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宁:煤矿安全好转监管仍须努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5 07:54 来源: 东方早报早报首席评论员 鲁宁
国家安监总局近日披露,煤矿安全事故去年死亡人数2433人,今年前三个季度同比降幅27.6%,按此降幅,若今年最后两个多月不发生重特大事故,煤矿安全死亡人数有望降到2000人以下。对长期为“乌金泪”所浸染的中国,这是个令人稍感欣慰的好消息。不过公众对此依然“心情复杂”、反应各异。
查阅相关消息,今年仲春、初夏及盛夏三个不同时节,国家安监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曾在不同场合向社会发布过类似对比数据。就国家安监总局最新披露的数据,人们可拿今年以来前后四组公开发布的数据进行比对和印证。以今年初夏那次发布的数据为例:今年前5个月,事故死亡人数一度同比降幅达到35%。
与煤矿安全形势有所好转的“多数人感觉”相吻合,国内非煤矿山安全事故也呈总体下降态势。同样引用国家安监总局的数据,2010年事故死亡率同比降幅已达17.5%——虽说这是去年全年的统计,但安全监管从范围到力度正向各类矿山拓展和传导。
2005年是煤矿安全生产的转折点,自那后,煤矿事故及死亡人数双双呈逐年递减态势。这与有关方面逐步强化监管及监管问责有关,而促成“逐年递减”的推手之一,就是强大的舆论压力。过去新闻工作者和广大网友的发言、抨击甚至痛斥,都为促成今日的安全形势“好转”尽了力量。
2009年至今,煤矿安全形势好转速度明显加快,这是改单纯治标为标本兼治的必然结果。譬如加大治标手段创新一项:包括领导下井带班被纳入强制范畴、井下临时避险仓的强制配置陆续推开、对无良矿主追责包括刑事处罚力度明显加大以及对涉案官员“问罪”力度有所加强等。说到治本,最值得肯定也最受争议的是煤矿产权重置(“大吃小”)及成批关闭不具备基本安全开采条件的各类小煤井(窑)——这一“断腕”举措从山西起步,虽一度引起部分舆论“国进民退”之指斥,但历时2年,国内各产煤大省纷纷依例执行,确实使全国煤矿单井产能出现了“质”的提升。识者所知,单井产量越高,平摊到每吨煤的安全投入就越少,安全投入才更有保障——所见,切合国情实际的煤矿产权重置是现阶段促成煤矿安全好转的主要治本之道。
国内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原先乃瓦斯爆炸,从技术层面抓住这一主要矛盾,是煤矿安全有所好转的又一关键所在。今年以来,煤矿瓦斯事故明显减少,透水事故开始上升为“第一杀手”。下一步须巩固已有安全成果,治理透水尤要加强工程监管措施和实际投入。
希望国家安监及国家煤监部门清醒看到,就算年底死亡人数降至2000人以下,依然不能当作政绩,而只能视之为“新台阶”从而迈向来年死亡人数更少的治理目标。何况,“2000人以下”仍不能排除少数地方的瞒报、少报或“漏报”。
井下生产的安全保障难度大于地面生产作业乃常识,如此,不管哪个国家,在现阶段要挖煤而完全不出事还都做不到。但减少死伤尤其是死亡率,令死伤率降至与现阶段国内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程度,必须成为各级政府及安全生产监察部门更加紧迫的执政考核目标。