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舌尖上的中国魅力何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5 01:14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詹国枢

  近日,央视拍了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经播出便火得不行,不但媒体一边倒地热捧,网络一波又一波地评论,收视率一次又一次创新高,尤其有意思的是,大凡片中提到的中华美食,诸如“云南火腿”、“毛豆腐”、“松茸”之类,在淘宝网销量也突然大增,其中大多数交易时间是在纪录片播出当晚的10点半以后。

  《舌尖上的中国》说的什么呢?说的当然是中华美食,但又不全是美食,拍摄者走遍中华大地,寻觅万千食坊,镜头真正聚焦在烹饪和餐桌上的时间,并不多,更多的画面,展现了制作中华美食的劳动者们如何辛勤劳作,如何捕猎、加工、制作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各种美味食材。纵观全片,自始至终弥漫着一股劳动者辛勤劳作的汗水味道和各类食物扑鼻的芬芳气息。

  无疑,这是又一部记录中华美食的电视片,有人曾经作过统计,有关中华美食之类的电视片,中外影人已经拍摄近10部之多,央视这部《舌尖上的中国》到底魅力何在?为何一经播出即引起如此强烈反响呢?

  视角独特,是此片特点之一。《舌尖上的中国》共分7集,它不像一般美食纪录片那样,以川粤鲁湘等中国几大菜系作为创作主线,也没有具体而微地拍摄一个个菜肴如何备料、烹制和加工,而是跳出美食自身,围绕“转化的灵感”、“时间的味道”、“厨房的秘密”、“五味的调和”等不同主题,谈人文,谈历史,谈人类与美食的各种渊源。比如,第一集“自然的馈赠”便从云南香格里拉藏民采集松茸切入,渐次展开,将镜头拉至浙江(冬笋)、广西(春笋)、湖北(莲藕)、东北(湖鱼)等不同食材产地,逐一刻画了中华大地给予我们的慷慨馈赠,抒写了人与大自然几千年来相依相存、不离不弃的关系。

  情感浓烈,是此片又一特点。以中国美食为题的纪录片,BBC、NHK等国外电视台亦曾做过,但外国人谈中国美食,毕竟隔了一层,更像是一个过客对于中国美食的品尝与鉴赏。《舌尖上的中国》则纯然将观众带入华夏子孙对于家乡和祖宗美食的久远回忆,用中华民族血脉相通这根红线,将神州各地各种美食如珍珠般一个一个串联起来。五色斑斓中,时时处处浸润着浓烈的情感汁液。美食和佳肴,在片中不过是一个个载体,乡情与乡味,才是编导浓墨重彩之所在,以至不少观众在晚上10点观看此节目时,竟因情不自禁回忆起故乡和儿时的各种吃食、故事而热泪盈眶!

  制作精美,是该片第三个特点。一盘盘冒着热气、闪着油光、诱人食欲的佳肴,一张张栩栩欲活、善良纯朴、气韵生动的笑脸,一幅幅山川灵动、大地生辉、河海万千的画图,和谐而生动地组合在一起,给观众以生活美、自然美、劳动美的无尽享受!为了拍摄黑龙江严冬捕鱼的欢快热闹场面,为了抓住南海渔民远洋捕捞辛劳、紧张与期待的神情,拍摄者常常一呆就是多时,为一个小小的镜头而静静地等,反复地试,从已经播出的精美画面即可看出,摄制组为这一幅幅画面付出了多少辛勤汗水!

  近段时期,央视改版,综合频道在晚间10点拿出黄金时段播放精品纪录片,确实走了一步好棋。纪录片虽不像电视新闻那样吸引观众眼球,亦不像电视剧那样娱乐百姓生活,但它忠实记录历史和真实再现场景的独特魅力,为其他电视样式所不可替代。行文至此,突发奇想,继《舌尖上的中国》之后,倘若央视再拍《耳朵里的中国》(中华原生态民声民乐)、《瞳仁里的中国》(中华传统书法绘画雕塑),让亿万观众在晚10点再享受一场视觉盛宴而大呼过瘾,岂非又一桩美事?

  詹国枢

  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

  http://blog.people.com.cn/blog/u/zhanguoshu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