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3日 14:11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陈媛媛
日本人的种植模式,不仅仅是传统生产方式的坚守,还是道德观念以及社会担当的坚守。可惜的是,一些人的思想与道德观念在金钱和利益面前逐渐扭曲。当我们将日企不施农药化肥看作笑柄时,人家大概会嘲笑我们的无知与浅陋。
2006年,日本三家公司合资在山东莱阳租种1500亩地种粮养牛。日企不施农药化肥,主打无害产品。据悉,由于不采用化学手段,日企田地产量仅为当地人所种田地的一半,5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并成为当地农民的笑柄。(7月12日《新京报》)
这家在山东莱阳种地的日本企业至今仍未赢利。5年来,这家公司不仅不施肥打药、放任庄稼自己生长,还放着许多空地不种,让当地农民看着心疼。明明施点肥就能迎来好收成,明明除除草就能多收三五斗,可他们偏偏不。所以,在当地农民眼里,这家日本公司过于迂腐、倔强,不懂中国“国情”,当然会沦为笑柄。
可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其实日本人不是傻子,他们“傻”有“傻”的道理。诚如这家公司的副总前岛啓二所说,“按照日本的古训,‘种植之前先做土,做土之前先育人’(他们)最看重土壤的品质。虽然莱阳土地肥沃,但经过化肥和农药的洗刷,土地已退化,前几年投入大量的精力在土壤的恢复上。”所以说,日本人之所以不施肥、不打药、包括让土地“荒着”,都是在让土地积攒力量、以期恢复生产。古代日本农业发展深受中国影响,从日本人对待土地的态度,其实不难发现这里面蕴含着中国古代朴素的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想。
中国古人极其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尽量使人类的活动合乎理性,以期形成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早在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有了保护怀孕的鸟兽以永续利用的思想和封山育林的法令;孔子则提倡“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这种不撒网捕鱼、不射巢中歇宿鸟儿的主张,也是在避免生态资源发生代际供求矛盾;汉代的《淮南子》则是古人对生态环境保护最完善的论述,其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思想更是影响深远。类似的提法还有很多,不足一而论。
遗憾的是,在我们当下的农业生产中,这种传统而又朴素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地被短期利益、眼前利益所遮蔽。农民们对农药过度依赖、向土地过度索取,导致大量土地变得越来越贫瘠。在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思想牵引下,我们丢掉的又何止是健康的食品,还有公德心的沦丧与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地种完了,子孙怎么办?粮食被污染了,别人的身体怎么办?环境被毁了,未来怎么办?这些问题在短期利益面前早已被人们抛诸脑后。从食品源头开始、到加工产业、销售产业……每个人都被这种短视利益驱动往食品里加一点“毒”,最终只能导致社会资源的日益枯竭以及道德标准的一再颓废。
日本人崇尚让农作物自然生长、顺天收的做法,短期看的确不赚钱甚至赔钱,但从长远看,他们生产出的“无公害”、“绿色”,对吃惯了“毒米毒菜”、喝惯了低标牛奶的中国人来说,其吸引力是可想而知的。
可以说,日本人的种植模式,不仅仅是传统生产方式的坚守,还是道德观念以及社会担当的坚守。可惜的是,一些人的思想与道德观念在金钱和利益面前逐渐扭曲。当我们将日企不施农药化肥看作笑柄时,人家大概会嘲笑我们的无知与浅陋。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