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评论:达芬奇家居究竟钻了什么空子

2011年07月13日 10:31 来源:长江商报

  ◇ 安平

  “达芬奇”家具相关问题被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直到7月11日,上海工商部门已对达芬奇家居正式立案调查,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的声明仍在强调:“在国内销售的意大利品牌家具均在意大利生产并原装进口到国内。”

  用更宽泛的标准衡量,达芬奇家居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马克思怎么说的?“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漂洋过海之后,原价3万元的达芬奇家具飙升至30万元,面对这样的利润,还有什么事情不“可以理解”呢?

  人人都有逐利之心,“300%的利润”也不止一处。但是,世界并没有成为罪犯和冒险家的天堂。这并不是由于资本突然改了本性,良心发现,而是因为监管的存在——即便有漏洞,监管毕竟还是监管。

  曝光此事的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在节目最后发出了著名的“央视之问”:“在企业诚信如此缺乏的今天,消费者到底还能相信什么?”这个问题可以说问得很好,也可以说问得很没水准。说失水准,是因为这个问题很容易将焦点误导到“企业诚信”上去;说问得好,是因为回答这个问题也可以直截了当地说:“是的,我们不相信企业诚信,我们应该相信监管”。

  当然,企业诚信很重要,市场经济也离不开企业诚信。但正如马克思对资本的形容,企业不是天生就有诚信的。企业可以选择没有诚信,但有力的监管体系能够使它们被市场淘汰。与其说企业诚信不值得信任,还不如说监管体系是否值得信任。

  已经有不少媒体的报道指出达芬奇家居“钻了法律法规的空子”。“空子”当然是存在的,但其实回头审视,留给造假者的法律法规上的漏洞并没有传说中那样多,监管体制的设计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如央视的报道属实,那么,在监管体系上,原本有多道关卡可以制止造假行为。首先,家具从东莞“运到”意大利,假若不是公然走私,就必须经过出口质检。而且,国内经检验质量不合格的该品牌家具,也很可能是东莞生产的,除非“国外厂家生产的正品”反而质量不过关。从意大利运回国内,又是一道关。在一出一进的两道关口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进出口家具检验规程》,作用体现在哪里呢?最让人绝倒的是,达芬奇家居正处于“上市辅导期”。如果不是“恰好”央视做了这个报道,该公司会不会安然度过辅导期呢?

  显然,这里确实有漏洞,有空子。但这里的空子,不是法律法规条文,也不是监管体系本身的问题。问题在于,如此多监管环节,却失去了监管的主动性。如果说达芬奇家居钻了什么空子,这个空子也不在监管体系内部,而在于对监管部门的“监管”或问责难以实现。

  作者系上海资深媒体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