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天价粽子被谁吃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9 11:12 来源: 中国经营网

  又到端午,自中秋变成“中国送礼节”之后,屈原也未能幸免于浊水之中,市场上出现了粽子与月饼高价齐飞的局面。

  又到端午,自中秋变成“中国送礼节”之后,屈原也未能幸免于浊水之中,市场上出现了粽子与月饼高价齐飞的局面。据报道,御茶膳房销售人员称购买1880元粽子礼盒的客户,都是送领导、送客户的。天伦王朝酒店工作人员也称,订购粽子礼盒的主要是机关、保险公司、银行等单位,主要是买来送礼。

  那么这礼往何处去呢?天价粽子又终落谁人腹呢?笔者斗胆猜测最终享食了市场上高价粽子的无非三种人群:其一是某些领导干部,食品毕竟不是现金和银行卡,乃是有保质期的,于是本着不想浪费粮食的精神独吞之;其二是某些机关人员,手握采购权,自订自销,为大大家改善伙食,反正在账面上只会反映为礼品,总比天价U盘要容易过关;其三是某些当权人员,很多公司每逢节假日总是少不了要打点一圈的,自然看碟下菜,权重位高的送1880元的粽子,经手办事的送880元的粽子,能少不能免。

  由此,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天价商品走红的规律。应季应节可以堂而皇之送礼的商品会走红,容易账面走账的商品好走红,对方易收且不会被查和监管的商品最走红。东西下肚,任你纪委来查个几百回合,也只剩粪便了,拿什么做证据?且收人几个粽子,几盒月饼,几只大闸蟹,往浅了说不过是邻里的厨房剩菜社交,难以上纲上线。

  所以近些年来我们的消费品,特别是节日消费品市场出现了一个高低端倒挂的怪现象。做高端的越来越多,高端商品越买越贵,买高端的人越来越多。与此相对的时,做低端市场的商家逐渐减少,低端商品受原材料上涨之困却涨价困难,而买低端的人也表示愈发买不起,买点苇叶糯米改回家自个包粽子去了。

  而这种状况绝不是好事。便宜的群众买不起,昂贵的有人抢着要的现实也赤裸裸的反映出国内两极分化程度不断拉大的问题。商家自然是逐利而居的,当暴发户的钱比大众的辛苦钱更好赚时,他们自然会调转船头去开发奢侈品,笔者认识的某位做袜子生意的商人去年就改行去炒法国红酒了。所以我们现在的市场状况就是底层商品由于质量问题和涨价逐渐沦陷,正如只做别墅和大户型的房地产市场必然畸形一样,这种畸形发展的市场也为经济埋下了隐患。

  又到端午,自中秋变成“中国送礼节”之后,屈原也未能幸免于浊水之中,市场上出现了粽子与月饼高价齐飞的局面。

  报道中提到,御茶膳房公司门店中卖的的最好的是沧浪之水系列。笔者不知道购买者有多少人购买时思考过“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一典故的深意。笔者倒是想起一本名为《沧浪之水》的小说来,小说的主人公从草根出身,混迹政府机关,本想出淤泥而不染,却迫于生存不得不同流合污,玩弄权术。这样的内容虽说放在天价粽子上倒也应景,但想必买者多半是没有读过。

  王亚煌 专栏作者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