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从理论界到企业界:文化传承穿上“技术外衣”需要多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4 00:40 来源: 经济视点报

  □经济视点报首席记者 李中海 实习生 张子彦

   文化传承穿上“技术外衣”,通过手段创新,利用动漫、3D及其他高科技创新传播手段,发展新业态,探索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新出路,未来将成为河南文化传承的又一途径。

  6月1日,“河南发展高层论坛”以“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思路与对策”为主题在郑州举办的第50次研讨会上,有专家明确提出,谈文化传承创新,仍然要立足于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

  这成为第50次研讨会上最有价值的、而未被重视的观点。

  开了50次研讨会,河南省社科院历史考古所所长张新斌仍然承认:“我觉得目前还是一个破题状态。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如何与产业对接,目前仍然没有实际有效的方案。”

  在张新斌所做的主题发言中,比较了河南周边省份的做法,从“什么是华夏文明”到“传承它的意义”,都做了具体学术性描述。

  专家们仅是在学术理念上完美陈述了对传承创新区的观点:他们强调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贵在传承,传承是手段,重在创新,创新是目标。“要在创新过程中传承,也要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创新。”

  张新斌认为,河南作为东方文明的圣地在发展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时,要提升理念和标准,以洛阳为圣城,嵩山为圣山,黄河为圣河来研究。只有把地域文化与城市文化整合在一起才能真正的传承创新。

  河南缺的是把文化资源变为文化产业的创意。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王振军强调我们要重视科技表现,用科技手段传播文化。

  王振军以广东文化产业增值为例首先提出文化不仅仅是强调精神层面的价值,同时还有经济价值在里面。

  这个观点得到了一些学者的肯定。

  “我们要把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放在首位去谈。”河南博物院副院长田凯说,中原地区在古代就是新旧石器、青铜器、铁器等新技术创新的核心区,技术创新促进了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推动文化发展。所以“我们不能把这个倒过来。”

  田凯认为传承从民族文明、根亲文化、礼仪文化等入手,但不要陷进文明的圈子中,要跳出其狭隘的文化范畴去看待传承创新。强调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这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不矛盾的,与传承是不矛盾的。

   像所有的研讨会一样,这次研讨会更多的是在学术理念上深讨,没有实际推动传承创新的企业参于其中,使得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到底怎么建设、如何建设,处于混沌状态。

   文化传承能否穿上“技术外衣”?显然,专家的理论还没有和企业界的兴奋统一到一起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