于下游产品生产投资少、建设周期短、技术和资金门槛低、最接近市场,因此也造成了中国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更易受到外部冲击。去年以来,外部需求大幅萎缩造成光伏产品价格急速下滑,多晶硅电池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最新统计显示,国内40多家多晶硅企业除6至7家上市公司外,其余已陷入全面停产状态。

  现在,对新能源的市场需求已经趋于饱和,但各国都要在有限的市场中获得更大的份额,自然不可避免地“短兵相接”。美国已经确定把新能源产业作为其实现“再工业化”和重塑美国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而中国也必须加快产业技术和品牌升级,重新夺回并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

  展望未来,中美是影响全球贸易格局走向的最重要的两大力量,这其中既有相互合作,也有相互竞争。眼下,中国产业整体上还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积极应对外部挑战,要求我们把握科技与产业变革的大趋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扩大和创造市场需求,形成经济发展新动力,使经济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之上。从某种程度上说,打破贸易摩擦的制约,变“被动”为“主动”,对中国具有决定性意义。□( 张茉楠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

  (责任编辑:杨海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