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坚持党的领导 有效履行央行职责 为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宏观金融环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30 02:38 来源: 金融时报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宣传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金融事业,领导我国金融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人民银行党委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不断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扎实推进金融改革发展,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积极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确保了金融安全平稳运行,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强调要更加有效地运用金融手段搞好宏观调控,推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已基本形成,并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人民银行党委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断完善金融宏观调控机制,注意在不同阶段把握好政策的取向和力度,调控的科学性、前瞻性、有效性得到了明显提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一)适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党中央、国务院见事早、判断准、行动快,及时出台了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货币政策取向转为适度宽松。人民银行先后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及时释放确保经济增长和稳定市场信心的信号,为提振信心、扩张内需、促进经济回升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随着我国及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政策力度和方向,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节奏和结构,保证了货币条件向常态回归,有效控制了一度出现的物价过快上涨势头。2010年以来,人民银行开始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把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的总量调节与强化宏观审慎管理结合起来,对提高金融机构防范风险能力、引导并激励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和优化信贷投放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1年以来,在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人民银行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先后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搭配使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平稳有序增长。进入10月份以后,针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继续蔓延、外需明显减弱、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问题,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及时调整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支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在金融宏观调控措施的综合作用下,我国货币信贷条件合理适度,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贷款投放更加平稳均衡。截至2012年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90万亿元,同比增长13.2%;人民币贷款余额58.72万亿元,同比增长15.7%;社会融资总规模为5.99万亿元。5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物价上涨势头得到遏制。

  (二)充分发挥信贷政策指导作用在做好总量调控的同时,人民银行充分发挥信贷政策指导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坚持有保有压、有扶有控,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督,着力优化信贷结构。贯彻落实“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促进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和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信贷支持,严格控制对“两高一剩”行业企业的贷款投放,推动金融机构改进和完善绿色信贷管理制度。加大支农再贷款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集体林权改革等“三农”信贷投入。指导和推动金融机构落实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等服务业发展要求,探索适合产业自身发展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做好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灾后重建和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工作。二是全面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推动信贷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引导和鼓励银行开发信贷新品种,改善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企业互助担保和商业性担保业务的发展。截至2012年3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38万亿元,同比增长20.5%,比同期大中型企业贷款分别高8.6个和6个百分点,比全部企业贷款高5.3个百分点。三是大力发展“民生金融”,积极做好“三农”、就业、助学、扶贫等金融服务。支持家电下乡、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发展。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妇女、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创业就业。大力做好助学贷款和扶贫开发金融支持工作,增强对灾区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我国金融宏观调控为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维护物价水平稳定、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10%以上,消费者价格指数年均涨幅控制在3.5%左右。在极端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在国内经济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错综复杂的经济转轨过程中,取得这样的调控成果的确来之不易,展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应对复杂局面的非凡领导能力。

  二、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发展,不断提升金融业综合实力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把推进金融改革发展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不懈地推进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维护金融体系安全稳定运行。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近年来,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重大改革,建立健全金融稳定长效机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金融业综合实力显著壮大,成功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

  (一)利率和汇率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近年来,人民银行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先后放开了人民币存款利率下限和贷款利率上限,市场机制在利率形成中的作用显著增强。作为市场定价基准的上海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Shibor)初步形成,形成了以Shibor为基准,拆借利率、回购利率和票据利率由供需双方决定的市场利率体系,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空间进一步扩大,促进了金融机构加强主动负债管理和业务创新。2012年6月8日,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实行并不断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10年,人民银行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2012年4月16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日浮动幅度从0.5%扩大至1%,人民币汇率价格发现功能不断增强。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对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正在逐步显现,为抵御危机冲击、促进全球金融稳定和经济再平衡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继续深化大型金融机构改革近年来,人民银行继续巩固和深化大型商业银行改革成效,推动已改制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同时,稳步推进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改革,金融业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工、农、中、建、交等大型商业银行相继完成股份制改革并成功上市,初步建立了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架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日益完善,管理水平、盈利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持续提高,国有金融资产大幅增值,改革的成效在应对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中得到充分体现。截至2011年末,工、农、中、建、交等大型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13.17%(10.07%)、11.94%(9.50%)、12.97%(10.07%)、13.68%(10.97%)、12.44%(9.27%),均较2007年末明显提高;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94%、1.55%、1.0%、1.09%、0.86%,呈逐年下降趋势。国家开发银行股份制改革进展顺利,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改革稳步推进。

  (三)深入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近年来,在央行资金支持、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综合作用下,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得到有效化解,在产权改革、补充资本、转换机制、提高质量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逐步成为产权清晰、财务上可持续、主要为“三农”服务的地方性金融企业,支持“三农”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截至2011年12月末,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率下降为5.5%,资本充足率提高到10.7%;涉农贷款余额4.8万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的比重达到32.9%。同时,探索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推动建立具有融资功能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填补了农村金融服务空白,对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跨境人民币业务取得突破进展为顺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要求,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战略部署,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会同有关部门多措并举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取得了积极成效,人民币国际地位明显上升。目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业务范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全面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跨境人民币业务从经常项目扩展至部分资本项目。开展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工作。截至2012年5月末,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累计达3.58万亿元,办理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479亿元,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1803亿元。自2008年12月以来,人民银行先后与17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当局签订了总额为16512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部分协议进入实质动用阶段。同时,推动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引导境外人民币有序回流。

  (五)分层有序的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健全近年来,人民银行坚持市场化改革与发展方向,全面推进债券、货币、外汇、黄金和金融衍生品等市场建设,金融市场体系配置资源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一是债券市场已形成以银行间场外市场为主、交易所场内市场为辅,场内外市场并存、分工合作、互通互联的市场体系,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取得跨越式发展。2011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短期融资券8032亿元、中期票据7280亿元、中小企业集合票据52亿元,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截至2011年末,我国债券市场规模达到世界第4位。二是货币、黄金、外汇等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得到快速发展。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迅速发展,满足了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需求;以黄金现货与衍生品、场内与场外相结合,面向机构和个人的多层次黄金市场格局逐步形成;逐步推出了利率、汇率和信用衍生产品,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不断拓展,促进了社会融资结构的逐步优化。

  (六)健全金融稳定长效机制人民银行党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建立健全维护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切实完善金融风险监测与评估体系,反复研究和论证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支持成立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和保险保障基金,建立了符合市场化原则的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风险处置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试点。2011年,顺利完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我国开展首次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评估,评估结论总体积极正面。

  三、全面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和执政理念。近年来,人民银行党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以“高效便民”为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效满足了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

  现代化支付清算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加快建成并运行第二代支付系统,支付清算系统的功能和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积极推动非现金支付工具广泛应用,银行卡实现全国联网通用。建立健全银行账户实名制等银行账户管理制度。完善对非金融机构开展支付服务的监督管理,维护支付体系安全稳定运行。农村支付结算惠农支农政策全面深入,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金融统计和研究工作实现新突破。建立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建成全国集中的金融统计信息系统,实现了金融统计数据集中和共享。正式开展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分析与发布,建立规范、高效的统计标准化工作机制。

  金融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制定发布金融业“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实施金融标准化战略。全面启动银行卡芯片化迁移,开展社保卡加载金融功能试点,完成军人保障卡全军推广。

  货币金银管理明显加强。持续提高人民币印制工艺、防伪性能和货币处理现代化水平。提升发行库物流现代化管理水平,科学组织发行基金调运。改善流通中现金结构和整洁度。强化货币发行各环节的风险管理和应急预案。基本形成跨境人民币现钞供应回流机制。整合各方力量,反假货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国库现代化体系不断完善。巩固和提高经理国库水平,强化国库监督管理职能,增强国库资金安全保障能力。积极配合财税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国库信息化建设,国库信息处理系统(TIPS)、国库管理信息系统(TMIS)、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TCBS)推广进展顺利,国库管理效能不断提高。推行国库直接办理政府补助资金,实现了财政资金及时从国库到最终收款人的直接支付,杜绝了截留、挪用资金等违规行为。

  征信管理和服务稳步推进。建成并不断完善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在改善社会信用、防范信贷风险、支持社会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2年3月底,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接入机构分别达到639家和811家,为1821.4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及8.09多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征信业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反洗钱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反洗钱监测系统覆盖至银行、证券、保险业,反洗钱监管重点初步实现向以风险为导向转移。加强国际反洗钱合作,积极协助侦查机关调查和破获洗钱案件,反洗钱工作在打击犯罪和腐败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在认真履行中央银行各项职责的同时,人民银行党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以国际社会共同应对金融危机为契机,进一步扩大金融对外交往和国际合作,深入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推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为促进国际经济金融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回顾近年来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历程,我们深刻认识到,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和坚强领导是推进我国金融事业的根本保证。我们只有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把借鉴国际经验与立足基本国情结合起来,坚定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才能有效应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才能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事业推向前进。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将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改革发展的各项决策和部署,高效履行中央银行职责,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