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装行业运行指标增幅下滑隐含蓄势调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6 12:47 来源: 中国经济网2012年一季度我国服装行业所有运行指标的增幅都在下滑,个别指标甚至出现负增长,这到底暗示着什么?
都说2012年比2008年金融危机寒流袭来时还要冷,那个时候,国家在第一时间拿出来4万亿元救市、极短时间内出台了十个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并配套了不计其数的投资项目。而今年,我们恐怕要独自面对来自需求、供给等方方面面的困顿。
从宏观数据推导到微观层面不难看出:
内需是未来服装产业增长的原生动力,并且必将在经济走出低谷后熠熠生辉,未来最多5年“内需红利”将得以释放,并且内需开放程度越深,行业转型步伐越快。
出口成本优势耗尽、订单加快转移的背后蕴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如果把握住中国服装在国际产业链、价值链分工中的新定位,那么未来的出口将颠覆传统意义成为参与甚至主导国际服装产业链的利益分割。
从产量增幅和投资增速感觉到的产业颓势是暂时的,也是产业调整过程中的必然或者说是必由之路,如同起跑前要压低身姿,“蓄势”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产业主旋律。
效益回落在需求疲弱、供给调整的产业盘整期,似乎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当经济逐步恢复,需求回暖的时候,效益的回弹要看这一时期蓄积的内力,毕竟未来我们要面对的竞争更加激烈,对手更加强大。行业必须拿出沉淀的心去筹谋未来,与其等待世事扭转,不如为此积极地做好准备。
经济周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因势而动。如果把行业的高度比作势能,那么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品牌创新为基准的转型升级则是动能,走对了方向,就能够将动能转化为势能,让行业走上新的高度。
可持续的赢利要看行业的内在质量,而不是一时的失势与得势,从长远来看,需要不断提高每一项产业要素的素质。
内需篇
●核心思考:国内服装消费增速回落明显,未来产业经济发展的“擎天柱”是否牢固?
●后市箴言:未来最多5年,“内需红利”将得以释放,海外品牌看到了这个机会,加速进驻中国的步伐,中国品牌如果还躺在现在的环境背景和说得过去的成绩上,游戏规则的改变难免将手中的“好牌”变成“烂牌”。
一季度销售损失需3个月增长弥补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12年一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31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2921亿元,同比增长15.6%;服装类商品零售额2409亿元,同比增长14.6%,占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总额10.51%。
2011~2012年消费品及衣着消费增长情况
一二月份的服装商品零售额增速一度“令人担忧”地低于商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尽管服装内需多少受制于比较低迷的国内需求大势,但1~2月份的服装消费颓势基本上可以归因于季节因素,首先是早春节,其次是春节前不冷、春节后骤冷抑制了冬季、春季两个季节的消费。
3月和4月的单月消费增幅均超过19%,超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单月增速约5个百分点,可以说服装消费增速逐渐恢复正常,只是春节季的销售数额往往占全年销售总金额的比重比较高,这一季的销售损失可能需要3个月以上的时间去弥补。
商务部重点监测的3000家零售企业销售额数据显示,2012年一季度服装服饰消费增长较慢,1~3月份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销售金额平均增幅为8.53%。
大型零售与服装零售总额趋势一致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2012年一季度,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实现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8.53%,增速较2011年同期下降16.82个百分点。
从3月服装销售看,销售增速较1~2月有所加快,零售额增速为14.45%,各类服装零售量同比增长1.12%。大型零售这一渠道消费态势与服装零售总额趋势基本相同。
PPI与CPI反向态势不会持续太久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3月全国服装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回升至103.4,衣着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回升至103.6,3月单月衣着类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8%。3月单月衣着类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6%。较2月的同比上涨3.1%,有所回落。
PPI与CPI的反向态势不可能持续太久,而我们有理由相信,PPI回到CPI的上涨之路的可能性很小,可以看到CPI的涨势已经受到了抑制。
内需开放越深,行业转型越快
积累多年的“内需红利”很快就会释放出来。首先是人民,已经逐步接近改变消费习惯的数量级;其次是农村城镇化步伐加速造成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流通的增加,将带来庞大的消费潜能;第三是浸润在新思潮中的80后乃至90后逐渐成为消费市场主宰后,势必改变消费形态和格局;第四是中国成为国际大市场的速度比预想的要快,市场的开放必然鞭策市场的进步,曾经惧怕的“狼来了”而今发现对于服装产业来说利大于弊,任何高度市场化的产业,随着开放程度的加深都不会死得更快,而是转型发展得越快越好。
“内需红利”释放之时,将有无数品牌被这股不同以往的洪流颠覆,毕竟中国的品牌发展刚刚起步,排除部分“中华老字号”,服装行业最资深的品牌恐怕也还处于少年期。
“库存漩涡”透见品牌战略幼稚性
2011年绝大多数品牌不约而同地陷入“库存漩涡”,深挖这次库存危机的根源,可以看到中国服装品牌的幼稚性——战略上以万变应不变,市场上以不变应万变。
品牌发展战略的缺失和随意是中国服装品牌通病,最直接的表现就是2011年的随意涨价。“棉花”这个离终端距离较远的、占产成品成本相对不高的原料的变化就会临来零售终端价格接近20%的上涨,这种“短视行为”对于很多市场弱势品牌来说无异于自杀。
对市场分析预测的缺失是第二大通病。市场的预测缺乏手段,基本凭经验,当然经验往往比技术手段更有效,只可惜有经验的人实在凤毛麟角,而企业对“经验”的依赖已经到了无可替代的地步。
对市场应变能力的缺失是第三大通病。应变能力来自于科学有效的运营模式,对技术手段的运用,规模以及与供应商及客户的关系、人的素质和效率等。一些企业自称“快品牌”,在运营中却快不起来,或者“快”的成本极高。
消费者买到满意商品的概率下降
刺激内需收效甚微,抛开经济学派强调的社会保障体系等问题,仅看看那些没有后顾之忧的人群,这些人中存在难以置信的消费需求,却被一道坚实大坝阻挡,难以转化为实际需求,无非是因为他们不能在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价格买到合适的商品。
中国超市业的崛起改变了城市人的消费习惯,当产品、销售场所与消费者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他们之间的相互促动作用不断加强。而服装产品到达销售场所再传递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却充满了矛盾和问题,商业成本高企、物流不畅、商品价格匪夷所思,越来越成熟的消费者买到满意商品的频率和概率似乎不增反降。
出口篇
●核心思考:出口下滑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常态,国际产业格局改变能否创造新空间?
●后市箴言:对于“外贸红利”基本消失殆尽的出口,我们仍有期待,期待基于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中国服装的国际竞争力重塑;基于我国服装产业在国际供应链、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短期内需要关注几个问题。
3月回弹后一路下滑的前车之鉴
当2010年业界还在为快速走出金融危机阴霾、重回增长快速路而欢欣鼓舞时,2011年的形势却陡转直下,似乎一夜之间外销订单开始向东南亚转移,给一度升温的国内服装行业泼了一盆冷水。2012年此趋势仍在继续。
我国服装出口数量、金额、价格月度增幅
据海关统计,2012年一季度我国累计完成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298.02亿美元,同比增长4.71%;出口数量59.74亿件,同比下降3.64%。其中,针织服装出口131.93亿美元,同比增长8.07%,出口数量41.90亿件,同比下降2.14%;梭织服装出口112.81亿美元,同比下降1.79%,出口数量17.84亿件,同比下降7%。2012年一季度服装出口平均单价4.1美元/件,较2011年同期提高7.33%,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服装出口金额占纺织品出口金额的57.79%,较2011年同期上升0.71个百分点。
从月度出口情况来看,与内销情况相近,1月和2月下跌造成的损失恐怕需要几个月的增长去弥补。3月份出口量、值双双回弹让我们看到了些许希望,然而3月回弹力度的不尽如人意以及2011年3月份回弹后即一路下滑的前车之鉴却让不能不让我们对前景谨慎乐观。
外需下降造成的损失内需能否弥补
外需下降对行业造成的损失是否能够通过内需弥补?这个问题或许本身就是个悖论。或许我们需要增速下滑甚至同比下降的冰块给迅猛发展甚至野蛮生长了10年的行业降降温,冷静地考虑未来的竞争优势怎么塑造?内需短期内的确不足以填补出口下降的窟窿,但这个窟窿只要大小适中,将如同筛子一样过滤掉那些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不强的企业。长期来看,内需必然成为我们的着眼点。
在订单转移中控制国际供销渠道
订单转移高峰发生在2011年下半年,目前似乎已经进入正态分布的缓和下滑区间,毕竟竞争国的产业刚刚起步,没有能力承接太多的产能。当前,东南亚裤子、裙子、衬衫这些常规产品的生产效率仅相当于我国沿海地区的不足50%,尽管劳动力成本仅相当于沿海地区的25~30%,但采购、物流、管理等成本极大地拉高了隐投入。然而这些国家的常规品进步速度不可小视,预计两三年后,常规品生产效率就能达到我国沿海地区的70%~80%,与我国内陆省份不相上下,第二波订单转移也将在那时再次启动,也就是西服、夹克等较复杂常规产品将拉开转移帷幕。
2011年主要国家服装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变化
不必恐慌的是,尽管我国服装对美出口明显负增,但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服装依然占其从全球金额超过35%,高于越南20个百分点。与其在恐慌中被夺走份额,不如理性地在转型中让出应让出的部分、取得应取得的另一部分。说得直白些,我们必须在短期内投入极大的成本去打造和控制国际供销渠道,同时成为接单者和发单者。
失去的外销市场有必要抢回来吗
依靠要素成本和价格进行低位竞争订单抢回来也没有意义,无非是用中国的资源禀赋成全了海外消费者的享受。
对于新兴市场,我们必须竭力走上品牌化发展道路,不能以很低的回报服务了发达国家再去服务发展中国家,如果那样倒不如把这些资源投入其他更能够创造价值的行业。
产量篇
●核心思考:产量基本保持平稳较低水平,未来增长动力和增长方式如何悄然生变?
●后市箴言:预计全年生产基本保持平稳较低水平,排除春节非正常因素,服装行业生产基本抑制住增幅“陡然”下滑的势头,生产集中度提高,大企业间相互代工更为普遍。
中西部与东北三省增长势头强劲
2012年一季度,我国服装产量前五名大省为广东、江苏、福建、浙江和山东,五省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73.43%,同比下降4.54个百分点。山东、福建两省增长平稳,同比分别增长20.43%和18.17%,江苏、浙江两省略有下降,同比下降0.46%与2.75%,广东省生产下滑明显,同比下降11.42%。
2012年一季度服装生产前15名省市产量情况
东部地区增长趋缓,同比仅增4.40%,中、西部地区与东北三省增长势头强劲,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1.92%、40.08%和31.14%。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生产占全国比重分别为80.02%、14.61%、3.72%和1.64%,其中,中部、东北和西部地区同比分别增加1.67、0.66和0.38个百分点,东部地区比2011年同期下降了2.71个百分点。内陆省市中,河北省与重庆市呈现良好增势,涨幅分别达到150.58%与51.80%。
1~2月份出现5%以上负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1~3月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58.47亿件,同比增长7.93%。其中,梭织服装29.19亿件,针织服装29.27亿件,分别比2011年同期增长5.54%和10.44%。
1~2月份生产一度出现5%以上负增长,引起业界哗然,幸而快速扭转。当然这是一个季节性问题。首先,2011年底到2012年初,内需持续趋冷,加上外销订单不满,企业自身开工热情不高。第二,近几年,劳动者春节后复工时间越来越晚,特别是外地务工者,正月十五过后才开始陆续离乡,真正的复工高峰出现在“龙抬头”左右。第三,春节后的确有一部分小企业不复开工。据中国服装协会调查,尽管与满负荷运转相去甚远,但大、中企业开工情况基本好于预期,就业者流动性没有预想的那么大,经济不景气已经波及各行各业,也使得就业者在择业方面比以往多了一些冷静。
大企业间相互代工牵动梯度转移
生产集中度提高,大企业间相互代工将引发另一个连锁反应,就是以大企业牵动的梯度转移将拉开帷幕。
很多人认为身处东南沿海的大企业或许可以抛开生产环节,倾力搞品牌,然而“生产”尽管看上去投资大、产出小,但仍是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轻资产的企业也会适度投资控制生产环节,例如诸多国际品牌在中国的加工厂都被要求建设独立车间。大企业更看重的往往不是生产产出的效益,而是优质的生产带来源源不断的订单,以及企业对于流动在市面上的产品的参与度和控制力,这更像是一种无形资产。
效益增速回落预示行业盘整期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12年1~3月我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6.83%、14.66%和11.05%;行业平均毛利率为16.37%,较去年同期仅增长0.37个百分点;利润率为5.46%,比去年同期下降0.21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仅比去年同期增长0.14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个百分点;三费比例为8.82%,同比上升0.46个百分点。
2011~2012年服装行业利润总额与增长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1~3月份,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数为4185万,同比增加0.59%,而人均产值、人均主营业务收入和人均利润分别提高16.14%、13.99%和10.40%。行业劳动生产率为达34.55万元/人,同比提高16.15%。
2012年一季度效益指标人均情况
行业效益的整体下滑或许与统计口径的变化、统计方法的改革有一定关系,但总趋势是不可回避的。过去10年,行业已经释放了绝大部分力量,现在正处于“蓄势”盘整期。
投资篇
●核心思考:统计口径再度变化之下,投资作为行业最敏感的神经透露出什么信息?
●后市箴言:统计口径再度变化,笼统地说是将针织服装行业纳入服装统计范畴,同时将部分皮革业剔除,导致数据之间无法进行同比。即便对比两组口径不同的数据,其增幅依然有限,由此可以推断,当前服装行业投资仍处于“缓行期”。
新开工仅为竣工项目一倍左右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3月我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际完成投资359.10亿元,施工项目个数、新开工项目个数和竣工项目个数同比分别为2409个、1026个与500个。服装行业实际完成投资占纺织行业投资总额的30.48%。其中,新开工仅为竣工项目的一倍左右,可见行业新增项目数量,而以往基本能够达到1.75倍,纺织行业总体达到1.3倍。
2012年一季度行业投资情况
内资投资占比提高1.7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3月我国服装行业内资投资占投资总额的90.71%,较2011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私营企业投资占行业投资总额的49.11%,比上年同期下降0.59个百分点。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同比增长31.63%,占行业投资总额的7.99%,比上年同期提高0.99个百分点。三资企业投资占行业总投资比重下降1.84个百分点,其中港澳台投资同比下降3.09%,外商投资同比减少12.13%。
大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投资是行业最敏感的神经,当行业处于“好行情”的时候,投资必然是一片飘红,而当行业坠入困境,看看哪些“钱”最不忠诚地离开行业、哪些“钱”心有余而力不足、哪些“钱”这边风景独好,恐怕可以窥见谁是或者将是行业发展的中坚。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大企业无疑是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责任编辑:傅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