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第一财经日报社论:哈药六厂只是一个靶子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8 08:48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哈药六厂生产的“纯中纯”饮用水致癌物超标风波尚未过去,又因主楼豪华装潢赛皇宫而引发质疑。尽管该公司出面解释,称这是为“做公益事业而建的中国最大版画博物馆”,但舆论仍旧不依不饶。

  哈药六厂接连爆出的这两条负面消息,都是很容易引来观者恶感的事件。前者涉及敏感的食品安全问题,后者涉嫌的是一个国企的挥霍。而当两起事件在时间上又如此密集时,舆论的激烈情绪自然就不难理解了。

  有人质疑说:哈药究竟怎么了?说这话的背景,是3个月前,知名药企哈药总厂被曝出环境污染问题。哈药总厂周边硫化氢超标千倍,空气臭味熏人,但同时,哈药总厂的广告宣传铺天盖地,巨额的经费用在了企业形象的塑造上。在质疑者那里,哈药总厂有钱公关却无心治污。而哈药总厂与哈药六厂虽然有所区别,但毕竟都冠了“哈药”二字,不能完全脱离干系。 

  平心而论,从经营发展的角度看,哈药六厂是一个不错的企业。从当年的长期发展低迷,甚至濒临破产的边缘,到今天发展成为国内制药领域颇有名气的企业,发展的成绩是令人瞩目的。这一点,并无疑问。这一次哈药六厂被舆论推到风口浪尖,实在也是触动了社会的敏感神经,被当成了具有代表性的“靶子”。

  先来看第一件事情。作为一个具有相当品牌影响的企业,哈药六厂旗下的饮用水也爆出致癌物超标风波,确实令人震惊。在市场上的饮用水,特别是桶装水质量着实堪忧的大背景下,哈药六厂发生的问题,可谓是再次激起了消费者对饮水安全的某种恐慌。

  众所周知,饮用水的质量由生产设备和工艺的先进性决定,合格的桶装水应该通过国家对食品企业强制性QS食品认证。而市场上相当多的不规范的企业偷工减料,或者过滤不完全、杀菌不彻底,根本谈不上安全健康。同时,制作水桶(瓶)的原料也很关键,如果水桶(瓶)的原料不好,就会渗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长期饮用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近些年来,各地消费者协会经常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某些品牌又出了问题。在饮用水,特别是桶装水问题上,消费者的意见比较大。但是,面对着数量众多的杂牌产品,消费者也是有怨气无处发。这个时候,一旦知名企业爆出相似问题,若不被舆论的口水淹没,反倒显得不正常了。事实上,在事关消费者身体健康的饮水安全问题上,哈药六厂出现这样的风波,又岂止是被责备几句的事情?

  哈药六厂主楼豪华装潢赛皇宫一事,触动的是舆论的另一根神经。人们仍然清晰地记得,两年前中石化的“天价吊灯”事件,被视为垄断企业奢侈型消费的标本案例,一度引发的是怎样的批评潮。中石化这样的垄断企业,一向是暴利型企业的样板。一边是极少的分红,一边是奢侈型的消费,两相比较来看,确实让社会舆论情何以堪。

  哈药六厂同样也是国有控股企业,财务表现同样不错。当国企与奢侈这两个关键词联系到一起时,哈药六厂所辩称的“艺术”说,显得多么苍白。当下一些国有企业,仍然借助垄断优势或政策溢价获得高额利润,一些国企管理层获得了过高的报酬,但相伴随的却是国企分红不到位。也就是说,代理人利益诉求日益显性化,并且得到了较好的回报,而国企的主人们,却被排斥在利益的“分红”之外。若说针对民营企业的奢侈消费,舆论最多骂一声“暴发户”的话,面对国企的这种“慷慨”,却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概言之,哈药六厂暴露出的问题,并不孤立,是这个社会上相关问题的缩影。哈药六厂只是一个“靶子”,在承受着宽泛意义上的舆论批评聚焦之后的痛楚。但既然有错,哈药六厂就当承受舆论之责,汲取教训,而不是一味替自己辩护。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这个古老的故事,值得牢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