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IPO体制改革自主定价 自由与风险并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5 19:54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易斐 北京报道

  作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5月21日起施行的修改后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有不少新意。其中有IPO 可不询价直接定价,增加了成熟市场关于股票发行“静默期”的规定等。

  IPO改制不再询价

  《办法》对涉及发行与承销管理有不少改革。1、扩大自主推荐询价对象范围,引入个人投资者参与询价,同时对个人投资者作为询价对象提出了一定的条件,对主承销商利用自主推荐权利向个人投资者输送利益的行为提出了监管措施。2、提高网下配售比例,原则上网下发行比例不低于50%,取消网下配售股票的限售期,但也可自主约定网下配售股票的持有期限。3、提高了定价方式的灵活性,鼓励发行人和承销商创新定价方式等。

  较之前以询价方式确定发行价格的单一定价模式,此次《办法》提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除可以询价方式定价外,也可以通过发行人与主承销商自主协商直接定价等其他合法可行的方式确定发行价格。这意味着,未来可能产生不询价、初步询价即定价等两种新的方式。

  此前,多名经济学家和业内人士都对新股询价质疑。知名财经人士皮海洲认为,询价机构的定价能力是非常低下的,甚至远远不如一些成熟的个人投资者,不能再放任这些水平低劣的询价机构来确定发行价格,危害广大投资者,其次,网下询价已经堕落成为一种交易、一种价格操纵,完全失去了询价的意义,因此建议取消此环节,所有新股份额全部上网,实行竞价发行。

  周水江认为,这是IPO向市场化方向的一个推进,给券商和上市公司“自主定价”,同时,因为有行业平均市盈率“25%规则”,定价不会太离谱,同时,承销商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一旦价格定得过高,要面临没有投资者愿意申购的风险。上市公司稀缺性的降低,也减少了询价中黑幕的出现。

  “这次改革对二级市场形成中长期利好”,周水江表示,一方面,对于一级市场的三高现象形成有效遏制,一级和二级市场形成合理的收益率差,有利于吸引长线资金入市;另一方面,对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形成了有效的配置,之前一些创业板公司融了钱却不知道投到哪里,很多超募资金放在银行里,而很多有好的前景的企业没钱用。

  新股发行改革或令IPO提速

  不过,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推进的同时,IPO出现了“提速”迹象。5月18日,证监会发审委迎来了“最繁忙”的一天,共有9家企业上会审核。当天最终的审核结果显示,发审委当天可谓是高效放行,9公司IPO悉数通过审核。

  “这也可能会促使IPO加速。”周水江表示,很多企业在排队等待发行审核,而程序的简化,会对二级市场造成一定的利空,不过,上市公司数量增加的同时,也降低了发行市盈率;同时,二级市场的资金呈现逐渐宽松状态,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资本市场的支持都将陆续试水。

  市场引导优胜劣汰

  这对于一些专门打新的资金会不会有所影响?周水江认为,打新市盈率的降低可能会降低打新资金的热情,但随着发行市盈率的合理回归和首日爆炒的现象减少,一些质地较好的新公司仍会吸引一些打新资金。未来,新股分化会越来越严重,一些发行市盈率过高和开盘价过高的新股,破发破净会成为常态。

  未来发行市盈率的降低会否为目前火热的PE热降温?周水江认为,PE还是有很多机会,无非是暴利变成正常的利润,比二级市场来说收益率仍会较高,但未来一批PE也会被淘汰。

  如何实现新股定价的市场化,一直是近年来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核心。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此次调整意在提高新股定价方式的灵活性,鼓励发行人和承销商创新定价方式,促使市场主体的自我约束,使其归位尽责。

  “放松行政管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是多年来新股发行改革总的原则。由行政监管部门规定发行价怎么定,完全按照行政规定的方式来进行,已经不适合了。随着市场的逐步发育成熟,需要还权于市场。”该负责人说。

  在放松行政管制后,新股发行自主定价会不会带来“高定价”、“乱定价”现象?对此北京星石投资首席策略师杨玲认为,放松管制并不会带来新股“高定价”,反而是向成熟市场靠拢的一种表现。“因为自主定价解决了一个重要问题,即新股定价是‘市场’说了算,还是审核部门说了算。”

  另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新股发行自主定价还要遵守有关发行价不超过行业市盈率25%的规定,因此新股并不存在“高定价”、“乱定价”的空间。其次,自主定价赋予了主承销商有更大自主权,但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险,比如IPO定价过高可能会产生发行终止、发行失败、首日暴跌等一些恶果,而这些后果也需要定价方自行承担。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