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武汉:区位优势助力大枢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5 16:18 来源: 《中国投资》

  文/本刊记者 刘斯斯

  地处中国版图中心位置的武汉,正在努力形成以铁路为骨架的中部最大综合交通枢纽格局。未来5年,武汉将投入2412亿元资金用于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武汉曾是中国“第二大城市”,其兴衰与交通运输的发展紧密相连。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湖北省考察时提出,要大力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提升其交通枢纽功能。这座古老的城市,正面临再次崛起的新机遇。

  武汉地处中国版图的中心位置,辐射南北,连通东西。同时坐拥沿江运输大通道的优势。此地建设衔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枢纽城市,对于中部发展以及全国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武汉的目标是初步形成以铁路为骨架的中部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格局,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通提供畅通渠道。

  据武汉市交委介绍,未来5年,投入武汉综合交通枢纽的资金将达2412亿元。武汉市今年计划完成交通投资182.5亿元,比2011年增长20%以上,在铁路、公路、航空、公交等方面,均有大动作。

  “九省通衢”得天独厚

  武汉历来有“九省通衢”的美誉。“衢”本义道路,又有四通八达之义。作为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武汉与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大城市的距离均在1000公里左右,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是顺理成章之事。

  目前,京九、京广、汉渝、武九铁路干线和京汉广、沪汉蓉高速铁路在武汉交错形成双“十”字,使其跻身全国四大铁路枢纽和六大客运中心之一。

  同时,随着合武、武广、京广、沪汉蓉高速铁路的建设和相继投入运行,预计两三年之内,武汉至长沙、郑州等周边城市2小时,至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5小时可达。以武汉为圆心、辐射全国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的5小时高速铁路圈形成。

  水运方面,武汉地处长江、汉江交汇处,港口建设和通航范围正在不断拓展,逐步成为中部地区连接海外的重要通道。预计“十二五”中期,武汉有望在3000公里范围内与东京、大阪、首尔、新加坡等国际港口实现万吨轮常年直达。

  从公路来看,截至2010年底,武汉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696公里,占全省的50.5%。武汉到“1+8”城市圈内其他城市均可在1个多小时到达,到全省其他市州最多只需6小时,而进入湖南、安徽、江西周边邻省最快仅需4小时。

  此外,在航空领域,武汉天河机场已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也是该地区唯一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出入境口岸。这座瞄准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的机场,今年内将动工建设其第三航站楼,预计在“十二五”期内可以完工。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造就了今日武汉交通运输的成就,也为其进一步发展综合交通枢纽打下坚实的基础。早年孙中山先生在其著作《建国方略》中,曾对武汉寄予厚望,认为其应当成为“中国铁路系统之中心”,武汉水运的发展则被当做“实吾人沟通大洋计划之顶水点(港口)”。

  试点规划布局“客内货外”

  2009年,国家发改委将武汉列入全国第一批综合交通枢纽试点城市名单中,并开展了相关试点规划研究。据武汉市发改委介绍,目前该试点规划尚未正式获批,但其大致发展思路已经浮出水面。

  武汉将力争经过5年努力,建成以武汉、襄樊、宜昌为支点,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主线为网纲,一般铁路、等级公路、航空支线和水路为网目,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补充、无缝对接,运输设备标准化、大型化、低能耗,运输组织信息化、规范化、便捷化的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具体到武汉的城市规划,则定位为全国性四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按照“客内货外”的原则,在城市三环线以内,主要发展旅游运输。原本位于这一范围内的货运枢纽站场,则控制其发展,并逐步外迁。

  同时,按照“一轴一圈”的布局逐步打造货运枢纽形态。“一轴”以长江航道为依托,“一圈”则是在城市住宅区范围外,根据实际货运需求,合理布局各类港区。

  此外,试点规划还将重点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路网规划主要解决“成网”问题,包括城际铁路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进出城高快速公路网规划以及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规划。二是解决“衔接”,即机场枢纽、火车站枢纽,武汉新港枢纽等如何衔接的问题。同时通过轨道线形成与中心站之间的连接,实现便利换乘。

  据武汉市交委介绍,“十二五”期间,一共将建设货运枢纽场站48个,其中,以航空、铁路、港口、公路站场为依托,辐射国际或全国的特大型货运枢纽有7个;规划建设客运枢纽站54个,其中,年旅客吞吐规模超过3000万人次的特大型综合客运枢纽达5个。

  在大力建设各种货运和客运枢纽的同时,武汉将突出强调铁、水、公、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以及各个客、货运站场之间的无缝对接,政府将优先保障综合性交通枢纽的用地和建设协调。

  航运撬杆

  武汉在致力疏通城市内部交通以及打造高速铁路“5小时城市圈”的同时,眼光放得更长远,押宝航运发展。

  航空对于经济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同时,也是一座城市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必要条件。

  相较其他交通运输行业,航空可以说是武汉的“弱项”。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近日表示,武汉将推动民航业发展,并将其作为扩大开放、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

  近日,天河机场第三航站楼动工,武汉至法国巴黎直航航线开通,以及总投资80亿元的武汉航空城的启动,都证明了这一战略指向。

  同时,武汉还将依托天河机场建设综合交通体。预计总投资20多亿元,总面积可达27.7万平方米,分地上两层、地下两层。未来建成后,这一大型枢纽工程将可以联通城际铁路、地铁、公交、长途客运、出租车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乘客不出室外即可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换乘任何一种交通工具。

  资料

   武汉近期航空发展概览

  在武汉综合交通枢纽中,航空一度较为滞后。而如今,随着天河机场成功“扩容”,第三航站楼动工开建,国内外各大航空公司纷纷进驻,国际航线密集开通,武汉正日益成为中国内陆直通欧洲的“中转港口”和国际先进要素的汇聚基地。

  今年4月8日,东方航空集团与武汉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对东航武汉公司增资17.5亿元,致力于将其打造成武汉的主力基地航空公司。除东航外,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公司等也在武汉设立了基地,另有20多家国内外航空公司进驻武汉。

  各大航空公司的集中入驻,极大地促进了新航线的开辟和已有航线提档升级。仅在2012年的前4个月,武汉就开通4条国际地区直航——3月2日,台湾远东航空公司开通武汉—台湾澎湖直航航线;4月12日,法航开通武汉—巴黎直飞航班;4月15日,南航开通武汉—台湾高雄的直飞航班;4月24日,新加坡航空公司开通武汉—新加坡航线??武汉还在积极争取开通美国航线,大阪、清迈、岘港、济州岛等包机航线,也有望转为定期航线。

  截至目前,武汉天河机场的国际与地区通航点已达14个,预计到2015年,武汉将再增10条国际直达航线,覆盖亚欧美等地区。而据世界旅游组织和美国波音公司最新测算,一条国际航线为地方经济创造的GDP就相当于3-4条国内航线。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