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美国金融市场近期惊魂失魄或是虚惊一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2 12:31 来源: 《财经网》美债疯涨,是现金风险管理的需求所致,而美股收益率惊人,又反过来印证了市场的担忧,最终或是虚惊一场
【财经网专稿】记者 徐斌 金融市场由于其高流动性,总是放大人性中贪婪和恐惧的弱点。近期美债和美股市场的大幅波动,可能是最有意思的案例,根据已发布的文献,可以证实是机构投资者钱多烧包的结果。而另一方面,美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状态之良好,近年来所罕见。这反过来,又印证股神巴菲特的老辣,此前他多次声称,美国经济之良好,完全出乎人们想象,因此他在股市大跌的时候,大把吃货。
标普下调美债评价,按正常逻辑应该是美债价格暴跌才对,但事实恰恰相反,却是美股暴跌,而美债价格上涨。这个古怪的现象,近期英国《金融时报》专栏引用的一份报告揭开了谜底。前两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一份堪称里程碑意义的报告,作者是前纽约联邦储备银行(New York Federal Reserve)经济学家佐尔坦·鲍兹(Zoltan Pozsar)。
报告中说,最关键问题的核心在于公司、资产管理机构和证券借出人(如托管银行)如何处置其资产负债表中的“现金”。二十年前,这些资金池规模不算大,全球总规模不过1000亿美元,而每家公司通常只持有1亿美元左右的现金。但近些年来,随着资产管理行业整合、各公司的财资管理功能集中化,现金池规模呈爆炸式增长。从全球来看,机构现金管理部门控制的现金规模眼下在2万亿至4万亿美元之间。
二十年前,他们的现金通常被存入银行。但近年来,现金管理部门已开始不再考虑银行了。关键的因素在于风险管理而非收益率。尽管现金管理部门千方百计想把现金存入多家银行,但由于现金池的规模太大,根本不可能实现有效的多样化。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FDIC将提供保险的存款上限提高到了25万美元,现金管理部门也由此把存入银行的现金比例提高到33%。然而,调查结果显示,他们不打算再提高比例——这意味着仍有数万亿美元处于银行体系之外。自2008年以来,影子银行世界的大部分几乎都已坍塌。因此,现金管理部门眼下正疯狂寻找配置“现金”的新场所。无论他们选择什么方式,最终后果都是美国国债供应紧缺,尤其是由于银行和结算所出于监管要求考虑,也在抢购美国国债。在面临押注美国政府和美国银行谁更安全的选择时,坐拥巨额现金的大公司和资产管理机构看好的还是前者。这是一种完全理性的选择。
大机构现金管理需求,结果将美债收益率压缩到可笑的地步,而美股价格同时暴跌,对照美国上市公司业绩,又使得这一现象变得更可笑了。
美国股票市场标普500中的企业是美国企业的缩影。截至2011年第一季度,标普500企业(金融及公用事业行业除外)的每股销售收入约为870美元,直逼2008年第三季度的历史峰值880美元。与销售收入一同大幅增加的还有企业利润。美国企业的利润在近两年来取得了历史上最快的增长。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EA)数据,截至2011年第一季度,美国企业总体年化净利润为1.45万亿美元,成为历史上利润最高的一个季度。2010年时,企业净利润就从2008年的历史低点1.05万亿美元增加至1.41万亿美元,涨幅34.29%。
此外,作为衡量股东回报率的重要指标,美国企业的权益收益率(ROE)也开始向历史高位回升。美国企业的ROE周期性较强,但即使在最低时,也维持在10%以上,而最高时则高达20%。金融危机爆发后,虽然ROE跌至历史低点9.9%,但此后迅速回升,截至2011年第一季度,标普500企业的权益收益率高达15.8%。
作为衡量股东收益率的另一指标,美国企业的每股盈余(EPS)也一直处于递增趋势。截至2011年第一季度,美国企业的年化EPS高达96美元,且呈不断上涨趋势,预计将在2012年突破100美元。与美国财政部目前的窘困相比,美国企业正经历着现金流最为充裕的时期。2011年第一季度美国企业的年化净现金流量达1.73万亿美元。2010年净现金流量为1.70万亿美元,较2007年的历史低点1.24万亿美元增长了37.01%。
股神巴菲特8月16日表示,美国经济复苏状况比美联储(FED)预计的还要好,增长速度也比美联储预计的还要快。而在8月14日,美债评级下调导致美股暴跌之后,他正在买进。股神表示,“市场越低,我买入的越多,我们正在购买业务”。同时,巴菲特表示,他的自我感觉“从来没有这么好过。到现在为止,我们所有的业务已经回来,就算欧洲的业务也不坏,只有与住房相关的业务还处在尾部。”巴菲特认为,目前没有看到任何经济再次下滑的更新迹象。
当股神趁着市价暴跌拼命吃货,而同时上市公司业绩增幅惊人之时,金融市场惊魂,就显得异常滑稽可笑。
(证券市场周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