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郭锋:应加速推进股权分散化

2011年07月15日 23:23 来源:华夏时报

   受论坛组织者邀请,能与各位一起讨论上市公司的风险问题,我感到非常荣幸。上市公司面临的风险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外部的风险,也有来自证券市场的风险,还有来自企业自身的风险,导致很多人对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都存在一些不同程度的疑虑。我们的资本市场基本上还是新生市场,包括中小板、创业板等多层次的市场都处于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改进的过程之中。也恰恰是在这个过程之中,资本市场蕴含的法律风险非常大,制度建设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目前的资本市场规模非常巨大,投资者达到1.5亿户,毫不夸张地说,资本市场不仅仅是投资者的问题,还与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就我个人而言,我虽然研究证券法,但至今没有在二级市场买过股票,这是因为我对这个市场还存在一定的担忧。目前这个市场还是个弱势市场。我希望通过众多上市公司的努力,通过我们各位专家学者、法官和监管部门的努力,推进上市公司的风险防范和化解。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包括我们的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都要肩负起这样的历史使命。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将证券市场建设成强势市场或者半强势市场。

   目前,中国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处在一个特殊的环境当中,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总体安全感比较缺乏,社会成员对未来的预期总有一种不确定性,这导致了我们存在一些急功近利的问题。人们对制度和法律的公正性与稳定性的不信任情绪也时有发生,各种拆迁的问题,以前下岗的问题,还有一些司法公正的问题,导致公众对有的制度和法律存在一些担忧。

   此外,膨胀的公权力破坏市场规律的现象,应该说是越来越突出。最近我看网上有一段吴敬链教授的讲话,提到权力过度干预经济是腐败之源,呼唤法治的市场经济。虽然我们讲要创新社会管理,但实际上我们的管理观念还是有点求稳、怕改革,怕触动利益。按照胡总书记在庆祝中共九十华诞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我们应当深化改革,抓紧时间推进改革措施,坚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不动摇。

   我们现在的证券市场还是以散户为主,并不是一个理性的机构投资者市场,所以还是投机性比较强,我们上市公司的风险管理面临着比较严峻的挑战。

   关于上市公司风险管理的制度构建,我想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在公司上市以后,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建立了内部权力制衡机制。有人说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形同虚设,但是从发展的眼光来看,这种制衡作用还是前所未有地加大了。建立内部权力制衡机制,形成相互制约内部的架构,这已经在一些上市公司中获得了较高程度的实现。

   与此同时,我们的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文化目前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大家都意识到了风险其实和机遇并存。风险实际上是一种常态,不要把它看成一个贬义的东西,有些风险可以管控,有些可以释放和转移。对风险有了正确的认识,上市公司就会有一种合理的风险管理文化。再有就是应当完善风险控制的技术手段,一些银行都在做新一代的风控技术,这在全球都是领先的。光靠人来管是管不住的,一定要依靠制约机制和流程控制技术。

   我们以前总以为能够完全消除法律风险,这是不可能的。你如果能把法律风险消除,那么要法律干什么,我们是要减少过程控制,使它的风险降到最低。

   最后结合资本市场我有两个结论性的建议:

   第一,我认为资本市场下一步还是要加速推进股权分散化,包括汇金控股的银行股权都要极大地弱化。国有背景的上市公司股权过于集中,不利于实现基于股权分散而形成的监管体制。都是50%、60%的控股,为什么不能是30%、40%?中石油、中石化都应该把股权稀释掉,加快国有股的私有化,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充分的私有化,市场才能搞得好,风险才能释放。

   第二,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的建立是中国资本市场最终走向繁荣的一个制度选择。它可以避免几个监管机构为了自己的监管绩效,而去规避监管或打压另外的市场。在资本市场,应当只要有投入,就能拿到满意的投资回报。谢谢大家。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