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湘江水电冲动:小水电遍布亏损严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0 11:03 来源: 新金融观察报

  11月5日傍晚,李祖贻再一次向钟河水电站的“残骸”走去,望着眼前的一幕,回想起因这座水电站引起的事端,一阵摇头,“都被毁了。”他说。

  李祖贻是湖南省蓝山县土市乡新村村民,这个年过七旬须发斑白的湘南老人,在过去的四年中,曾因反对修建钟河水电站而两次进了拘留所,在里面“住了”十个月。

  而往上游不到两公里的地方,便是新村的另一座水电站:新村水电站,这个投资两百多万的水电工程建成于2000年。

  在中国,装机容量在5万千瓦以下的水电站,被称为“小水电”,在这个面积一千八百多平方公里的蓝山县里,就密布着169个小水电站,有盈利能力的,仅有三分之一。

  在2000年前后,湘江流域掀起了一股兴建小水电的狂潮,仅在十年间,湖南的水电站增加到4100多个,像“大跃进”时期的“小高炉”一样,遍布三湘四水。

  蓝山县只是其中之一。

  新金融记者 王海琦 湖南报道

  水电骄狂

  初冬时节,刚下过雨的山里天气阴沉,钟水河边的风有些清冷,李祖贻裹紧外套,后面跟着他的两个堂弟,李祖勇和李祖民。

  枯水季节的钟水河宽不过二十米,水流并不湍急,河道里随流水摇摆的水草还未枯黄。在钟水河旁边,四年前挖的引水渠与河道平行向前,业已布满杂草和乱石。

  李祖贻在河岸旁一片荒野中依稀可见的田埂上穿行,时而被野蓖麻与葛根草困住脚踝,荒草已长得比人还高。

  “这里以前都是良田,灌溉很方便,有三百多亩,村民用来种植棉花和水稻,因为要修建钟河水电站,都荒废了。”他指着面前的一块地,这曾是他家的水稻田,如果没有修建水电站,现在正是收割晚稻的季节。

  新村位于湘江上游的钟水河畔,三面环水,地势低洼,蓝山县境内超过一半的地表水在此处汇集,李祖勇说:“下小雨的时候,这里也能发生水灾,下大雨的时候,简直就是天灾了。”他家墙壁上还有常年涝灾留下的一米多高的水渍。“如果在这里修水电站,整个村子都要淹了。”李祖勇说。

  而这个地方,却成了修建水电站的热门地带。“2007年以前,多个投资商前来考察,都认为此处宜设坝建电站。”李祖勇说。

  2007年6月,水电站投资方与新村草草签下合同,预算投资两千万的钟河水电站开始动工,这遭到了新村村民的反对。

  2008年3月5日早晨,村民把水电站的厂棚推倒。两周后,这兄弟三人被抓捕,罪名为“毁坏造林”。

  然而,案件审理并无结果,因不停遭到村民反对,动工不久的钟河水电站的修建也在2008年搁置,在引水渠的末端,发电机房还只修建了混凝土的墙柱,被推倒的工棚剩下的木材堆积在墙柱下,开始腐烂。钟河水电站成了没有下文的“烂尾工程”。

  让李祖贻疑惑的是,钟河水电站的手续并不齐全,为何还能顺利施工?他曾拿着合同书到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工作人员告诉他,大规模征收土地,需要国土资源部门的审批,而这些审批手续,村民从未见到过。

  地处九嶷山东麓的蓝山县是湘江的发源地,总面积一千八百多平方公里,南与广东接壤,境内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9条。

  蓝山县水利局局长谭春生向新金融记者介绍,目前蓝山县中小水电站共169个,装机容量12.5万千瓦,这几乎达到了蓝山县可开发水电的上限,“装机容量100千瓦以下的微型水电站不计其数,但不在统计之内”,谭春生说:“蓝山县的水电建设目前已经饱和。”

  小水电滥觞

  实际上,蓝山县的大规模水电建设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开始。1995年以前,全县只有7座国营水电站,但这并不能满足用电需求。“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发展,用电量也大幅增加,电站只能供应城镇,电网无法覆盖更广大的山区和农村。”谭春生说。

  在这期间,山区与农村的部分村民开始利用山塘蓄水发电,“最小规模还有几千瓦的,在山塘边装上一个小发电机,只够一家人用电。”而在当时,稍大规模的装机容量也只有100千瓦左右,够一个中等大小的村子用电,如果这个村子里没有工业企业的话。

  在谭春生的印象中,1995年以前,蓝山人主要做运输和贩卖石材的生意。1995年后,收获到第一桶金的蓝山人开始投资修建水电站,“这也与当时县里的政策有关”,谭春生说,彼时,蓝山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些鼓励政策,“先上船再买票”成了鼓励修建水电站的口号,“可以先建设,再审批。”

  在之后的7年中,全县上马了一百多座水电站,且以中小型为主,2003年以后,水电可开发点几乎全被开发,水电建设达到饱和。

  蓝山县小水电蜂拥而上,也成了湖南省大规模修建水电站的滥觞,之后,全省的水电建设一度达到无法遏止的地步。

  在2000年左右,兴建水电站并未遭到山区人民过多的反对,因为水电站解决了他们许多生活上的问题。

  长期以来,山区农村做饭、取暖的生活燃料一直以薪柴为主,成为影响我国广大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难点,使用小水电代替燃料,则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捷径。

  国家实施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大规模生态建设,虽然遏制了陡坡开荒和森林过度采伐问题,但农村居民烧柴问题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也成了森林被乱砍滥伐的主要原因。

  资料显示,国务院批准全国“十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为2.23亿立方米,其中农民烧柴限额为0.64亿立方米,而2001年全国农村居民实际消耗薪柴2.28亿立方米,远超农民烧柴限额。

  自从村里有了水电站,新村村民就很少去砍柴了。 “小水电代柴规划”成了湖南省水利厅的重点工作。

  另一方面,小水电的建设,还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地方的财政。蓝山县入网水电站每年发电量在4.5亿度左右,增加税收一千万,而县财政收入为3亿元左右。

  “蓝山县水电大规模开发在全省是最早的,存在无序开发的现象,其他规划较好的地方,财政贡献更大。”谭春生说。早在2002年,湖南郴州市永兴县财政收入达到2.27亿元,其中小水电带来的财政收入就达2450万元。

  而在郴州市汝城县,水电企业每年可实现利税4000多万元,接近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

  各地水电站的建设,还带动了其他工业项目的发展。截至2007年,郴州汝城县因水电站的建设,2001年以来,全县新投资超千万的工业企业项目43个,其他对能源依赖强的企业50多家,实现产值1.76亿元,利税1385万元。

  官员参股

  湖南小水电站的兴建始于2000年前后,至2003年达到高峰。“当时,湖南省为了解决山区农村的用电难题,有些贫困县、偏远县市同时也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大举兴建水电站。”在湖南省水利厅农电局副局长龚彦看来,小水电的建设,为湖南各地解决农村电力缺乏、增加农民收入与就业,也曾起到积极作用。

  为了鼓励修建水电站,地方政府鼓励私人集资入股。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湖南省在建水电站中,国有合资的占20%,私人集资入股办水电站的超过了一半。

  在私人集资修建小水电站的热潮中,地方官员成了切分这块蛋糕的主要角色,官员参股占私人集资的很大一部分,而且这一现象持续了10年之久,直至2010年4月,湖南省政府相关部门下文禁止各地政府机关干部参股水电站,原因是官员参股水电站不符合200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公务员法》。

  但在政府部门的禁止令中,并没有明确表示对于之前参股的官员是否必须退出原有水电站的股份,谭春生坦言,蓝山县水利局部分官员在水电站的股份还未退出。

  而在邻近的江华县,因官员入股和未批先建的问题,致使一座水电站停工8年。

  江华县位于湘江支流潇水的上游,地理条件与邻县蓝山相似,境内河流遍布,水资源丰富。

  1997年,江华县确立了“开发水电兴江华”的发展战略。2004年前后,江华县集全县之力,大力建设小水电站。

  设计装机容量1200千瓦,预算投资670万的神龙水电站于2004年开始修建,施工范围涉及七个行政村。

  2003年3月,由江华县原县人大副主任李国芳发起、莫先虎等14人共同出资,成立江华瑶族自治县神农水电有限责任公司,并与江华县白芒营镇政府签订了 《神农水电站开发合同书》。

  在这14名股东中,除了法人代表莫先虎为农民,其他股东多为当时江华县人大办、公安局、水利局、环保局等部门的官员。

  2004年4月,神农水电站开始动工。

  然而,水电站因引水坝经过白芒营镇白芒营村与新村,引起村民的不满。这两个村地势较低,引水坝建成后,在汛期极有可能淹没村庄农田。

  村民阻拦施工的原因,除了行洪的安全问题,还有水电站的土地审批手续没有办,神龙水电站占用农田数十亩,却没有各级国土局的批文。

  因村民的上访致使2004年10月神农水电站停工。

  2008年7月,湖南省监察厅、国土资源厅将该案纳入当年重点督办案件,责成永州市监察局与国土资源局立案查处。2008年12月,永州市国土资源局对神农水电站征地方处罚近二十万元。

  如今,江华县河道内水电站的建设已近饱和。江华县水利局农村电气化与地方水电建设管理站站长王伟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截至今年上半年,江华县已建成并投产的小水电站157座,装机容量214366千瓦;在建14座,已签订建设合同的16座。

  资源枯竭

  湖南全省大小河流53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81条,湘、资、沅、澧四大水系流贯全境,多年平均水资源量达1700亿立方米以上。

  在湖南省水利厅的统计数据中,截至2011年,湖南省小水电站的数量已超过4100座。

  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专家委员会主任卢承志介绍,湖南水能资源蕴藏量为1532万千瓦,根据1977年至1980年间由水利电力部组织的第三次对水能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和1989年对全省水力资源进一步的核对,湖南水资源可开发量为1299万千瓦。目前,全省已建成并投产的水电站装机容量达1200万千瓦。

  湖南的水电站开发,似乎已经到了资源枯竭的地步。

  实际上,湘江流域大规模建设小水电在全国并非孤例。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共建有2万多座小水电站,2003年,水利部启动了“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希望解决农村能源短缺,并进一步减少农民上山砍柴破坏植被的局面。至2009年,提出将大力发展小水电,力争到2015年新增代燃料装机170万千瓦,解决170万户、677万农民的生活燃料问题。

  随后,水利部提出了另一个目标——到2020年,全国农村水电装机容量超过7500万千瓦。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数万座小水电站疯狂上马,给环境造成极大破坏,不少河道面临断流。

  中科院公布的《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显示,长江近年来一直处于不断恶化的状态。同年,长江最大支流——汉江,在其上游岚河流域星罗棋布的小水电致使超过一半以上的河段接近断流。

  而早在2006年,风景名胜区桂林市目前已建的水电站达500多座。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小水电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赵建达在《我国小水电之“伤”》一文中指出,目前全国4.5万座水电站分属2.9万家企业所有,而每家企业又由很多股东组成,形成了一个产权不是很明确的产业。

  小水电已出现“泛滥成灾”的趋势。今年9月初,水利部《关于水利部进一步加强小水电代燃料和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管理》的通知,要求对已建和在建项目加强监督检查,包括从项目立项到验收的全部环节,尤其强调了对各项行政许可如立项、土地、环评、水保等手续是否完备的检查。

  污染困境

  在小水电大规模上马之时,对生态的破坏也更多地成了环保人士的议题。

  2008年,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工程系教授刘扬林对永州江华瑶族自治县进行调研,发现仅一个县城“已建、在建或计划要建的水电站共有180多家,平均1-2公里就有一个小水电站”。

  “水电本身是清洁能源,现在的问题是在利用水电过程中造成的二次污染。”刘扬林告诉新金融记者。

  水电站的批量生产,让刘扬林担忧。在永州村坊中,流传着一个口号——“以水发电,以电促工”,随着批量小水电站的成立,富余电量的累积,随之而来的是批量的“小冶金、小建材、小化工、小造纸”等,这些因水而生的小企业,却给孕育它们的母体带来了破坏性的灾害。

  大量废水排入湘江,污染日益严重,除此之外,水电站本身就会造成一定的污染,而水电站对水进行拦截,水土流失加剧,改变水的自然流动状况,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违逆自然发展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水生生物等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对微观环境造成改变”。

  同时,随着拦水坝一级级增加,导致水资源分配不均,农业灌溉用水不足,“甚至不少地方出现用水纠纷”。刘扬林说。

  河水自净容量有限,上游的水携带的污染物与有机物,一路奔腾,来到下游、汇入湘江,流向洞庭湖。“就像旅游一样,每天接待的游客容量是有限的,超过容量,会对景区本身的资源造成破坏。”在很多水电站放水时都有一种现象,水哗哗地冲下来,会激起很多泡沫,刘扬林说:“有些甚至是黑色的。”

  湘江流域的河水大多汇入洞庭湖,于是洞庭湖成了小水电争相上马的受害者。

  污水汇入洞庭湖,对水体破坏严重,有机污染富营养化现象对鱼类、藻类的繁殖、生长,影响则更大,在刘扬林看来,“现今鱼类资源的锐减也与之有关系”。

  另外,拦河坝的建立,致使河床也在一级级抬高,对于防洪和航道交通运输而言,成了一大阻碍。“现在上游可通行的船只有约50吨左右,下游在50-100吨之间”。

  据长沙水文站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0月21日8时,湘江长沙段水位降至25.05米,已跌破25.1米的城市供水警戒线。

  湘江长沙段水位持续下降,目前,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已启动湘江流域枯水期安全用水Ⅲ级应急响应,并宣布湘江流域枯水期安全用水进入黄色预警状态。为确保城市用水,长沙市启动了将自来水取水头向湘江江心延伸的应急取水工程。

  原湖南省水利厅副总工程师聂芳容认为,除了加强监管,“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湘江上游蓄洪补枯,将汛期的水存起来,枯水期时,用来缓解下游用水的困境。”

  亏损严重

  因已无水可用,小水电建设初现退潮迹象,加之自然灾害、水源、入网电价低、环评要求高等原因,部分小水电站甚至出现了难以维持的迹象。

  “蓝山县的小水电站中,有1/3处于亏损状态,真正在赚钱的,也只有1/3。”谭春生告诉新金融记者。

  2008年冰灾时,蓝山县亏损的小水电站甚至超过一半,谭春生说:“小水电站设施本来就不齐全,资金也有限,冰灾时,输电线路被冻结,但又不能及时抢修。”

  这一年,在谭春生眼中,蓝山县成了一座“孤城”,直到大年三十晚上,县城才通了电,而偏远些的山区与农村,则等到半年后线路抢修完工后,才用上电。

  小水电的困境还远不止此。

  去年上半年,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大旱,降水较往年大幅减少,甚至发生河道断流、水库干涸现象,小水电在大旱中受到重大损失,小水电企业普遍经营困难。

  除了自然因素,金融因素也成了小水电“艰难度日”的推手。

  位于湘江一级支流白水河上的湖南省祁阳县水竹源电站算是比较好的小水电站了,虽然自身库容较小,但其上游有两个大型水库。 

  然而,水竹源电站的经济效益并不好。电站2007年6月投产,总投资2570万元,其中贷款1600万元。

  2009年,由于上游水库蓄水、气候反常、电机偏大等因素影响,设备年利用仅1700多小时,总收入约190万元,除掉年利息约105万元、工人年工资总额20万元、税金约14万元,节余为50万元。在不折旧、不提维护资金的情况下,资金回报率约5.15%,收回成本需近20年。

  湖南省祁阳县小水电协会常务理事黄爱民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0年上半年,祁阳县80%的小水电站处于亏损状态,保本经营与盈利企业各占约10%。而湖南全省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实际上,受困的不仅是小水电。

  发改委数据显示,国家电网区域重点水电厂来水总体偏枯1成半,除黄河上中游、鸭绿江、汉江水量增加外,其余各流域均不同程度偏枯。其中,长江上游干流、闽江、岷江、大渡河偏少3-4成,清江、沅江、赣江、雅砻江、乌江下游偏少6-8成。

  10月11日,闽东电力发布三季度业绩预减公告,称前三季度公司将出现最多100%的净利润下降。两天后,桂冠电力发布公告称,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将同比下降50%左右。而在黔源电力发布的三季报披露,预计2011年亏损7800万-8300万元。亏损主因为6月下旬以来,整个汛期贵州大部分地区发生重度旱情。

  资本扩张

  尽管水力发电项目在部分水电上市企业的业绩中处于下滑趋势,但它们的资本扩张却从没停下过脚步。

  主营发电与供电的三峡水利(600116),近4年来,其主营业务收入从5亿多增长到7.3亿多,但主营业务利润却一直在1.6亿左右徘徊。在今年的二季度报表中,其电力销售收入超过3亿,接近主营业务总收入的90%。

  2010年,三峡水利投资近6亿启动杨东河水电站,项目建成投产后,多年平均折算等价发电量约23881 万千瓦时。

  按照目前的经营情况,经测算杨东河水电站正常运行后预计每年能实现收入约8000 万元,净利润约4000 万元。

  该项目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为8.98%,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为8.92%,投资回收期税后为13.02 年,总投资收益率9.25%。 

  而1998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岷江水电(600131),主营电力生产和电力销售,但在近4年中,其主营业务收入却并不稳定,2007年的7.8亿多成了近4年的最高值,2009年甚至跌到3.8亿。

  把投资转向其他主营业务,则成了另一些水电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的主要表现。

  葛洲坝(600068)发布的年度报表显示,2007年后,其主营利润以每年10亿左右的速度增加,2010年超过43亿。

  在这些利润额中,水力发电所占比例并不大。今年6月30日的二季度报表显示,葛洲坝在水力发电方面投资3700多万,在所有主营行业中,投资最少,而收入也最少,只有3600多万。其投资最多的,是工程施工,投资超过150亿,收入则近170亿,超过主营业务收入的75%。

  实际上,2000年后,葛洲坝就不再将投资重点放在水力发电上,而对高速公路项目的投资则显得频繁。2000年至2009年,葛洲坝曾先后四次将投资高速公路作为重点项目,计划投资超过160亿。

  与葛洲坝相比,粤水电(002060)二季度在水力发电方面的利润率则高出很多。

  粤水电二季度报表显示,其在水力发电上的投资1600多万,收入近4000万,毛利润高达58.48%,仅次于风力发电的58.51,但在主营业务收入额中,却不到2%。投资近10亿的水利水电项目,投资近一半,也是粤水电的主要收入来源,虽然10%左右的毛利润远不如水力发电。

分享更多
字体:

上一篇:淘宝大学揭秘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