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券商资管整体业绩强于公募逊于私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7 01:2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刘田

  与公募基金和阳光私募相比,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投资门槛、产品特性、投资风格和业绩表现都游走于二者之间。

  虽然未能“一鸣惊人”,但却也不至于“门庭冷落”。毕竟仓位无限制,操作灵活是它最大的优势。

  仓位无限制,操作灵活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整体状况介于公募和阳光私募之间。”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陆慧天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财商》采访时表示,作为大型金融机构,其操作风格和公募类似,但具体产品的规定却不像公募那么严格,和阳光私募一样比较灵活,其申购赎回状况也和私募产品一致。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根据投资方向不同可分为限定型和非限定型两种。

  限定型产品将其投资对象限定在现金、货币市场基金、国债和企业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分为债券型和货币型两种;非限定型除了可以投资上述固定收益类资产以外,还可以投资股票、可转债、封闭式基金和ETF等资产,主要包括股票型、混合型、FOF和QDII产品四种。

  从这种产品设计结构来讲,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产品线和公募基金更为相似,但对各种产品的具体仓位限制并没有统一规定,可根据合约灵活调整。“这就让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操作更灵活,和阳光私募接近。”陆慧天表示。

  投资门槛方面,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也介于公募和阳光私募之间。限定型、非限定型的大集合产品参与门槛分别为5万元和10万元,小集合产品的参与门槛为100万元。

  国金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张剑辉表示,从2010 年1 月东方证券发行第一只小集合产品——东方红先锋1 号以来,券商小集合产品保持了较快的发行速度。

  但由于门槛较高和规模限制,即小集合产品要求参与金额高于100 万元且参与人数小于200 人,市场份额占比仍然较小。

  整体业绩强于公募,逊于私募

  “从投资目标来看,公募基金追求相对收益,阳光私募追求绝对回报。这两种属性在券商不同的集合理财产品中都有体现。”张剑辉对记者表示,券商的小集合产品和阳光私募类似,都追求绝对回报,部分大集合产品则追求相对回报。

  从业绩表现来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也正介于公募、阳光私募之间。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11年8月23日,164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除货币型)今年以来平均亏损6.43%,取得正业绩的有15只,占比9.15%。其中有6只债券型产品,2只偏债混合型产品。业绩最好的股票型产品浙商金惠1号收益率达11.35% ,表现最好的债券型产品国泰君安君享稳健收益率为5.02%。

  而737只公募基金(除货币型)平均亏损7.55%,取得正业绩的49只,占比6.65%。其中偏股型基金仅7只,其中华夏策略精选以4.47%的收益率位居偏股型基金首位,中银稳健增利以3.72%的收益率位居债券型基金首位。

  从比例角度来讲,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总体收益状况略好于公募基金。

  但与阳光私募基金相比就略逊一筹了。

  根据Wind数据,1016只阳光私募产品今年以来平均亏损5.39%,取得正业绩的251只,占比24.7%。收益率在11%以上的产品有28只,表现最好的紫石结构化1期收益率达55.06%。

  从垫底产品来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中表现最差的是QDII产品国泰君安君富香江,今年以来亏损22.78%;公募基金中表现最差的是银华内需精选,亏损幅度为21.55%;但阳光私募中亏损幅度最大的时策1期,今年以来已亏损46.08%。

  冰火两重天

  从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今年以来业绩表现来看,这其中既有“耐力型”选手的急速反转,也有白马选手的“马失前蹄”。

  浙商金惠1号今年以11.35%的收益率稳居榜首,但其业绩的上升则是从二季度以后才出现的。

  浙商金惠1号一直坚持成长股投资风格,以中小盘股票为主。在今年市场风格发生转变的情况下,产品曾一度落后市场。产品季报显示,该产品一季度亏损8.87%,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3.04%,基金的亏损主要是其以成长股投资为主,仓位在80%~90%之间,导致基金净值下跌较快。

  3月在市场偏好低估值股票的情况下,产品增加了银行股的配置,5月在市场逐步形成下行趋势的情况下,大幅度降低了股票仓位,利用空余资金,在国债回购中获得较高的利息收益,但二季度仍亏损8.66%,未能改变其落后的状态。

  但在7月8日之后,金惠1号的净值一路向上猛蹿,从1.02元上升至8月19日的1.32元,一个多月时间内上扬29.41%。

  “金惠1号业绩的提升主要依靠重仓的三只股票的拉动。”陆慧天对记者表示,从金惠1号成立以来,一直坚持重仓3只股票——金种子酒(600199.SH)、亚厦股份(002375.SZ)和棕榈园林(002431.SZ)。

  根据Wind数据,这3只股票7月8日至8月19日的涨幅分别为18.88%、9.09%和13.15%,同期上证综合指数下跌9.30%。但这显然不足以支撑该产品净值最近1个多月的爆发性增长,本报统计发现,其间两市涨幅超过29%的仅20只,所以该产品很可能押中了诸如冠昊生物(300238.SZ)等大牛股。

  浙商金惠1号的管理人周良将自己的投资风格定位为有耐力的稳健型。他认为一个投资品种获得市场超额收益的关键,并不在于判断大盘而在于精选个股,更关注上市公司的成长性。

  与“黑马”浙商金惠1号相比,中信证券今年可谓流年不利。中信证券旗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除了今年新成立产品以外,其他产品均处于亏损状态。

  根据Wind数据,截至二季度末,中信证券旗下的理财产品,总份额合计155.82亿份,资产净值合计157.62亿元,在55家券商中排名第一。但截至2011年8月23日,其2011年以前成立的9只产品今年以来全部处于亏损状态。

  其中中信债券优化今年以来亏损1.35%、中信稳健收益亏损1.67%、中信贵宾1号亏损1.84%、中信理财2号亏损6.13%、中信优选成长亏损6.48%、中信股票精选亏损7.72%、中信稳健回报亏损11.08%、中信股债双赢亏损12.16%、中信积极配置则亏损15.28%。

  “中信证券的集合理财产品规模一般大于同类产品。今年的业绩表现不佳可能是由于船大难掉头导致。”陆慧天表示。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