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汤嘉琛:工程建设应有坚强的内心

2011年07月25日 16:14 来源:新民晚报

  汤嘉琛

  据新华社报道,同样是钱塘江上的交通枢纽,通车仅14年的钱塘江三桥引桥轰然坍塌,而74年前由茅以升设计修建的钱塘江大桥却屹立不倒。一个背负着“桥脆脆”的骂名,一个却享受着“桥坚强”的美誉,强烈的对比既映照出当前路桥领域的一些通病,又给今后的工程建设设置了一个具体的参考坐标。

  最近这段时间,桥梁坍塌事故在各地接连发生,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谈及事故原因,有关方面或称它们损毁于极端天气,或将责任推卸给超载的货车,或将事故归咎于养护工作不到位。但在从未经过技术大修的钱塘江大桥面前,所有的辩解和推脱都显得苍白,唯一的解释是:这些倒掉的桥梁,不缺技术也不缺资金,缺的是“坚强”的“内心”。

  无论什么时代,什么国家,判断一项工程建设的“内心”是否“坚强”,主要的评判依据都在于:设计环节是否经过科学规划,施工环节是否经得起时间检验,管理机制是否运行良好,以及相关的监察工作是否秉持了对生命负责的理念。以上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要义,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词:警惕高速、恪守良知、注重细节。

  《中国青年报》最近的一篇文章对比了武汉和纽约在地铁建设方面的速度,纽约将在7年内建设3.2公里的地铁线路,而武汉市同期的规划是建成一个总长度接近225公里的全新的地铁系统;除此之外,以偷工减料的方式缩短建设周期,大搞“献礼工程”,也已成为一些地方路桥建设的“特色”。速度优先还是安全和质量优先,这个问题看似不难回答,但并非每个决策者都能保持足够理性和清醒。

  茅以升修建钱塘江大桥的时候,技术设备显然不如60年之后修建三桥时先进,他的制胜的法宝恰恰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恪守良心。说到良心,上海市民可能更熟悉外白渡桥的故事:2007年,上海市有关部门意外收到英国设计公司的一封信,信中说外白渡桥的“桥梁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现在已到期,请对该桥注意维修”,并“建议检修水下的木桩基础混凝土桥台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桥墩”。这封信,使我们对这家英国公司肃然起敬。

  “坚强”的工程建设项目,需要十分注重细节。建一座桥,缓解交通压力和方便民众出行是主要目的,这个目的的实现,有赖于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环节对细节的严格要求。如果没有茅以升对设计细节的苛求,对每颗螺丝钉都有严格要求,钱塘江大桥绝不可能成为一座“炸药不放对位置都炸不掉的桥”。相比之下,钱塘江三桥发生引桥坍塌事故,恰恰与细节有关——据报道,钱塘江三桥完工后不久,浙江省交通厅工程质量监督局就发现桥面有一些直径达0.4毫米的裂缝,且主桥的耐受力也不达标,但这座桥依然顺利通过了工程验收。在涉及公共安全的项目中,忽略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埋下致命的安全隐患。

  在工程建设领域,技术层面的突破往往不是最难的,难的是在每一个环节都能像茅以升修建钱塘江大桥时那样,拥有“坚强”的内心,将细节做到极致,对速度保持审慎,并努力将每一个项目都打造成良心工程。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