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精品律所软硬兼施 未来的十年怎么发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5 17:41 来源: 《法人》

  安理、兰台、天同2012年很多律所扎堆迎来十周年庆典。是巧合,也非巧合,经过十年沉淀和思索,律界的有识之士开始思考:过去的十年我们做了什么,留下了什么?未来的十年怎么发展,走向哪里?

  文  本刊记者 马丽

  “什么是强,什么是大,强和大是什么关系?”5月8日,在安理律师事务所迎来十周年庆典的时候,主任王清友抛出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不是今天才开始思考,也不是只有王清友一个人在思考。

  中国律师业真正成长起来也就30年的时间,前20年在求“大”的路上一路狂奔,飞速发展难免粗糙,只有这后10年算是精细化发展。经过苦苦思索,很多律界有识之士意识到,“大”并不必然“强”,与强相对应的是“精品”,循着“精品”之路走下去,不论规模大小,只要做到极致,必然接近于“强”。

  经过10年沉淀和思索,安理律师事务所在构建精品律所之路上取得了两点共识:专业立所和文化兴所,二者一个是精品律所的“硬件”,一个是精品律所的“软件”。只是如何落实,还是值得探讨、需在实践中摸索的一个问题。

  何为精品?

  精品律师事务所是管理上的概念,截至目前,并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对其进行描述。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进喜尝试着为精品律师事务所下了一个定义:将专业集中在少数法律领域,而不是提供综合性法律服务的律师事务所,它强调律师事务所提供的是非泛化的法律服务。换句话说,精品律师事务所是律师专业化的极致。

  “我们提到精品律师事务所好象是小所,实际并非如此。”王进喜指出,精品律师事务所与规模没有直接关系。这与北京市司法局副局长李公田的观点不谋而合,在李公田看来,“精品化不是中小律师事务所的专利,人数较多的律师事务所也同样存在精品化的建设问题”。

  借着十周年庆典之机,安理律师事务所邀请业内同仁一起探讨“律师事务所精品化发展”问题。参加研讨的12家律所规模各异,既有律师人数超过1000人的综合型律师事务所金杜,也有个人律师事务所“庞标”,有律师超过100人的中大型律师事务所兰台,有合伙人在20人左右的中小型律师事务所乾成……每个律师事务所的大小、模式各不相同,但是却有共同的追求——精品化。

  精品律师事务所与规模并不必然有关系,但王进喜指出,从法律角度上讲,精品律师事务所与普通合伙制更为适配,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主任赵晓鲁也认为,精品化和中小型律师事务所发展更为相关。赵晓鲁得出这个结论基于两个事实:一是大型律所整合阶段已经过去;二是几十年来95%的律所都是中小所。这说明中小律所是律师行业的主体模式,精品化的中小所代表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经过由国办所到合伙所转变、组建大型律所以及大型律所海外开疆辟土等几个阶段后,中国律师业将迎来精品化律所的春天:首先,从外部条件看,市场需求多元化,且市场主体提出了更高标准的委托需求;其次,从内部条件看,律师行业竞争加剧,而公司内部律师的出现,又使得律师个人的声望更受关注。

  王进喜认为,正是上述内外条件决定了精品化律所在中国必然前景广阔。

  硬件:比专业更专业

  虽然每个律所精品化发展的具体实践和思考不同,但是有一点却不谋而合,这就是专业化,在律师事务所精品化发展研讨会中被强调最多的也正是专业化。用浙江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主任陈臻的话说,“精品化的根本是专业化,精品的含义是有品质、有品位,如果没有一个专业的基础,是谈不上品质和品位的。”

  当然,律师服务本身就是专业化的服务,只有做到比专业更专业才可称之为“精品律所”。陈臻对“比专业更专业”作了一个形象化的描述:客户找了N家好品牌的律所,依然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案,找到你以后,你能提供这个方案。别人不能做的,你能做,这就是比专业还专业。

  “别人不能做的,你能做”,换个说法就是“稀缺化”。这正是兰台律师事务所主任杨光思考律所精品化的角度,杨光认为,精品化的过程就是稀缺化的过程,精品化的内核就是稀缺化的连续性,精品化的经营结晶也就是稀缺化的结果。“回想律师发展近十年的历程,律师人数从不到一万人发展到2.2万人,律师大幅增加,一些律师事务所、一些律师反倒通过‘稀缺化’脱颖而出。”

  天同律师事务所主任蒋勇认同杨光的“稀缺化”理论,他指出:“一家律所只有根据自身的特点准确定位,才能带来差异化,也只有差异化,才能带来稀缺,突出我们在市场中的独特地位。”与会的12家律师事务所中天同、阳光时代和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北京分所是成功找准定位的代表律所,天同专注高端民商事争议解决,阳光时代定位能源行业以及能源相关的环境工程,而上海锦天城北京分所在主任傅东辉的带领下致力于提供国际贸易业务法律服务。

  作为非综合型律所,定位某一两个专业并不容易。傅东辉解释其中原因,精品化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单一化,这就意味着要放弃,要经常坐冷板凳。正是这个原因,很多成功定位的律所也是经过反复的思考、激烈的讨论,甚至一定的反复之后才对自己的定位忠贞不二。

  “你得勇于放弃,才能把精品化做好。”傅东辉说。

  以阳光时代律所为例,2008年所内不少人蠢蠢欲动意欲扩张。主任陈臻利用拓展训练的机会搞了一次大辩论,在草地上,在山上,外面正在下大雨,陈臻和她的同事们个个都淋了个落汤鸡,也不找房子去避雨。最后辩论的结果是:不但要坚持主打能源的方向,且所有骨干律师、合伙人按专业方向锁定,一个人只能专注一个专业领域。现如今,定位“窄之又窄”的阳光时代在国内27个省市、全球30多个国家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对综合型律所来说,对极致专业化的追求是一样的,北京市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巩军说:“你可以是一个大所,但是你不可以不专业。”秉着这种认识,君合内部分了近20个专业,每个合伙人最多参加两个专业组。

  软件:文化兴所

  安理律师事务所经过十年沉淀和思索,想明白了两件事,一件是专业立所,另一件就是文化兴所。在研讨会上,王清友向同仁们展示了两幅字帖:“山止川行,臻于至善”,安理所的文化理念蕴含其中。

  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巩军认为,一个所的管理取决于它的文化,文化是一个根基,每个所有不同的文化,在特定文化上,必然建立出一个与文化相对应的律师事务所。“你不可能在以赚钱为目的氛围下,搞出精品所来。”

  1989年,君合创立之初,五位初创合伙人就定了一个很高的目标,希望将君合建成一个国际化、高品质的律师事务所,这在当时是曲高和寡的一个追求,但是君合最终坚持了下来,虽然过程相当痛苦。“由于有很好的文化基础,我们在管理上也对自己提出比较高的要求——要把每个人最根本的、最潜质的一些东西,让他高高兴兴发挥出来。”巩军说。

  一句话,却是一个很高的标准。律所要管的不是蓝领或是普通的白领,而是整天琢磨规矩的律师,另一方面,律师职业特点又让律师在生活上往往“不快乐、不健康”。面对这样的现实,“让律师高高兴兴发挥潜能”当属高得不能再高的标准,是对管理的极大挑战。

  巩军认为,“真正要把复杂的东西做好,最高的境界就是把它做得最简单。我们的管理不再是一个管的角度,而是完全从服务的角度来做这个事情。‘管’只是一个表象,真正的‘理’才是内容,实质就是要精品化,把你给律师的服务、给合伙人的服务做到精品化。”

  “对于客户同样要有彻底服务的精神。”北京市中伦金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朱茂元说,这个精神含在四句话中——“为他所想,为他所急,想其没有想,急其没有急”,“说来简单,做到却并不容易,这要我们可以放得下自己的利益,也许为着客户的利益你会丢了一项业务,但是却可以交下一个朋友。”朱茂元说,直到今天,还有十年前的客户打电话给他寻求帮助。

  “律师做久了以后发现,品德比专业能力更重要。”朱茂元经常跟年轻律师讲一句话,“一个律师最基础的市场立足点,就是具备好的品德。”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