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9日 10:16 来源:南方周末
陈斌
2011年7月23日晚,动车在温州追尾,上演了中国高铁发展中最惨烈的一次事故。最不可能发生的事故,居然发生了。生命无辜陨落,甚至包括幼儿与孕妇,令人心碎。鲁迅先生曾说,长歌当哭,是在痛定之后的。
营救是当务之急,但灾祸发生后不到8小时,即宣告“车厢内已没生命体征”、救援结束,然后切割车厢,让人费解。我们不知道,黄金救援时间应该是多久,但在铁道部宣布停止救援之后,却仍然发现有生命幸存,就让人不得不质疑停止的草率。尽快通车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理应是对生命的敬畏,难道连事故处置也是“跨越式”的?
多年的合作与积累,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与德国西门子……这些世界行业巨擘,一一都成为中国跨越式发展所依靠的“巨人肩膀”。跨越式发展,有机会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本就是后来者赶超先行者的最优路径。但普通人往往注意到跨越式赶超的无限风光,而忽略了脚下的礁石和险滩。中国高铁引进了好几家的技术,这必然会在系统整合方面有隐忧。以此次事故为例,被撞的是庞巴迪系,撞的是川崎重工系。从北京到福州,动车先走高铁线路,使用CTCS-3信号系统,从杭州转换为普通线路,信号系统切换至CTCS-2。涉及高铁和动车两种轨道系统、两种信号系统,在动车系统内又有多个车型,出错的概率大增。
还有更深的陷阱。速度上去了,但直接配套的材料技术、工艺流程、管理经验、人员素养、组织体系等方面没有跟上,高技术反成问题。最好的情况,高技术的优势得不到发挥,效能上等同于一般技术;最坏的情况,高技术甚至成为安全的最大隐患。动车、高铁不是封闭系统,与外界紧密关联,它们顺利运行受社会基础制度、公共管理方面的系统性制约还要更大。
陷入类似陷阱的又岂止高铁。如中国一线城市建筑、看得见的公共设施之美轮美奂,已把纽约伦敦甩在后面,但几场大雨就将其纷纷打回原形,暴露了看不见的下水道系统及城市治理等短板。
一百多年来中国搞过两次“跨越式发展”,权力动员大量资源来强兵富国,结果都摔得惨不忍睹。一次是晚清洋务运动,另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都想用农业时代的管理经验来驾驭工业时代,前者的结果是“亚洲第一强大”海军的覆灭,后者的结果是经济资源的惊人浪费和接踵而至的大饥荒。“跨越式发展”的问题在于:所要应用的高技术、所要达到的高目标,超前于当下公共治理所能支持和驾驭的程度。这是中国的“后发劣势”:好东西你能引进,可由于“水土”问题,我们往往不能发挥其固有效能。
只有当“水土”有所改善,引进的高技术才能更好地被容受,技术的内生能力也会更强。2010年,中国钢产量超过6亿吨,一点也不值得惊奇,但把1959年的钢产量指标定为2700万吨,以那时的技术与管理水平,就只能搞成土法大炼废钢,只能付出血泪代价。
是该从“跨越式发展”迷思中醒来了。缺乏有效制约的垄断部门,很难科学决策。政绩冲动之下,可能带来不可预知的巨大风险。正视中国经济中的政企合一、一家独大等缺陷,正视公共治理的滞后,才能开启生产力第二次大解放之门。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