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淘宝大学揭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0 11:00 来源: 新金融观察报

  义乌工商学院创业学院批量“制造”淘宝富豪

  “四分之一在校生创业,60%的人生活费自理,网店级别可代替学分,已有多名90后百万富翁。大学生就业异乎艰难的当下,一所地方高校却另辟蹊径,批量复制着淘宝富豪。”——这是一段传遍网络的新闻导语。

  这个神话般的学校——义乌工商学院——被称为制造富豪的院系有很直接的名字:创业学院。2008年开设,不仅制造富翁,还制造话题:

  学生开设的淘宝店铺级别可以充当学分;很多课程的内容为如何学习开设网店;“上课”可以随时出去拿货;毕业成绩用淘宝网店业绩衡量;甚至可以随时搬出学校成立公司做生意……

  并且,它也给义乌的未来量产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在这个人人喊转型、处处经济紧张的年头,为江浙中小型实体企业开辟新路径。

  然而,其本身的转型也存在着颇为艰难的路径:有起始、有过程,却还没有结果。他们教授电子商务,却又无法兼顾知识与实践的并重——这看似简单,却无法令每个人都统一答案。

  形势对他们来说,不算好也不算坏。大环境支持,但小环境下,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成为富翁的潜力股。

  但显然,这个学院的诞生,有着无穷的动力和一个好时代——他们想在电子商务上大有作为;但目前,除了淘宝,他们没法绕过的东西还很多。

  新金融记者 郝博闻 韩辉 义乌报道

  商人

  像这所学校之前的创富英雄一样,周谨然沉稳地诉说着自己的财富故事,并用实际的数字去感染身边的人——这足够创造一种“所有人都努力赚钱”的气场,而实际情况也基本如此。

  整整一个夏天,周谨然的生意都不是很好,他在为冬天做准备。

  去年的这个时候,南方寒潮来得早,几场雨过后,秋天就被湿冷的空气终结。周谨然在吐着寒气的早晨,将大包的连裤袜放进“仓库”,这种厚实的“袜子”在南方的秋末冬初很畅销——女孩们还没为冬天的衣着做打算,出于爱美的心态,尽管不是非常保暖,但也足够抵御过渡期的寒冷。

  一切看来顺理成章。连裤袜让他在去年整个冬季的销售额达到400万。周谨然因此参透了长尾理论这样的经济名词,在学校里,这种概念性的术语不常用,但他会用另一种方式添加解释——薄利多销。

  因此,这个冬天,他打算复制这种模式。在一个夏天的储备中,他还跑到国际商贸市场,煞有介事地谈下了两个连裤袜品牌的代理。

  他个子不高,南方人的长相,说话口齿伶俐。他将自己两个在淘宝上的网店给连裤袜公司的销售经理看,一个达到皇冠级别,另一个进入了淘宝商城。他还说了自己去年令人羡慕的销售业绩——实际上,这是一场公对公的谈话,周谨然已经有了自己的商贸公司。这一点甚至让销售经理刮目相看:眼前还是个20岁出头的学生,穿着也并不那么体面,但淘宝商铺上明摆着的销售业绩,遍布全国每个角落的客户,和他本身沉着稳当的谈吐——看起来,这单生意如果不给他的话,实在太匪夷所思了。

  但眼下,作为商人的周谨然,在冬天到来之前,显然凭借一己之力,无法抵抗另一种早已光顾义乌的经济寒冬。

  尽管对外界来说,他的创富故事足够引起诸多兴趣,甚至对于义乌工商学院本身,周谨然的销售额俨然不是一组数字,它看起来更像是一种对榜样的包装,他被推到媒体镜头前,不厌其烦地接受采访。像这所学校之前的创富英雄一样,沉稳地诉说着自己的财富故事,并用实际的数字去感染身边的人——这足够创造一种“所有人都努力赚钱”的气场,而实际情况也基本如此。

  好在,周谨然没有被这过早来到的荣誉冲昏头。他时常深沉地双手交叉在鼻子前,若有所思地坐在那里,他向老师请教问题——尽管他们的财富可能不对等,但周谨然如今需要的是想法:我觉得我现在做的事情没有意思;我需要创办一个品牌,但我还在找方向;你觉得现在做什么会更好卖?

  他以商人的眼光考量一切,尽量摆脱自己年龄上的思考方式——而仅仅两年前,在他来到义乌工商学院之前,他甚至没有接触过淘宝,他说对自己身边的女生,每天叽叽喳喳地网购感到厌烦。

  在他离义乌不远的家,父母继承江浙人从商的传统,做贸易加工厂。他从他们那里得到与生俱来的经商头脑,并固执地认为实体经营方式才是正路。直到他来到学校,带着不屑的态度顺从地开了一家网店——这是创业学院学生必须做的一门功课——并赚得了第一笔钱后,原先的固执才被打破。

  网络开始让他的生意变得富有戏剧性,周谨然相信,公司在他的指导下,正生机勃勃地成长,而那些为他打工的人——很多是来自同学校一样经营网店的同学,他们有一样的理念和成长历程,甚至相似的家庭背景,这给了他不小的信心,让他能够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在经济不景气的年头和“线下”经济分庭抗礼,并最后像那些网络英雄一样,创造出一家特立独行的公司。

  学生

  工商学院的高考分数线仅仅是300多分,学校曾经是为省内考不上高等学府的学生留一条后路,它可能提供不了卓尔不群的知识,但却另辟蹊径地让企业小老板们眼前一亮——让孩子学会怎样使现在的生意转型并赚钱才是硬道理。

  周谨然作为财富的拥有者,在义乌工商学院不是个例。

  这所大专院校中出奇制胜的创业学院,正期望夜以继日地制造富翁。这个系300多名学生中,60%学费、生活费自理——他们依靠炙手可热的淘宝店铺来货通天下,赚取利润。

  可能作为榜样,周谨然的钱赚得比别人快些。但他的“前辈”,已经毕业的学生中,创造的神话包括开着凯迪拉克离开学校;坐拥千万房产而非富二代的奋斗典型,这看起来绝妙极了。

  在学校的官方口径中,这些富学生被冠以“英雄”的头衔,而他们也有自己的“前辈”。

  在教学楼走廊里,传统学校墙壁上华罗庚、贝多芬、马克思等不同领域的精英领袖挂像,被统一换成马云、马化腾、李想、张朝阳等网络领袖。并且,他们也被称为英雄——这是一种再好不过的激励手段,如同北京唐家岭蚁族家中的唐骏和李开复一样,照片以一种财富先驱的隐喻,向每个学生不断地灌输财富英雄主义的成功信条——不断努力、抓住机遇,敢想敢拼。

  但时下,作为学生的周谨然,面临的最大问题已经不是财富,而是在如何拥有了初级财富的情况下,用脑子里的知识去赚钱——这一点他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然而,这样的问题并不是个例。如果抛开“英雄”们所拥有的财富而窥探他们本身的生活状况,就会发现:创业学院90%的学生来自江浙地区。他们当中,多数家境富足,有自己的实业,能提供可靠的项目启动资金。

  即便如此,这些父辈的财富积累也因遇到经济寒冬而出现瓶颈。在温州老板出逃事件背后,江浙一带的中小企业问题被放大,或因资金链出现断裂导致入不敷出,或因整体经济环境下滑导致商品堆积。总之,他们的孩子,带着一种为家族生意求得解决之道的方式,考入这个学校——这一点显而易见,工商学院的高考分数线仅仅是300多分,学校曾经是为省内考不上高等学府的学生留一条后路,它可能提供不了卓尔不群的知识,但却另辟蹊径地让企业小老板们眼前一亮——让孩子学会怎样使现在的实体经济转型并赚钱才是硬道理。

  不止一个学生表达了自己父母的这种心态。但当下,赚到钱的周谨然们显然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作为学生,他们很少放下手头的事情关心整体经济状况,他们对经济危机仅仅是知道而已,也鲜有了解政策的改变及世界格局变化——这多少和老一辈企业家创业时期,天天拿着《人民日报》分析文章有些背离。但周谨然也承认,他有时候会很矛盾,总觉得一切来得太快,应该停下脚步想一想再学点什么。

  他们的另一面,作为学生的卢畅显然走得不如周谨然顺利。以从商的角度来看,大二的卢畅还没有一家经营成功的淘宝店,还有一年,这种问题若继续下去,到毕业的时候,如果没有一个等级达到3钻的淘宝店铺,卢畅将很难拿到毕业证书。

  他来自浙江金华地区,家里做五金生意。现在他有些消沉,整日在教室里看电影、聊天,他身边堆积成山的货物很少与他有关,而他经营的淘宝店铺,也没有一个产品的延续性,按照卢畅自己的话说:“杂七杂八卖点什么。”

  一天最多两三单的生意,好在他认为,到毕业时达到三钻等级几乎没什么问题。但实际上,至今他都不认同网络销售的方式。

  起初,卢畅和周谨然们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但很快就出现了差别。卢畅一面消极地不认同,一面又否定自己对市场观察的不敏锐。他期望一毕业就回家接手家族生意,并请人专门做网络营销——这弥补了他在这方面的不足。

  他声称,自己在这两年里学到的知识仅仅是与人交流的方式,至于其他课程,“太浅”。他也不喜欢班内的环境——至少在他们班,那些店铺做得好的学生都在单打独斗,很少组建团队,即便分享经验,也不够深入。

  他说这是个团队为核心的时代,以后接手家族生意,也要以团队为重。他是那种还没脱离学生稚气的男孩,对于未来的路很明确,但至于实体营销未来还能走多远,他说:“不知道,还得学。”

  改革者

  改革者为刚起步开网店的学生免费配有一间供上网的教室和一间储存货物的仓库,并且教授学生摄影和照片处理技巧,以便让商品在网络上展示得更好看;那些接触过市场的老师,会用经验告诉学生如何与客户洽谈、如何寻找更合适的货源。

  事实上,作为班级里的“沉默者”,卢畅这种情况属于大多数。这表现在开店的等级、赚钱的多寡和社会上活动能力的范围大小。

  这是这所学校创业学院的老师和高层——也作为改革者最为担忧的问题。没人愿意用金钱来考量学生的学业。但是以创业学院的姿态出现,毕业即失业的“铁律”——这被认为是一种失职。

  这所学校的高层——副校长贾少华被称为“马云的知音”。其中的原因在于,他将马云创立的淘宝网用到了极致。

  他是一个英雄主义至上的人。反对传统教育,并善于拿高等教育的就业率和媒体说话,动辄就是:“我们的学生是生存型创业;”“2008年底有100多万高校毕业生不能就业,而2009年有将近611万大学生面临就业。但是在义乌工商学院,最近3年毕业生的自主创业率达到了11%。”

  但显然,这一令外界刮目相看的就业率,“出产”在义乌——这个全球最大的小商品交易市场,为创业的学生们提供了最为方便的平台。这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实验室,学生们将市场的商品搬到网上卖——甚至不需要启动资金,仅仅简单拷贝图片挂在淘宝店里,卖出去哪样东西转身就可以从市场里拿到。

  这种成就,在义乌当地的教育人士中,有人也嗤之以鼻。最为尖锐的批评是:学生毕业后虽然赚到钱了,但究竟学到了什么知识呢?另外一些人,也对创业学院的模式表示怀疑:“比如这个学院在西安、或在北方的大多数城市中,都无法达到义乌的效果。”

  这其中的一些问题,终究是贾少华都无法解决的。但他的理念是,上完学后不就业,上学有什么用?因此,从2005年电子商务开始崛起,淘宝2007年发力,2008年的时候,创业学院成立——别忘了江浙人在商言商的头脑,从初期开始,这个学院的外向和“不守规矩”就成为它的标签。

  改革者为刚起步开网店的学生免费配有一间供上网的教室和一间储存货物的仓库,并且教授学生摄影和照片处理技巧,以便让商品在网络上展示得更好看;那些接触过市场的老师,会用经验告诉学生如何与客户洽谈、如何寻找更合适的货源。

  这确实是贾少华和义乌这个城市更加擅长的事情——他确保学生有激情并保持业绩增长的办法是实行各种激励,除去传统的奖学金制度,还有马云等网络英雄挂像落户教学楼外,学生在“淘宝”上的业绩可以折算成实践课的学分——一个钻顶两个学分;而学生想进入创业学院也不容易,必须达到在校月收入不少于8000元,网店信用等级达到四颗钻。

  “创业学院的学生都是当老板的。”贾少华说。

  同时,质疑创办创业学院的声音,实际上在内部也出现过。学院创办早期,多数传统教师反对“学生无视课堂的教学方式”。那时,老师们对于学生上课淘宝的诉状塞满校长信箱。他们不理解的是,这种问题得不到抑制,反而愈演愈烈,最后竟然成了一种解决方法和教育手段;而另外的一部分教师则认为不育人教书让学生学知识,有违传统。

  当然,相当一部分这样的意见,再后来都被改革者强硬地压制下去。因为没有人能对每况愈下的毕业就业率拿出更好的方法,而眼下学生们的淘宝网店创业,确实为这个棘手的问题提供了解决的路径。

  而最终平息质疑的是浙江省教委,一纸文件宣称官方支持创业学院,并将其设立为试点——改革者的博弈,才算告一段落。

  但话说回来,问题依然存在。作为商人或学生的周谨然们被视为英雄,原因是英雄毕竟是少数。仅仅作为学生的卢畅们,却表示仅仅得到了“创业的氛围”。卢畅更加现实的表述是:他们是创业者,我毕业后要回去守业——这一部分学生不在少数。

  教师

  每个授课教师都在淘宝上开了店铺——在这一点上,他们甚至是自己学生的学生,因为不缺乏理论,所以上手可能会比较快,但每每到淘宝规则更新的时候,教师与学生不分伯仲的研究,恰似承载了这个稍显“乱套”学院的另一面——每个人都是生意上的学生。

  到底应该教学生什么?这是所有创业学院老师面对媒体既能侃侃而谈又无法触及核心的问题。

  这可能会招致学生的不快,他们把没有学到更多东西归罪于教师。然而教师更强调,学习开网店,老师仅仅起到指导和理论帮助作用,更多地在自己。

  这不是一种敷衍的说法。赚了钱的学生,因为经营网店的缘故,大多搬去校外住,也无暇顾及听课,更谈不上受到帮助,只有遇到经营管理上的问题,才会请教老师。而走不出去的学生始终找不到成功的方法,蜗居教室,或者因没有良好的合作伙伴而气馁——这近乎成为一个社会两极分化的缩影。

  所以,重在引导,这是教师口中常提到的词。那些从正规高校毕业,染尽高校教育体制,并愤愤不平的老师,和改革者一样在博弈。他们修改了《电子商务概论》这本基础教材,埋头寻找更为时效和有力的案例来激发学生对电子商务的认知。

  在这本今年5月出版的新教材中,第一章“电子商务绪论”里的案例,由原先的“戴尔电脑网络营销”,变为“出版社上淘宝 实体书店末日将至?”这样耸人听闻的标题。

  教材的主编、创业学院的老师郑庆良,用半年的时间编了这本教材。为了使文字更能激励学生创业——尽管这本教材依然使用了乏味的“概论”题目,但在实际编写中,却有不少创业学院本身的案例。

  这近乎是病毒式的营销方式,以身边的英雄为榜样,去制造一个轰轰烈烈赚钱的大环境。

  尤其是一些潜在的、臆想着创业成功的学生,会毫不犹豫地投入到这个被渲染过的商业气氛中。之前他们不得不忍受父母对于就业的警告而接受自己无法胜任的工作,但眼下,就连很多曲高和寡的晦涩课程都被去掉,这包括离散数学和数据结构,而那些轻松的,诸如如何装修店铺的课程,则让学生们兴致盎然。

  “离散数学他们用得到么?他们以后当老板回去用数据结构研究编程么?”郑庆良反问。

  话虽如此,但部分学生乃至他们的父母,认为学科技更为重要。有学生也表示失望,认为三年没有学到什么。

  这是个急需解决却暂时没什么方法的问题。不可否认,无论是课程创新还是教授环境的近西方化,创业学院都做到了几乎史无前例的表现。但如何具体指导学生的生意经,特别是在面对那些网店做得很成熟的学生时,学院的老师至今尚未展现出更不凡的洞见。

  一位教师说:你需要创业,我可以告知你方法和流程,比如注册公司的流程,招聘等流程,但无法为你的生意提供具体的指导,这是很大的问题。

  学院的高层对问题的重视,在磨合般的教学中展现出成果:每个授课教师都在淘宝上开了店铺——这包括郑庆良这样看起来有些古板的中年老师,在这一点上,他们甚至是自己学生的学生,因为不乏理论,所以上手可能会比较快,但每每到淘宝规则更新的时候,教师与学生不分伯仲的研究,恰似承载了这个稍显“乱套”学院的另一面——每个人都是生意上的学生。

  但终究,让教师们为难的是,那些有了生意的学生就像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一样,开始尝到了甜头,便一往无前地快速飞奔,怎么也慢不下来——直到遇到了障碍,才发现自己对宏观环境的认知不足,因此教师们也建议学生,先打好理论基础,再尝试做得更大,否则很容易变得不可收拾。

  但如何彻底解决这样的问题,让大专生去了解本科生乃至社会上才能学到的知识,这个庞杂的命题被抛出后,教师的回答除了“引导”外,也无法给出解决方法。

  在大学

  事实上,与义乌工商学院学生的竞争已经出现。那些在金融风暴中想爬上网络海岸的老板们,通过关系拜托创业学院的老师为其建立网络渠道,教师则带着学生,利用课堂为企业提供服务。

  不可否认的一点,因为录取分数低的缘故,义乌工商学院招生,通常意义上都是高考失利的学生,贾少华承认这一点:“他们不会去做研究,但反而会对身边的新鲜事物很敏感。”

  这一点,恰恰成为学生们创造力的源泉,他们用自己的成功——尽管目前还属于少数,来破坏传统教育中的弊端,更重要的一点,那些义乌商业领域的老牌领袖,对他们做的事情有极大的兴趣。

  在义乌工商学院,这个传统意义上的大学之外——社会大学——义乌的经济并没有因为其规模庞大而躲过金融风暴。在2008年,义乌市年出口虽然实现13.94%的增长,但相比2007年增幅已是放缓不少;而2010年的这一数据显示为34%,但该年度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都有大幅增长,出口利润受到很大程度的压缩。

  正因如此,更多的义乌企业开始转型。义乌双童吸管厂董事长娄仲平,也是义乌工商学院的客座教授。一方面,他将庞大的吸管生意遍布全球任何一个哪怕荒凉的角落;另一方面,还组织了强大的互联网销售团队。

  “实际上,仅是为本地企业,创业学院就能提供很多人才。”娄仲平说。

  而义乌的另一大企业,浪莎袜业也在电子商务上与工商学院有来往。其总裁翁荣弟甚至将浪莎的产品在网络上的销售作为业务重点。

  对于那些即将毕业的创业学院的学生,走出校门的那条路,就像是铺满了鲜花的迎宾道,在义乌的大街上,到处张贴着电子商务的广告,仿佛在告诉世界——义乌的下一站就是网络的天下。

  事实上,与义乌工商学院学生的竞争已经出现。那些在金融风暴中想爬上网络海岸的老板们,通过关系拜托创业学院的老师为其建立网络渠道,教师则带着学生,利用课堂为企业提供服务。

  这样看来,这所大学,并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学校,为自己营造一个美丽且封闭的“围墙花园”,而是更加面向社会,以至于在创业成功的学生中,有人走出学校并立足,后来甚至成了千万富翁——尽管凤毛麟角,但其制造的社会效应,却能给当地的中小企业带来一些新的动力。

  义乌当地的一位皮革制造企业老板也说:“经济越萎靡,依附实体经济出现的衍生经济就越发达,其人才的受众也就越广泛。”

  而当下,义乌工商学院的创业学院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学院教给学生们——或者可以说是学生在一个商业氛围下自学——通过网络把一切义乌可能贩卖的小商品兜售出去。他们期望做得更加精准,视野更加宽泛,贾少华说:“因为电子商务不是只有淘宝网,应该绕过去。”

  但显然,他们有无穷的动力和一个好时代;但目前,除了淘宝,他们没法绕过的东西还很多。(文中周谨然、卢畅为化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