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PE的发展趋势”分论坛全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31 12:15 来源: 新浪财经由深圳市私募基金协会和私募排排网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私募基金高峰论坛定于2012年3月29日至2012年3月31日在深圳举行,本届峰会的主题是“云私募时代:机遇与挑战”。图为“PE的发展趋势”分论坛全景。
主持人:接下来进入第二组圆桌对话讨论时间,讨论的主要议题有:中国PE发展趋势。
让我们有请第二组对话嘉宾上台,他们是:深圳市高特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蔡达建、太平洋产业基金执行合伙人刘晖、龙柏宏易资本集团董事长王平、硅谷天堂资产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韩惠源、达晨创投的肖总。
上个环节讨论了现状、困惑以及怎么弄,这个阶段是PE发展的趋势,我觉得市场赢家永远都是打提前量的,凡事预则立。第一个问题想问大家,2012年你们的投资策略会有什么变化?会怎么变?比如速度上是一如既往、放慢脚步或者是加快速度?另外是怎么把握速度和角度来赢得现在的市场,先请蔡总。
蔡达建:大家上午好!红霞主持辛苦了!2012年确实跟先几年发生了不同,但是在2011年的时候大家也有这样的担心或者预期,担心过去几年的快速增长的好时光在逐步过去。现在12年一季度过去了,大家担心的情况在一步一步变成现实,二级市场在一季度之后有一个礼拜快速的下跌,可以说不光对证券市场、私募证券还是对PE都是很大的影响,一些发行市盈率也跌到很低了,16倍,但是我个人觉得要引起警惕的是我们接触的一些案例、项目、融资公司的预期还是偏高,这种情况确实影响了我们的投资决策。对我们来说,未来确实要向价值回归,我们觉得如果我们看中的还是会坚决投资,如果有上市安排,对这个行业和公司的成长没有特别的预期,我们觉得这样高市盈率肯定是要谨慎的。未来这个市场其实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但是要坚信的一点,在成长的公司、成长的行业一定不会让你失望,所以要盯住这些行业和公司。
刘 晖:前面那个论坛谈了很多,我挺受启发的,接着话题说,从12年的形式,咱们国家温总理也提到经济发展的速度向下调,未来几年展望经济发展逐渐习惯低速发展的经济形态,而且各行各业来看,基本来说都是饱和的,产能过剩,资本市场又不如前几年火热,总的来看比较审慎。我们是海外基金,不是本土基金,基本本土团队操纵海外的基金,规模比较大,我们比较偏重于整合并购这类投资。我们实际上从06年就开始看到过热了,大家追逐的是同样的项目,赚快钱。
展望未来几年,一定要调整自己的商业模式,为未来几年做好准备,所以我们认定应该往整合并购这条路走,增加附加值,整合并购,这是中国未来PE的一条路。去年(新桥的主要负责人)加盟进来以后多数我们的负责人,他带来了并购的经验,我们现在更坚定的往这个方向走,操作方面绝对是最保守、最审慎,从评估来讲,从预期来讲,大家都是做投行的,投资委员会的审查,进去是什么PE倍数,假定出来的投资汇报假设没有PE倍数增长的情况下,能不能赚回钱?不能说进去10倍,可能出来30倍,出来也要10倍测算,严格审查,一定要审慎。
王 平:本届论坛现在召开的时机非常好,现在从国家宏观政策、资本市场、投资到监管,都面临着十字街口,深圳应该是中国创投发展最早的区域,在全国的规模、影响力,尤其近几年在创业板的盛宴中,深圳为本土创投的代表分享了巨大的成果,这个成果的分享我觉得也跟深圳本土的机构在98年开始到2007年艰苦积累的过程有关系,这就是路径依赖的发展模式。
走到2012年,我们对未来要怎么样去做出合理判断,调整我们的战略,我觉得这是本届论坛非常重要的成果。从我个人来看,我觉得有两个方面:第一,从大的方向,今年是PE或者VC规范发展的一年,因为现在一道道紧箍咒,2864号文对募集、备案,中国证监会又出台很多文件直指Pre-IPO方面不规范的行为,这些实际上都是监管的信号,一个行业不可能永远享受所谓的无风险暴利或者不需要付出很多的智慧、勤奋、辛苦就能获得暴利,这样的行业也不可能生存的更长久,我觉得过于理想化的状态是不可能持续的。
今年从国家大的环境政策来讲,一方面鼓励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鼓励上市,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这个领域,这是积极的一面,同时在监管方面提高了LP的们满,规范募集的过程,尤其对有限合伙企业层层的结构、法律的安排,这些我觉得深圳本土机构要率先遵守国家的相关制度,这样才能使这个行业更健康、更稳健的发展。第二,在投资领域,如果VC来看,更多应该向早期的阶段去发展,而不是PE、VC都像独木桥一样集中在Pre-IPO阶段;同时在增值服务领域,切身的从产业链、公司治理、行业整合、技术发展等等,切合做好相关的工作,而不是在临门一脚的时候都挤在这个地方。
规范发展是今年PE发展重要的特征。从我们自身的战略来讲,今年更多的聚焦在大型并购基金的设立,这是一个重点。在投资领域会分成两块,一个是在并购领域更加侧重在消费领域的投资和并购,行业整合,在创投、VC这块,更多关注文化创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等未来对全球产生影响力行业的早期投资,这是基本的战略安排。
韩惠源:这个话题确实有些东西想跟大家分享和交流,刚才我们非常荣幸的获得了这个奖,但非常小纰漏的是名字写错了,为什么名字写错了有关系?因为我们公司由原先的硅谷天堂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已经由去年正式更名为硅谷天堂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这个名字的变更跟我们的话题非常相关,从这上面看,我们已经完成了过去的思考和布局,已经由过去专注于创业投资的企业转变成全面资产管理的公司,要说转型的话,要应对变化,这是我们最大的转型,以后创业投资将是我们集团业务中间的一个部分,而且我们集团提出一个非常明确的指标,创业投资将不会超过集团业务的35%,实际上2011年我们已经做到了,我想补充的是,这不是我们要压低创业投资的绝对值,事实上我们去年的创业投资已经比前年有非常大幅的增长,但是我们希望它在业务结构里的比例要降低,这是我们想补充的,跟刚才的授牌非常相关,正好切合我们团队的应对措施,在格局上做了非常大的调整。
关于如何投资,刚才讲了比较策略性的东西,刚才讲天和地的问题,我昨天还给我们公司发了一个邮件,我说现在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我讲的是大实话、大白话,我跟美女于总一样在国外生活工作了很长时间,现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非常明显的例子,成熟的企业比过去多,原因有很多,但是我想两点有直接的关系,因为现在的环境、募投的企业资源是有限的,以前是都投,现在是可投可不投,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在上升,我发的这个邮件是有成熟的企业绝对不投不成熟的企业;第二,我们从现在开始要着重培养早期的项目,因为我们作为一个投资人,我们的天职就是给投资人带来利润,而抓机会是投资人最根本的责任。
肖 总:我们做投资的都非常希望走到趋势的前面,我们一直在看市场的变化,现在来看,从我们的观点上调整的周期到了,这个行业确实面临特别严峻的形式,最明显的就是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差价在进一步缩小。未来如果随着发行制度的进一步市场化,发行价格进一步下降,小盘股的估值整体上还会大幅下降,这么看起来,过往十几年很多机构赚的很大一部分钱就是差价,低附加值的年代是不是已经过去,还有多长时间?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大家说全民PE,很多业余选手,好象赚钱很容易,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不需要专业人士,任何人都可以做,就人海战术做这个行业,赚这个钱。现在看起来拐点是不是快到了?我们一直保持高度的警惕。怎么办呢?我们已经募了那么多基金,有基金都要有承诺,我们希望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赚到足够多的钱,怎么办?无非还是回归到我们投资的本源,创立这个公司,过了这么多年,我们还是相信我们赚的是专业的钱,赚的是眼光的钱,赚的是服务的钱,有点技术含量的钱,如果坚持这个,我觉得我们永远可以走下去。现在看起来我们的策略调整一定要往前走,往早期走,最近深圳很多比较老牌的机构已经在做调整了,或者成立早期的基金,往早期做变化,要不就往后期走,做并购,中国未来并购市场可能会特别活跃,未来IPO的发行市盈率如果降的很厉害,很多企业就不愿意上市,愿意被并购,很多上市公司也希望通过并购扩大业务,所以在并购市场会特别活跃,但是现在并购的环境和条件还不是特别成熟,要么就是往前走,要么就是向后端并购的方向走,原来简单赚钱的模式可能会有问题。
达晨今年会稍微加快我们的速度,向早期做。我们现在对行业的选择特别谨慎,以前在整体经济形势特别好的时候,各行各业都可以投,不用考虑行业,现在经济往下走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哪些行业是可以投的甚至是可以大比例投的,哪些行业会受到最大的挑战和影响,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足够,所以在专业上进一步聚焦,行业上进一步聚焦,提升我们自身的投资能力和专业水平,最终我相信这个行业还是高精尖的行业,还是精英人士的行业,不一定要做到最大的公司,我们希望是特别长期的公司。我就说这么多。
主持人:十字街口各位给的答案是要开始拼创业了,以前靠机会赚钱,未来靠能力赚钱,另外回归投资本源,要做价值投资,从决策上要更加审慎,对被投企业的管理服务要更加细致,硅谷天堂已经从布局和战略上做了调整,这些都是答案。这个行业里面,在座各位都说了要么往前走,要么往后看,接下来一个问题想问一下刘总,刘总在黑石、雷曼公司都担任过中国的顾问,对并购发展很有理解和思路,我想问问刘总,从并购的角度上来看,你觉得如何挑选目标公司?或者说在中国做并购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题?需要哪些条件?
刘 晖:刚才我简单提到几年前开始转型考虑做并购的事情,刚才肖总的我也同意,并购可能是未来的大趋势,但目前还不是那么成熟,我们说的是尝试性的做,并购不是一下花几十亿并购。我06年并购好孩子等企业都是6000万到9000万的单子,并购不一定从那么大的地方起步,如果将来往这个方向发展,开始锻炼队伍,开始尝试。总之,不去做的话,酸甜苦辣都不知道,都说并购好玩,其实一点都不好玩。
当时我为什么做并购?只能寄希望企业好,把你带出去,都是寄希望,可以提供很多意见,人家不一定听,或者你可以什么都否决,很被动消极的处理这个企业,最后是两败俱伤,我觉得能够拿到话语权对控制风险非常重要,所以从这个出发考虑做并购。中国的并购市场是不是有前景?我觉得非常有前景,从世界成熟世界来看,全世界PE、VC管理2万亿美元资产,3%都是并购类基金,上下大头是VC、创投基金,中间一块比较少,适合于像中国这种高成长经济的环境,所以会造就很多高成长的企业,所以成长型投资会在一定时间内有市场。慢慢高成长降下来以后,企业碰到发展的瓶颈,行业碰到饱和,下面一个阶段就是行业的大整合,行业的整合、重组一定会为私募基金创造很大的活动空间。
2011年国内的并购案例是1100多例,这是不完全统计,比上一年成长了80%多,从金额上来讲成长了90%多,这是行业间的并购,跟PE没关系,PE参与其中的很少,说明行业的并购开始走上高速发展的轨道,我们去寻找从中并购的机会应该是存在的。过去几年我们在寻找并购机会的时候要认识到几个现实,中国的企业基本是新生企业,老板还没到要卖掉退休的阶段,你想买,人家不见得卖;第二,去碰国有资产太复杂,既使看到好的也不一定批给你,直接买国有资产是很难的。我们怎么去寻找并购的机会?一个方向就是看业务重组,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重新调整自己结构的时候把一些非主营业务或者以前的主营业务现在变成非主营,分拆掉,整体分拆一个非主营业务部门也是很好的并购题材,我们并购的(嘉德里)超市是国有企业。第二种,中国很多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是股权分散的,创始人并不占很大的股权或者控股权,这种股权分散可以给我们很大的机会。第三种,也有一些萌生退意的企业创始人,企业发展到一个瓶颈,要么就买别人,要么就找到好的价格点退出,以后这样的机会会越来越多,经济发展的形势严峻一些,或者第二代创始人不愿意接班,这样也创造机会。
再有就是我们现在专注做的,为国内领导型企业的走出去战略,跨境并购,为这个出一把力,本土企业照样也可以这样做,找到好的本土企业帮助他跨境整合。我们会寻找到很多在经济发展中并购的机会,并购最大的挑战,你是老板,这时候没有依赖了,给我保底吧,回购吧,没有,先想明白了,这个行业懂不懂,该不该进,是不是进去以后能够有好的战略,不管是通过整合还是什么样的提升,能做的更好,要先想,不然这个包袱就背上去了。这种经验教训我们有很开心的,有的比民营企业的老板还辛苦,没办法,企业资金链要断了,他来找你,你去找谁?要有思想工作,我们不是搭车玩,我们是开车。一定要有管理服务的手段,这时候不是给别人服务,是给自己,一定要有这样的团队能够进去以后真正提升企业的经营,从实业的角度去想,而不是从投资角度去想。第三有困难的是改不改变管理层的一种做法是全部换人,一种是不改变,要加盟帮忙,这时候怎么融合新的理念和制度,尤其投资不管是少数股权或者控股权,都要公司治理提升改革,这时候进去涉及到换人、换管理方式、重新搭建管理团队等很多挑战,这些做好了,才有可能成功。
主持人:谢谢刘总的分享!说一个具体的事情,刚才蔡总也提到这个环境中要盯紧一些行业,未来三年你们最看好的是哪些行业?哪些行业能突出经济下行的阴霾,带领经济走出去危机?
蔡达建:这个行业,其实深圳的这几家机构每个都有擅长的行业,对投资机构讲哪些行业更好,还不如讲哪些行业你最熟悉。举个例子,我们这几年在一些互联网、电商,我举我们公司的例子,我们没有参与,确实感觉到我们在这方面没有足够的专业力量,而且围绕这个领域的资金那么的多,以至于使那些项目都觉得脱离了价值或者变得很贵,首先讲一点,还是最适合的行业最好。具体到我们自己的理解,其他的行业,不熟悉的不能说,我们自己的理解,在一些需要长线积累的,有一些技术门槛的行业还是非常不错的,比如说我们公司比较专注的健康医疗行业,需要很长时间的技术积累,有行业门槛,你不去坚持就不能打入这个行业,我觉得这样的行业只要能在这个领域坚持,会构建你长期的竞争力,这样的行业我们愿意去看。
同时,健康行业也是中国社会发展到这个程度了,未来社会向更完善的社会发展,人的健康生活所需要,所以这个领域在过去几年一直保持了20%复合成长,所以这些行业可以关注。同时,一些跟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比如消费者以及跟消费者相关联的现代农业,我们觉得也有很不错的前景,我想达晨应该也有这方面的经验,这跟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一些高端的消费品也在逐步的形成,我觉得在这个领域可以看。另外在一些技术积累,包括一些装备行业,可能不会有那样好的爆发性,但是作为一个中国未来发展的基础,一些装备制造的行业还是有着长线的前景,尽管这一轮的调整这些行业会受到影响,但从长线来说,中国是工业大国,这些是工业的基础,要看好长线发展,这些领域都还是可以关注的。
主持人:韩总也聊一聊你们看好哪些、关注哪些行业?
韩惠源:我还是赞同蔡总的,一方面我们看好哪些行业,一方面我们能做哪些行业。硅谷天堂跟其他公司一样也经历了野蛮生长的年代,以前有个明显特征,昨天刚投一个互联网,明天就投一个猪小肠,刚投一个养牛的,马上就给你一个发电机的项目。关键是要积累,最终可能就是专业分工到我们只做自己擅长的东西,这是第一。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比较看好高端装备制造业和大消费,因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很明显,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是比较忽略、忽视的,虽然卫星上了天,高铁跑的快,但是我了解到高铁上一个轴承上的东西都要从德国进口,基础工业这块我们是蛮落后的,这里面有潜力可挖。非常荣幸的是我们去年在惠州投资了一个锻造的项目,我们的确在最基础的工业上做的不够。另外一个大消费毫无疑问,我个人是这两点。
主持人:我想大家都说了,我们只做自己熟悉的事,只做自己擅长的实行,因为每个机构选择什么样的行业作为自己的关注,我想与自己的团队背景、知识积累是很关联的。接下来最后一个问题,问一下王总和肖总,肖总其实是达晨整个相门的操盘手,也请他聊一聊,未来在市场竞争中,GP如果想成为赢家,你觉得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最主要的能力。
肖 总:我们当然都希望成为持续的赢家,不管周期怎么样,都能赢得。还是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不管这个市场怎么变,不管同行怎么赚钱,反正你就是自己强大的内心世界,自己能做的那部分做好就挺好,不要学别人,学别人就是死,别人学你也是死,我们就赚辛苦钱、专业钱,我不会喝酒,也不唱歌,也不打高尔夫,什么都不会,我们就凭专业、眼光、辛苦赚点钱就够了,这样能程序的做下去。世界上有两种植物,为什么西方国家愿意取名叫红杉,还有一种植物叫松树,很少有取名叫松树的,红杉寿命非常长,它长的很慢,但是很持续。松树长的很快,寿命很短。我们就做红杉,慢一点没关系,能持续,把你的优势、核心能力想清楚了,能力圈、能力范围想清楚了,把这点加强就够了,排名那些东西别看,都是虚的,踏踏实实把自己的东西做好就行了,能力多大做多大的事,最核心是心态的问题,心态调整好了,就能够程序运营。心态一浮躁,可能就会出问题。谢谢!
王 平:红霞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这个问题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GP的能力问题,从我们自身的角度来讲,我在这个行业是老兵了,九几年就开始做这个行业,当然我们创办自己的公司在行业内还比较晚,我们的目标要提升四个关键的能力,第一,作为管理公司自身的平台化能力,现在国内很多PE或者新的PE很多都是中介、投行的比较多,还有一些是LP转型到GP的机构,我们现在打造的应该是以投资能力+运营能力,各方面合伙人都能在这一个平台上共同发展、共同推动公司发展和行业发展的平台化组合非常关键,我们并购很多企业,公司治理的缺陷实际在GP行业本身也存在,这个是大家都面临的;第二,国际化的能力,本土的机构不能老看着960万平方公里,当然这个土地很大,但是未来应该是有更加国际化能力,比如像刘总一样管理境外的资金,对境外的市场进行整合,推动本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第三,控制风险的能力,你管理的基金越来越大,比如管理10个亿的时候觉得风险是容易控制的,管理100亿、500亿、更大呢?像黑石1000多亿美元,怎么控制风险?如果不能控制好风险,还不如不做那么大,稳当的发展就行了;第四,提升价值的能力或者增值服务的能力,你不是跟别人分享,而是共同做大,来分享这种增量的价值,才能够去享受存量的价值。这四个能力我觉得是未来GP真正要全力打造的。谢谢!
主持人:谢谢王总!最后一分钟请刘总总结发言一下。
刘 晖:向大家学习很多东西,因为我觉得这些人都代表本土PE的精英,看来本土PE在理念上要做的事情、想的问题没有差距,我们也要本土化,比如跟王总一起做并购的项目,向他们学习本土操作的经验,国内资本市场退出怎么能更大的价值化,有融合和沟通的需要,而且大家现在数量级很接近,这种情况下更多是合作,我们建议为企业做直通车,从很早期发现企业培养,中期加点码高速发展,后期我们进入做并购整合,实际海外基金和本土优秀的基金一起去看一些机会,一起去合作,我觉得能够创造让中国PE更规范,更快上正规军、集团军的轨道。
主持人:市场是风云变幻的,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很多,欲从容准备,必预先准备。感谢各位的精彩分享,因为时间关系,论坛就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