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到了放松的关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5 18:28 来源: 上海国资如果仍然像过去一样维持全方位、大力度的宏观调控,经济下行可能会真的加速
贺军
4月13日,市场瞩目的中国经济数据终于公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第一季度经济增速放缓至8.1%,大幅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的8.4%,这也是2009年以来的最低增速水平。在此之前,虽然市场对于中国经济下行已经有所准备,但8.1%的增速仍然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经济增速已连续五个季度下滑,这显示出,中国经济不仅处于持续放缓之中,而且还有加剧的趋势。难怪不少人认为,一季度中国经济是“超预期减速”。
其他一些主要经济数据也不太好。一季度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20.9%,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8.2%,增速比上年全年回落2.9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增速比去年同期放缓了2.8个百分点。不过,如果再细分之下可以发现,3月当月的数据要比前两个月有所回暖。
超预期放缓的经济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未来的宏观政策又有何影响?
一般而言,当经济增长减速已成定局之时,宏观经济政策应该向宽松转移。从此前国内政策高层的表态来看,保增长已逐渐成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国务院4月13日发布的公告称,国内经济发展具备很大潜力,宏观调控政策具有较大的回旋余地,政府将及时预调微调经济政策。在经济显著减速的背景下,这意味着宏观调控政策放松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经济“超预期”放缓,显然会加剧市场的悲观心态。在当前特殊的经济形势和社会形势之下,第二季度的微调放松的迫切性也在增加,放松的幅度可能比过去预计的要大。实际上,3月份国内新增信贷1.01万亿,创下14个月新高,显示货币政策的微调可能已经露出端倪。我们注意到,央行已向某些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提供1个百分点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优惠,有理由相信,今年再度调降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为时不远。
目前,全球多个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央行将“扎堆”召开议息会议,市场判断印度、瑞典和巴西央行很有可能掀起新一轮降息潮。中国央行是否会如2008年一样加入央行“大放水”的行动?我们认为,目前中国央行降息的可能性仍然不大。因为,国内通胀的压力仍然很大,各种刚性涨价因素还在持续发酵,而国家发改委推动的价格改革和石油涨价政策如再火上浇油,中国的通胀完全可能重临。如果到时候经济继续放缓,人们对“滞胀”的担心就并非杞人忧天了。
财政政策是政府的另一件常规“武器”。一是在某些民生领域政府会加大财政投资的力度。如今年一季度住房保障支出就较上年同期增长74.7%,医疗卫生支出增长68.2%,节能环保支出增长64.8%。二是在某些重要领域(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政府可能会加大投资力度,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也能起到保增长的效果。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延缓地方债务整顿、对地方债务展期等做法,减轻地方财政的压力;通过放宽投资审批、放行投资项目等传统做法,来“灵活”调控投资的节奏和力度。
总体来看,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向决策部门展示了一种情景:如果仍然像过去一样维持全方位、大力度的宏观调控,经济下行可能会真的加速。今年是“十八大”之年、政府换届之年,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任务特别重要。而避免这种情形的钥匙还是在政府手中,这就是适度放松宏观调控,现在已到了微调放松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