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谨防保壳背景下对小股东的侵权行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7 00:59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本报评论员张立栋

谨防保壳背景下对小股东的侵权行为

“生死事大,其他事情恐怕都要先放放。”

  这恐怕是现在许多急需保壳的ST类公司真实心态。

  的确,随着退市压力越来越大,ST公司的保壳紧迫性也越来越高。

  5月7日,*ST吉药发布公告因连续三年亏损,成为今年沪深两市第一家被暂停上市的公司,这无疑给市场带来相当大的无形压力。

  “保壳”就是命令,于是,各ST公司加大保壳力度。如何才能保壳?一般而言,绩差公司只有进行重组才能让各项指标符合交易所上市要求。重组正在加快,从近期密集的公告可见一斑:5月3日,ST大成公告称公司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的申请已获有条件审核通过。ST德棉和ST昌鱼同时发布公告表示正在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事宜。5月4日,ST金果称拟通过向控股股东发行不超过7436万股股份,购买其拥有的九华城投100%股权。5月7日,ST国通发布公告,基本确定通过大股东将股权无偿划拨及定向增发购买资产的形式,实现资产重组。

  5月8日,*ST炎黄发布申请重大资产重组延期公告,称正在补充和完善恢复上市的有关文件。若在规定期限内公司恢复上市申请未获深交所核准,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的确,从两市发布的退市征求意见稿来看,传统的保壳手法恐怕难以为继,比如通过政府补贴、出售资产、债务重组等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障碍,通过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只有大股东注入真金白银和有价值的资产才可能让重组出现希望。

  笔者认为,监管层在把控保壳程序是否合规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到,在保壳过程中,亦有可能出现为了重组顺利通过而绑架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行为。

  比如一些“双S”的公司情况就很典型:这些公司是目前市场上为数不多的未完成股改的公司。以某公司为例,股改之所以久拖不决,就是因为大股东和有关方面一直不能很好地协调利益关系。四年前大股东抛出的股改方案由于对价过低,一直无法得到其他流通股股东的认可。今年年初,公司宣布重启股改进程,但投资者没有想到的是,此番拿出的方案居然是当年的一个翻版,没有任何让利痕迹。简而言之,就是计划用资本公积金向全体流通股股东定向转增股本每10股获得4.15股转增股份,相当于向流通股股东每10股直接送1.32股——这一方案显然不能让流通股东满意。

  笔者就此和一位资深市场人士交流,谈到这次股改能否通过的时候,该人士淡淡一笑:“你们以为这次不会通过吗?我恰恰认为这次会很顺利通过!”“可这是为什么呢?”资深人士说,鉴于“不完成股改就无法重组,不重组就可能退市”,这相当于拿刀逼着众多中小流通股东。这种情况下,此番股改就算条件再差,方案都有可能顺利通过。”“因为没有办法,流通股东这时候考虑的不再是利益多少的问题,而是有无利益的问题”。

  的确,单看股改方案,任何人都会感觉对中小股东过于吝啬,但是,时间环境已经和几年前有所不同了,新的退市制度逼近,公司随时可能触发退市条件,在此条件下,唯有迅速完成股改然后启动重组才可能避免一场双输局面。公平吗?但它就是一种现实存在。笔者想说的是,制度设计者往往考虑到了普遍情形,却没有意识到,普遍情形总会有各种交织措施给予了相当的保护,而往往一些不被关注的死角和特殊状况才更值得去关注,在保壳的急迫诉求下,小股东的利益往往就是这样在无形的裹挟中被侵占,而侵占它的理由却总是那样的正当和冠冕堂皇。这种状况该变变了。

  小股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