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与欧元区互探底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6 04:2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希腊会否退出欧元区是大家都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我认为希腊在大选后短期内应该不会退出。尽管目前这种风险比以往任何时候要大,并且外部尤其是德国民众的耐心已近耗尽。从长期来看,是否留在欧元区主要是靠希腊与欧盟不断博弈妥协的结果。
对希腊来说,退出欧元区最大的好处在于短期之内政党和下层民众不用忍受欧盟关于紧缩的规定和苦楚,规避了短期的困境。而从长期来看,退出欧元区是一种自暴自弃的行为,因为希腊一旦退出欧元区必将遭受大规模货币贬值,其大量债务的偿付将会承担更大的成本。同时,希腊本身又没有很强的出口产业来平衡其债务。
事实上,不退出欧元区可以说在希腊得到了共识。首先,民调显示,80%以上的希腊公民希望留在欧元区。其次,不管是右派还是主张反对紧缩的左派,都表示希望留在欧元区。
那么,真正的问题就变成了如何留在欧元区的同时使希腊利益最大化,即如何在不退出欧元区的情况下获得更多支持,更多宽松的空间。现在可以确定的一点,不管左派上台还是右派上台,上台之后都会尝试重新谈判,试图进一步减轻希腊的负担,更多注重增长。
左派和右派在向民众传达这个问题上用了不同的方式。左派在反对欧盟的紧缩措施表现相对强硬,他们诱导民众,欧元区需要希腊比希腊需要欧元区多,欧元区不可能让希腊退出。左派以这样的论断向民众表明,我们虽然不会退出欧元区,但是姿态强硬,上台后与欧盟谈判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事实上,左派的表态确实有它的道理。欧盟不愿意希腊退出的原因主要是害怕其后续效应。希腊退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会影响到西班牙、意大利这样的经济体,会影响市场对欧元的信心,导致大规模贬值;长远来看,则打开了反一体化和重新民族化和国家化的潘多拉之盒。
因此,虽然希腊的GDP只有欧元区的2%,对欧元区来说仍然是too small to fail,希腊太小,以至于不能看到这么小的经济体因为退出而拖垮整个欧元区,甚至连累欧盟和欧洲一体化。
归根结底,从长期来看,希腊退出欧元区对希腊或欧元区或许都是一个双输的结局。
理论上说,欧元区并非拿不出钱来救希腊。然而,欧盟其实面临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道德困境,这就是是否该让欧元区强国一直出资、反复救助搭便车并且反复赖账的弱国。这样长期下去,肯定是“劣币驱逐良币”——迫使如德国这样的经济好的欧盟核心国家缺乏正向激励,被迫作出逆向选择而退出,令欧元区像当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般分崩离析。
这样的道德困境给了欧元区一个底线,即每个国家必须承担自己的责任,而非让别人收拾烂摊子。
对希腊问题的处理其实牵涉到整个欧元区的未来。如果欧盟继续一味继续让步给予希腊更多救助,不逼迫其解决结构问题,从长远来讲必将导致欧元的崩溃。如果从理性、制度建设、欧元一体化的大局出发,设定并遵守欧元区底线对制度建设有很大的意义。
然而,对底线的坚持并不代表欧盟不会妥协。事实上,欧盟对希腊已妥协过多次,包括允许其前两次的有序违约。此外,从欧债危机开始,欧盟就一直在妥协之中,包括从去年年底实施的LTRO,给有主权债的银行放款等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救助希腊过程中,欧盟总是需要通过不断的协商和妥协完成。但对微观金融机构,救助都很直接及时。原因主要是宏观上来讲主权国家无法真正破产,而单独的金融机构一旦破产倒闭,其形成的大规模传导性影响非常大,甚至会导致如雷曼兄弟破产这样的全球连锁反应,何况欧洲金融的支柱较美国更多依赖银行体系而非金融市场。
因此,在希腊大选前,欧盟对西班牙的银行进行了直接救助,并未要求其政府签署任何的紧缩协议。这一政策非常微妙,实际上可以被看做是在向希腊喊话。
它释放的信息至少可以有两种解读。一是向希腊表示,我们的援救可以不附加严苛的紧缩条件。二是欧盟已经为希腊退出做好一切准备,为西班牙银行业提供了强大的流动性,构造坚实的防火墙,保证即使希腊退出也不会导致西班牙等骨牌的接连倒下。
在大选前,欧洲三驾马车一直保持着上述暧昧态度,并未做出明确指示。一方面顾忌希腊作为主权国家,大选前过多干涉可能掀起民族主义情绪,使选举结果向相反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想让希腊思考清楚其长期的策略。
因此,希腊大选其实是双方互相试探底线的过程。希腊并不会真正在选举后很快退出欧元区,而欧元区也并非不会妥协,最重要的是双方找到一个平衡点。
我认为,选举后欧盟很可能在表面上强硬重申各种底线和纪律,在底下务实解决很多问题,在实质上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来帮助希腊,包括救助银行、发行可转债等。欧盟因此面临着既要保证欧元区不垮台,又使得各国民众认同的责任。
在本次欧债危急中,欧元区一系列的体制性问题已经暴露出来,包括没有统一的财政手段和欧洲债券,没有退出机制,同时也没有充足的防火墙来抵御财政金融问题。因此,希腊问题的解决更是对欧元区的重大考验。
(本报记者 张涵 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