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阳光私募备受煎熬 逾六成私募业绩提成无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4 10:16 来源: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刘明

  “老婆本都给亏没了”,一位80后私募基金经理苦笑道,年初时,他还期待拿了年终奖后结婚买房,不过,现在他已对所谓年终奖不抱任何希望。而今年以来市场的持续下挫也让他对曾经引以为傲的职业产生了怀疑。这是目前阳光私募身处困境中的一个缩影。

  深圳市挺浩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康浩平(微博)更是直言:“如果这种熊市再持续一年半载的话,估计很多小私募将很难扛得住”。今年以来,上证指数迭创新低,追求绝对收益的阳光私募生存困境日渐明显,产品大面积亏损,更严重的是,不断有产品出现清盘,降薪裁员时有耳闻,甚至近日有私募老总被大股东扫地出门。

  逾六成私募业绩提成无望

  与有着两万亿资产管理规模、依靠提取管理费为生的公募基金不同,目前只有1500亿资产规模的私募基金的收入来源主要还是产品净值创出新高后20%的业绩提成。

  由好买基金10月20日提供给证券时报记者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前成立的652只阳光私募产品中,今年以来净值创出过新高的仅有179只,占比不到三成。且这些产品创出新高的日期还不一定是开放申购赎回日。如果算上今年成立的私募产品的话,未创新高私募产品占比将更高,据统计,私募今年新成立的产品中94%在面值以下。

  从具体公司来看,纳入统计的244家私募公司中,有155家公司今年以来没有任何产品净值创出新高,占比超过六成。这意味着有六成多的私募公司今年都没有任何业绩提成的收入。在今年以前成立的阳光私募产品中,上海尚雅投资旗下21只产品、深圳市武当资产旗下19只产品、上海汇利资产旗下11只产品全军覆没,今年以来净值均未创出新高。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私募合伙人跟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在今年这种市场中,即使创出新高,那也是少得可怜,且私募产品只有在产品每月一次的开放申购赎回日创出新高才能提成,这就更加困难,他们的一只1亿元资产规模的产品在今年市场中算是表现不错的,上半年创出过新高,但提成只有几十万元。

  大私募一年支出几千万

  对于私募而言,如果业绩提成收入很少甚至没有的话,要想维持日常运营非常不容易。一位曾在深圳某信托公司任职的林先生告诉记者,根据他的测算,一家私募如果没有业绩提成,光靠固定管理费收入的话,那这家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至少得7亿元以上,而实际上规模超过7亿元的私募并不多。

  根据林先生的说法,现在信托私募的固定管理费一般是1.5%,信托、银行等渠道拿1%,担任投资顾问的私募基金能拿到0.5%,7亿的资产规模管理费一年为350万,在没有业绩提成的情况下,这差不多就是一家私募的盈亏平衡点。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多家私募的印证。康浩平告诉记者,私募公司的支出,主要由人员工资、调研费用、房租、信托账户等费用构成,一般算下来,一家不大的私募一年都要支出两三百万,有的私募光账户费用一年都要支出一百多万。

  对于一些大私募而言,一年支出恐怕就不只几百万。一家资产管理规模在20亿以上的私募老总告诉记者,他们那种大的私募公司一年的支出得好几千万,这其中人员成本占比较大,调研费用、公司租金等支出也不少。据记者了解,深圳就有一家大型私募一年的运营支出在1500万以上。

  私募老总被逼走人

  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在赚不到钱的时候私募行业的种种困境也凸显出来:近百只产品面临清盘,从业人员降薪,而面临裁员,也有主动离去者。更有甚者,非大股东的私募创始人、公司老总被大股东“扫地出门”。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66只阳光私募产品进行了清算,目前还有近百只私募产品跌幅在20%以上,也有面临清算的危险。业绩不佳,私募发行也陷入困境。近几个月私募产品发行数量也是日渐萧条,不少私募产品延期发行、暂缓发行,数据显示,10月以来,直到几天之前,也仅有1只阳光私募产品在售。

  一位在私募做了两年的市场经理近日就向记者表示,他准备跳槽去信托公司了,“现在私募真的是太难卖了,还是尽早转行。”这位市场经理表示。

  与主动离开相比,从自己创办的公司走人更加悲情。广东斯达克投资管理公司的总经理黎仕禹近日表示,由于行情太差,产品业绩不佳,大股东不信任,自己将离开奋斗和创业了5年的公司。广东斯达克公司的网站显示,黎仕禹最近一年管理的斯达克成长一期,截至10月14日的单位净值为0.8121元,去年11月成立以来下跌了19%。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多数私募的管理层是大股东,像黎仕禹这种情况可能并不多。

  对于当前市场中私募基金的境况,深圳市金融顾问协会秘书长、私募排排网创始人李春瑜(微博)表示,大的私募有着比较大的管理规模,且经过多年运作,已经有所积累,实力比较雄厚,而一些小的私募公司则可能会面临着较大的困难,目前来看,如果公司人员不多,减少开支的话也还是能支撑一段时间。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