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可转债新一轮扩容大幕开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6 02:55 来源: 金融时报

  高国华

  记者高国华进入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可转债市场一改往日低迷,率先反弹。以中信标普可转债指数为例,截至11月18日,该指数自10月10日以来,涨幅已达6.37%,远超上证指数3.06%的涨幅。

  与此同时,可转债市场正迎来新一轮的扩容大幕。11月24日晚间,中国重工发布公告,国资委原则同意中国重工发行80亿元可转债方案。除了中国重工,同仁堂也宣布,公司拟发行不超过12.05亿元的可转债建设北京大兴基地,另外,民生银行拟发行不超过200亿元可转债的申请也已经获得银监会的批复,这都显示可转债市场的容量将进一步扩大。

  相关数据显示,从2002年可转债市场规模仅有41.5亿元,到2010年全年增至717.3亿元的规模,可转债市场规模9年时间内翻了将近20倍。而截至今年10月底的数据显示,可转债市场总规模已经突破1000亿元,包括中国银行(微博)、工商银行、中国石化等一批国有企业纷纷发行可转债,可转债市场的投资机会开始受到机构的高度关注。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近期股市持续振荡,从预期未来增量角度分析,选择通过发行可转债方式融资的上市公司将会越来越多。

  有券商分析指出,可转债市场经历了从年初到三季度末大幅下跌,随着估值风险的释放及自身显现出“三低一高”优势(即满足股票市场低估值、转债市场低纯债溢价率、低转股溢价率和高到期收益率),可转债已具备良好的投资价值。此前,广发强债基金的基金经理谢军、国投瑞银固定收益部副总监韩海平也都表示,从中长期来看,可转债的配置价值已显现。

  “在中国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股市和转债市场均处于低估值区域。从中长期来看,可转债市场的魅力依然不减。”大成可转债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朱文辉认为,目前债券市场仍在牛市趋势中,长期来看转债市场可望受益于股市表现的转变,此外近期转债质押式回购可能放开,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市场对转债尤其是大盘转债的需求。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认为,在通胀和经济双降的背景下,债市走牛基础稳固,后市可以重配债券基金。稳健的投资者可以投资纯债型基金,积极的投资者可以投资可转债等偏债混合型基金。

  面对不断扩容的可转债市场,正在发行的申万菱信可转债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周鸣认为,可转债扩容的影响还是正面居多。首先,市场扩容无疑将增强投资标的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随着可转债市场容量的不断增大、市场供给充分,为近期发行的可转债基金提供了更加充裕的投资标的,此前市场普遍关注的可转债供需失衡问题或将得到有效解决;其次,可转债市场除了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外,发行主体的类型也趋向多元化,民生银行、中国重工、同仁堂等公司的加入使得发行主体趋向多元化,有利于可转债市场更健康发展;最后,虽然可转债市场的扩容可能会给存量可转债的估值带来压力,但由于前期负面消息已经消化,资金面的供给也将随之增大,不会给可转债市场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周鸣认为,从转债自身估值水平来看,转债的隐含波动率好比股票的市盈率,是衡量转债估值水平的重要指标。截至2011年10月28日,19只可转债的平均隐含波动率处于历史低位,大部分转债均低于自身历史均值,估值已经处于比较合理的区域。

  业内人士也表示,上市公司纷纷看好可转债市场,也为可转债基金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据介绍,近期有多只专门投资可转债市场的基金获准发行,并受到市场的热捧。

  “虽然早在2004年国内首只可转债基金———兴全可转债就已经成立,但在目前市场上仅有的8只可转债基金中,有5只成立于今年,预计明年专门投资可转债市场的基金会越来越多,并进一步推动市场的扩容和发展。”东北证券基金分析师刘朝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2010年之前,可转债市场容量不足百亿元,但随着可转债市场的扩容,目前容量已达千亿元,这一扩容趋势还将继续,为投资操作提供了客观条件。

  除了转债市场扩容对可转债基金起到正面推动作用外,有业内人士认为,股票、债券市场的后市表现对兼具“股债”双重特性的可转债基金同样利大于弊。“从目前的市场状况看,基本面、政策面和资金面都对债市构成正面支持。可转债经过大幅调整,绝对价值和溢价水平均大幅下降,部分转债已经具备正的到期收益,其继续下跌的空间不大,而在股市反弹中则具有强烈的上涨动力。”该人士说。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