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融资生态变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6 04:2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伊琳

  这种模式虽然令企业的融资成本大增,但比之无法从金融机构处获得贷款,资金饥渴的企业主大多对刘树伟心怀感激。这种如雪中送炭般的“温暖”,很容易博得融资者的信赖。

  此案的另外一些参与企业,更加清晰呈现了这种模式的操作。如当地一名化工原料供应商称,很多企业那个时期都实际控制有数家企业,大多只是融资的一个空壳,用于贷款互保、承兑套开等等融资需要。区域内也形成一种企业发展蒸蒸日上的假象。

  汪圻(化名),山东某铝业企业主,一人掌控了4家公司。2005年11月初,刘树伟帮他办理了2000万元的承兑汇票,当时提供了60%的保证金,也就是交了1200万元的保证金。

  刘树伟帮他借了600万元的高利贷,钱款从两家企业打到了汪圻控制的一家企业中。这笔资金他使用了一天,根据每百万元每天2000元的价格,以现金单独支付,共支付利息12000元。根据刘树伟的要求,钱款直接打到了借钱给他的企业账户上。

  汪圻承认,因为当时他的公司管理不是很正规,这笔钱的支付并不一定在公司账目上显示出来。实际上,这600万元就是梁秀芬控制的两家公司转入的钱款。汪圻事先并不知情,借钱后看账户才知道,也因此认识了梁秀芬。

  实际上,梁秀芬当时的资金大约分布在罗张支行和罗庄信用社等两家金融机构,而后者的份额要比刘树伟所在的支行大得多。

  “钱生钱”有这么大的收益,还何必去“苦兮兮”的制造业里打拼?这种银行贷款利率和承兑票据滋生的巨大收益,将银企的融资生态逼向变异操作。

  站在刘树伟角度,如果承兑过程中,资金这般腾挪就可有此收益,何必帮企业进行正常银行贷款?站在企业的角度,同样的100万资金,进入刘树伟的运作圈子后,一天就可以获利至少2000元,在制造业走下坡路的现状下,很容易就会选择高利转贷之道,这也是资本逐利的天性使然。

  而且,这种承兑套开的方式,还会催生区域经济茂盛生长、虚假繁荣的景象。

  在这段时间,根据数家向刘树伟有过借款的企业反映的情况汇总,用这种方式的循环借贷收益已经成为不少公司主要的盈利模式。

  与小微企业的融资饥渴的普遍状态相比,上述这些企业则能够轻而易举通过个人担保贷款获得资金。而真正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却必须得通过被变异的承兑套开方式获得资金。这种穿过银行监管体系存在的漏洞,企业主及银行则承担了巨额的融资成本与潜伏的法律风险。

  而另一种“融资腐败”也更容易滋生。

  值得一提的是,刘树伟还向多名企业主,有过借企业之名向银行贷款资金为己用的先例。比如他曾找到罗西某花纸厂的老板,以其名义贷款,但连具体贷款多少都没告诉他。只是让这位老板填了贷款申请,要了他的身份证复印件,并让他在一张没有写具体数额的借款凭证上签了字。

  后来获贷的180万元,作为给另一家企业办承兑汇票保证金使用了,前后只用了10天左右的时间。但至今,这笔180万元的资金尚未还给这名企业主。如此借新还旧,循环了四次,刘树伟只告诉这名企业主,“放心,是领导用的”。

  梁秀芬的经历则更加直接,一家金融机构还为了留住这个客户,每月给她五六百元的工资,让她做该金融机构的特约办事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