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郭田勇:货币政策成效初现 通胀或在年内见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7 10:2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微博)北京9月6日讯 本周即将迎来8月份经济数据,面对当前全球经济低迷、货币流动性宽松的大环境,我国通胀形势居高不下的现状,各方对此甚为关注。昨日,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微博)发表博文,对上半年的通胀形势做一分析梳理,同时对后几个月的走势予以预测。文章认为,“PPI通过影响非食品价格,对CPI有一定时滞后的传导,因此PPI的放缓意味着CPI未来涨幅可能缩小。”从目前情况看,通胀上涨空间不会太大,但说已见顶还为时尚早。考虑到未来国际国内的形势,以及货币政策时滞性,近期我国货币政策在抑制通胀方面成效初显,而且这一效果将在未来逐渐显现。CPI指数可能在年内见顶回落。

  导致当前高通胀的多方面原因

  文章指出,“从需求拉动角度看,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市场上大量的货币投放、国际上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由人民币加息预期引起的国际热钱的持续流入构筑了物价上涨的货币基础。”成本推动是主因。输入性通胀因素对物价上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PPI通过影响非食品价格对CPI传导滞后

  相对于CPI指数,PPI指数上涨趋缓。“PPI通过影响非食品价格,进而对CPI有一定时滞后的传导,因此前者的放缓意味着后者的未来涨幅可能缩小。再加上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效果的逐渐显现,过去7个月中通胀水平较高,但仍处于可控范围内。”

  通胀或在年内见顶回落

  郭田勇认为,“从引起本轮通胀的因素看,首先,随着猪肉供给增加和需求放缓,紧张的供需关系暂时得到缓解,但由于养殖成本上升和猪肉供应周期的存在,肉价下跌尚需时日。”加上秋粮产量的不确定性,未来食品类仍存在推动通胀的可能。

  “从目前的国际因素来看,当前世界经济动荡加剧,欧美债务危机持续‘发酵’,未来世界经济增速或将放缓,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可能会减少。因此,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上升可能性不大,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调控政策效果将在未来显现

  自去年以来,在连续的紧缩货币政策作用下,新增信贷规模控制效果明显。“从国际上看,近期新兴市场国家CPI增长率均处于较高水平,考虑到外部环境因素和货币政策的时滞性,近期我国货币政策在抑制通胀方面成效初显,而且这一效果将在未来逐渐显现。”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c88e80102dryi.html?tj=1

  作者介绍:

  郭田勇: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近几年在《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 100余篇,并有专著6部,主持和参与课题研究20多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