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利攀钢钒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1 19:37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CUBN记者 孙先锋 北京报道
借重组现金行权之名,中海信托在攀钢钒钛身上上演了一曲堪称完美的减持套利之旅。
5月9日晚间,攀钢钒钛发布公告称,中海信托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共卖出攀钢钒钛股票2.86亿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占攀钢钒钛总股本的5%。
其中,2010年12月21日至2011年1月5日,中海信托以11.53元∕股的均价,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攀钢钒钛7357.4926万股,占攀钢钒钛总股本的1.28%;2011年1月6日至2012年5月7日,中海信托以12.06元∕股的均价减持21274.9947万股,占总股本的3.72%。以此计算,中海信托两次交易累计套现34.14亿元。
这是一次几近完美的套利减持。打开攀钢钒钛的日K线图就不难发现,如此大手笔的减持均位于该股近三年来股价创新高后的顶部区间(11元~14.61元间)。
但这一高位出逃,还得归功中海信托假借稳挣不赔的现金行权。
早在2009年攀钢集团钢铁钒钛股份有限公司在重组攀渝钛业和长城股份的时候,作为市场创新业务给投资者提供了第二次现金选择权的方案,而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海信托”)则很好地利用了这个套利机会,不仅获得了保底收入,还获得了超额收益。
攀钢钒钛2009年4月公告显示,中海信托是在2009年4月3日至2009年4月15日,以9.56元/股~9.62元/股的价格区间买入攀钢钒钛当时5%的股份,此后持股比例增至6.25%。
根据上述公告,中海信托当时举牌攀钢钒钛与争夺控股权的举牌不同,主要是为了获得当时攀钢钒钛换股吸收合并攀渝钛业和长城股份出现的第二次现金选择权而产生的收益。
按照当时攀钢钒钛换股吸收合并攀渝钛业和长城股份的第二次现金选择权的方案,二次现金选择权的申报期为2011年4月25日至29日。攀钢钢钒的二次现金选择权价格为10.55元/股,攀渝钛业及长城股份转股后的二次现金选择权价格为8.73元/股。而在第二次现金选择权实施之时,攀钢钒钛股价已站在13元/股上方,因此当时并未有投资者选择第二次现金选择权。
而恰恰在这时,中海信托一改此前只获得现金行权收益的想法,开始它的高位减持套利之旅。“由于中海信托成功利用了第二次现金选择权的无风险套利机会的同时,获得了超额收益。”北京一投行分析师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
依照此前公司披露,中海信托2009年4月首次举牌攀钢钒钛,买入20123.75万股的价格在9.56元/股~9.62元/股之间。而后增持价格也在10元左右。若其总持股3.57亿股,以10元成本价粗略折算,其套现额基本已回本,而其仍剩余市值约6亿元的股份。由此计算,其收益率将达20%左右,将显著高于该理财产品设立时预期的3%的最终年化收益率。
与其他机构不同,中海信托自出现在攀钢钒钛的股东行列里就有特殊性。资料显示,2009年4月,为锁定攀钢系(攀钢钒钛、攀渝钛业、长城股份)整体上市两年后第二次现金选择权约6%的年化收益率,中海信托以股票回购信托形式受托执行工商银行理财计划,购入攀钢系三只股票。攀钢钒钛由此成为A股首家被银行理财产品间接举牌的上市公司。
除中海信托等以银行理财产品的形式现身外,财务公司、券商都积极参与。据攀钢钒钛披露信息显示,在首次现金选择权申报截止的最后一个月内,也就是2009年一季度末,共有至少8家机构约100亿元资金购入攀钢钒钛约10.32亿股。
数据显示,工行理财计划通过中海信托最终买入攀钢钒钛35785.86万股,并以8.89%的持股比例位列攀钢钒钛第二大流通股股东。建行、中行两款理财产品最终分别购入攀钢钒钛14551.43万股、8024.64万股,分列第四、八大流通股股东。除此之外,中信银行一理财产品也悄然买入了攀钢钒钛6168.18万股,而光大银行发行的最高额为10亿元理财产品也在同期买入,只是并未进入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
除此之外,信托资金也为主力资金。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利得盈现金选择权信托以14551.43万股的持仓量位居公司第五大股东;中信信托——套利通2号、中诚信托——中银理财1号单笔资金信托分别购入10912.98万股和8024.64万股攀钢钒钛,成为第七、十大股东。
财务套利的投资客则来自上汽集团。该公司及其间接控股的上汽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也在中海信托之后连续买入2.2亿股攀钢钒钛。除此之外,海通证券是参与套利的最大券商,合计买入10374.98万股。
由于当时攀钢系三只股票股价较低,与攀钢钒钛给出的整体上市现金选择权价格形成不小套利空间,包括中海信托在内的银行理财、财务公司、券商等逾百亿套利资金蜂拥而入,由此也给如今套现攀钢钒钛的情况埋下伏笔。
粗略统计,时至今日,中海信托累计套现达34.14亿元,是规模最大的套现资金。除此之外,两年余间,其余套现资金也陆续撤退。而截至目前,上述套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普遍在2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状况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上演。上述投行人士称,套利资金一般有时限要求,而随着攀钢钒钛重组完成,利好出尽的2012年是其最后的选择时点。据其称,攀钢钒钛168.6万元的2011年净利已大大低于市场预期,短期内,股价空间并不大。
但随着机构的大笔套现撤出,对攀钢钒钛后市却构筑了无形的压力。5月9日,受减持消息影响,攀钢钒钛大跌6.02%,收于8.27元。而此前连续四日上涨,曾创下半年新高。
“由于理财产品的兑付存在一定时间限制,一般情况都会及时套现。虽然基于上市公司的套利设计,可能比较特殊,但即便延期也需一定条件,比如提高收益回报率等。”北京银行通州通胡大街理财产品部负责人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据她称,机构2012年或持续减持,将对股价构成负面影响,而公司盈利转好却仍需时间检验。中海信托则表示,未来12个月将不排除继续减持该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