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险企青睐电销 扰民让人烦恼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1 00:59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保险公司销售电话一直以来都是令人们烦不胜烦的行业痼疾,日前,韩寒的经纪人,万榕书业创始人路金波在其微博(http://weibo.com)上表示遭遇某车险电话骚扰一事又引发了公众对保险电销渠道规范的关注。

  烦不胜烦的保险电销

  “这里是某某保险公司,您的手机号码被抽中为幸运号码,我们将免费赠送给您一份意外险……”从宅电到手机,从工作日到大周末,从人工推介产品到电话语音报读,尽管多次拒绝,然而各种形式的保险销售电话依然是不期而至……相信类似情形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同经历,有时这类销售电话甚至“升级”成骚扰电话,令人烦不胜烦。

  路金波日前在其微博上称,自己在休息日频繁接到阳光保险旗下电话车险的推销电话,多次拒绝后对方仍反复拨打,令他十分恼怒。而《经济参考报》记者翻看此条微博评论,发现很多网友也表示或多或少遭遇过类似情况。其中一位中央财经大学的博士称,每到车险续费前几个月,各种电话车险就开始狂轰滥炸,“作为保险业非著名打酱油从业人士,我表示很汗颜!也为项主席改变保险业整体形象之路深表担忧。”

  事实上,电话扰民一直是保险业界的痼疾。尽管有些业务员态度和善业务熟练,但是在休息时间或者工作繁忙的时候接到此种电话,还是很让人困扰;而且很多时候消费者对产品性质本身一无所知,因此也免不了对销售误导存有担心“对方搜集个人信息的行为也令人反感,更有甚者,保险公司对我个人信息了如指掌,也让人非常没有安全感。”一位网友称。

  电销形式仍将长期存在

  既然这么多消费者对电话销售的形式缺乏认同,推销成功率似乎也并不太高,为何保险公司仍乐此不疲?

  口碑理财网分析师李彦鹏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保险公司而言,相较于传统的营销模式,电话营销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廉、不受时间限制等特点。“电话销售,特别是保险电销在国外有比较成熟的经验。”

  同时,来自行业的竞争压力也使得各家保险公司都不遗余力加大投入进行“跑马圈地”。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在传统渠道的个人营销和银保渠道方面,任何一家公司都难以做到一直维持领先的份额。严重的同质化竞争迫使各家保险公司不得不在渠道创新上进行挖掘,不断将更多保险产品放入电话营销渠道,力图将其做成主力销售渠道之一。

  另一方面,国内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使得保险公司不得不关注电销渠道。

  有数据统计显示,电话外呼的形式销售保险,成单率大概只有1%不到。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与国外主动咨询,主动购买保险产品的情况不同,受国内保险市场现状所限,传统线下客户购买保险,仍主要处于被动消费为主的阶段。“虽然电销产品较容易误导、保险公司自身也难以管控的特点导致其投诉量大,退保率高,但在目前保险主动消费不多,清晰消费不多的情况下,电销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保险公司作为重要的保险销售渠道存在。”李彦鹏说。

  多举措力解扰民难题

  在电销扰民频遭抱怨的同时,监管部门也开始为保险公司一遍又一遍的念起“紧箍咒”。

  中国保监会日前发布《人身保险业务经营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提出,保险公司对明确拒绝接受电话销售的客户,要录入禁止拨打名单,且6个月内不得再次拨打。

  各地保监局和保险协会也正作出努力。北京保险行业协会经过调研并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正在搭建北京人身险电话营销禁拨平台(以下简称“禁拨平台”),并拟于2012年8月份试运行。据悉,消费者通过该平台登记禁拨号码后,通过禁拨平台的统一限制,北京地区经营电销业务的人身险公司将在一定期限内不再拨打该电话号码,但不会影响到人身险公司正常的客户服务和电话回访。

  2011年,山东保监局下发了《关于规范车险电话营销专用产品经营管理的通知》,严禁保险公司非电销坐席人员、代理人、合作汽车修理厂、4S店等利用办公电话等代客户呼入或接收,变相销售车险电销专用产品。当地一位负责人近日表示,对于发现的客户号码重复5次以上的,一律作为虚假电销业务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停止公司的电销业务。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